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导学案

ID:711244

大小: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知识链接】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 山东省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 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 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封武乡侯。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 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 而逝世,享年 54 岁。诸葛亮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被誉为忠君典型和智慧化身。他更以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著有《诸 葛亮集》,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 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 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讨论——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前置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得流畅;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整理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搜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有关诗文,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名垂 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 甫、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一、检查预习 1、讲一讲:我所知道的诸葛亮。 2、文学常识我了解:《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 三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 。其著作集为 ,代表作有 等。 3、给加点字注音。 淫( )慢 险躁( ) 遂( )成枯落 悲守穷庐( )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抽学生读课文,看是否字音准确,读得流畅。 3、指导学生划出句子的节奏,自由读与齐读结合,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自学互学相结合,疏通文意。 1、对照文下注释,疏通词句。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然后请几位学生一句一句翻译,有不太通畅的地方, 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学生提出还不太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重点词句考查学 生掌握情况。 3、通译课文,小组展示。 【参考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的,不排除外来 干扰、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 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 那穷困的屋舍,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读课文,熟读成诵。读注解,读译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五、当堂检测,巩固所学。 1、重点字词解释。【答案见课件】 (1)夫( )君子之行, (2)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3)非淡泊( )无以明志( )。 (4)非宁静无以致( )远。 (5)非学无以广才( )。 (6)淫慢( )则不能励( )精。 (7)险躁( )则不能治( )性。 (8)年与时驰( ) (9)意与日( )去。 (10)遂成枯落( ) 2、古今异义。(答案见课件) (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 )今义(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古义( )今义( )】 (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 )今义( )】 (4)遂成枯落。【枯落:古义( )今义( )】 (5)意与日去。【去:古义( )今义( )】 (6)悲守穷庐。【穷:古义( )今义( )】 3、一词多义。(答案见课件) (1)不【淫慢则不能励精( )尊君在不( )】 (2)时【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 (3)日【意与日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 )】 4、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 )】 【课后作业及预习】 1、完成《新支点》1—8 题。 2、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结构,体会文中精警语句的含义。 3、积累一些淡泊、立志、惜时的名句,准备向同学们推荐。 4、 背诵全文。 【学习反思】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结构,体会精警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体会精警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学、讲、练。 【学习过程】 一、自学领悟,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么? 【点拨总结】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勤 学,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寄予的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点拨总结】(1)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探究:本文作者以“静”为核心进行叙议,“俭以养德”与“静”是否无关? 【点拨总结】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 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富的物质享受,而费神劳心。作者提出“俭 以养德”的主张,就修身而言,就是不要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就治国而言,则应约己爱民。 那么如何培养俭德呢?这就要求自己能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在生活上甘于淡泊。“一箪食, 一瓢饮”,其实儒家是一直重视节俭美德的。所以,“俭”与“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4、探究文章的结构 :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点拨】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 所为。 【总结】(1)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展学——学以致用,课外延伸。 1、作者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受到哪些 启发。 (1)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2)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3)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4)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5)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 (6)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你还联想到了哪些有关淡泊、立志、惜时的名人名言可以推 荐给大家? 【补充】(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 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惜时: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 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课堂小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也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 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对于后人也有普 遍的警示作用。 【当堂检测】 1、重点句子翻译。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当堂背诵课文。 3、迁移写作:写一段话,谈谈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解,不少于 100 字。 【课后作业】《新支点》9—18 题。 【学习反思】 1.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教学反思】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