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
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后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B.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C.灼热的木炭在 O2 中燃烧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2.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 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 M、
N、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A.A B.B C.C D.D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 CO2 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4.已知反应 X Y M N 为吸热反应,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能量一定低于 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 N 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需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 X 和 Y 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M 和 N 的总能量
5.有 A、B、C、D 四块金属片,用导线两两相连插入稀硫酸中,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 A 和 B 相连时,
A 为负极;C 与 D 相连时,C 溶解,D 上有氢气生成;A 与 C 相连时,C 为正极;B 与 D 相连时,电子由
D 极经导线流向 B 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DB D.BDCA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 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 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A.N 上有气体放出
B.M 为负极,N 为正极
C.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 M 到 N
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
△
H>0 的是( )
A.铝片与稀 H2SO4 的反应 B. 2 2Ba(OH) 8H O 与 4NH Cl的反应
C.灼热的木炭与 CO2 的反应 D.甲烷在 O2 中的燃烧反应
8.下列过程中ΔH 小于零的是( )
A.Ba(OH)2 与 NH4Cl 固体混合 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备氢气
9.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1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NaOH 固体溶于水 ②炸药爆炸 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④铝热反应 ⑤酸碱中和反应 ⑥煅烧石灰石制
生石灰 ⑦盐酸溶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
A.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⑦
11.反应 M+Z→Q(ΔH>0)分两步进行:①M+Z→X(ΔH<0),②X→Q(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
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12.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太阳能集热 燃气燃烧 风力发电 手机电池工作
A.A B.B C.C D.D
13.质量相等两份锌粉 a 和 b,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a 中同时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
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4.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 A 极逐渐变粗,B 极逐渐变细,C 为电解质溶液,则 A、B、
C 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 是 Zn,B 是 Cu,C 为稀硫酸
B.A 是 Cu,B 是 Zn,C 为稀硫酸
C.A 是 Fe,B 是 Ag,C 为稀 3AgNO 溶液
D.A 是 Ag,B 是 Fe,C 为稀 3AgNO 溶液
15.下列变化符合如图示的是
①冰雪融化②CaCO3 分解制二氧化碳③铝与盐酸的反应④Na2O2 与水反应⑤硝酸铵溶于水⑥Ba(OH)2·8H2O
和 NH4Cl 的反应
A.②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 D.③④
二、多选题
16.X、Y 两根金属棒插入 Z 溶液中构成如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 X 棒变粗,Y 棒
变细,则 X、Y、Z 可能是下列中的( )
选项 X Y Z
A Zn Cu 硝酸银溶液
B Cu Zn 硝酸银溶液
C Cu Ag 硫酸铜溶液
D Ag Zn 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17.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 1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 2 可表示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18.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19.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制取:2H2O(l)= 2H2(g)+O2(g)。
以水为原料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是可以燃烧的能源,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热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用以分解水获得氢能源
20.如图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K+通过,该电池放电、充电时的电池
反应为 2K2S2+KI3 K2S4+3KI。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 K 时,电极 X 附近溶液先变红。
则闭合 K 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B.电极 A 上发生的反应为 -
3I +2e- 3I-
C.电极 Y 上发生的反应为 2Cl--2e- Cl2↑
D.当有 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时,X 电极上产生 1.12 L 气体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 X 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 U 形管的塞子,发现 U 形管
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若如图 1 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 是________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②若如图 2 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
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CO 还原 CuO 的反应 B 3CaCO 的分解反应 C Al 和 2 3Fe O 的反应
(2)如图 3 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几小块铝片,再滴入5mL
稀 NaOH 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2.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下面的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 20g 已研磨成粉末
的 Ba(OH)2
⋅
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3
∼
4 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 10gNH4Cl 晶体,
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晶体混合,立即快速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的______产
生(1)
用手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说明此反应是______反应(2)
用手拿起烧杯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烧杯底部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
有热水的烧杯上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反应后移走多孔塑料片观察
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证明有______生成(3)
(4)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 (B)2FeCl3+Fe=3Fe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分别判断能否用于设计原电池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
(3)如果可以,请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写出电极反应式。____。
_____是正极,正极反应式:_____;
_____是负极,负极反应式:_____。
24.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装置中,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填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
铵固体搅拌反应,U 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为探究固体 M 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
M 可能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除了图示某些装置,还有其它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粉末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
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
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参考答案
1.A2.C3.B4.C5.B6.D7.C8.D9.A10.A11.B12.D13.A14.D15.A
16.BD17.BD18.AC19.BD20.BD
21.放热 Na 、 2Na O 或 CaO(填两种即可) 吸热 B 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
现白色浑浊 铝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2H ,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Ca(OH) 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2.NH3 吸热 水 BaCl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 吸放热反应
与反应是否需要在加热无关
23.(A)不能(B)可以 (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Cu(或 C) 2Fe3++2e-=2Fe2+ Fe Fe-2e-=Fe2+
24.Ⅲ 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NaOH、CaO、Na 等 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