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通过“读”体会本文的韵律美。
2、理解文意,品味文章的理和情。
3、感受诸葛亮的高尚品格,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内涵,品析文章的理和情。
教学难点:品味“静、俭、志、学”几个关键词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诸葛烤鱼,成都有一处名胜古迹叫武侯祠,,这些都和
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诫子书》,我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课题(告诫儿子的
信)
教学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一读,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
学生读完后,教师询问:有没有不会读的字音?这几个字你们读准了吗?。(课
件出示下列字词的读音。)
夫.君子之行.(fú)(xíng) 非淡泊.无以明志(bó) 遂(suì) 庐(lú)
2、二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配乐朗诵。(播放朗读录音,课件出示划分的节奏)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3、三读:名家的朗诵是不是很美?相信你们也能做到。把握节奏,自由朗读课
文。
4、鲁迅写三味书屋里的先生读书是怎么读的?(大声的,微笑着,把头仰起,
摇着。我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可见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大家试一试,加上表情、
动作来读。
二、四读:读懂课文大意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勾画,小组合作解
决。
学生提出疑问,同学帮助答疑,教师补充。课件出示补充注释:
夫:可不翻译 君子:有才德的人 之:的 行:品行 以:来
遂:最终
三:五读:读懂课文蕴含的道理
1、诸葛亮操劳国事,没有时间亲自教导儿子,只能把对儿子的教诲写在这封家
信里,假如你就是 8 岁的儿子诸葛瞻,你能从书信里听出父亲怎样的叮咛?同学
们听老师读课文,找出关键词。
板书:静 俭 志 学 惜时
2、这几个关键词中反复告诫的是哪个字?引用原文说说“静”对于成才有怎样
的重要性?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老师分析静的字形:左边是清的略写,意思是纯洁干净,右边是争,这个字意思
是力争内心纯净,宁静。
为什么要告诫儿子“俭” 俭以养德 (教师引用论语的句子阐述俭: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为什么要告诫“志”? 非志无以成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为什么要告诫“学” ?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博学而笃志)
“志”“学”“才”这三者有怎样的联系?
3、告诫儿子不能养成那些品行呢? 板书: 淫慢 险躁
四、六读:读出文章的情。
1、这封家书文短情长,你从这位父亲的告诫中感受到怎样的深情呢?
深深的爱子之情,望子成材的期盼,语重心长的教诲,发人深省的警告。
2、选一句带着情感去读一读。
五、七读:读出感悟
1、结合实际,思考现实意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了这位智者的教诲,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选一句你最
喜欢的句子,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启发。
2、这封家书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结合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说说“我了解
的诸葛亮”
六、熟读成诵:在三楼办公室里,有一副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老
师很喜欢这句话,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学们也选一句牢记于心,激励自己
吧。
七、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诫 戒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淫慢
志以成学
学以广才 险躁
惜时接世
参考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用内心宁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
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来自于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
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
纪随着时而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年老志衰,没
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
么来得及呢?
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
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
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
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 54 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
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顷。他以自身
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
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诸葛亮的高尚人格:
诸葛亮的静:27 岁前隐居田园,研读古籍,留心时政,积累了满腹韬(tāo)
略,为他后来辅佐刘备打下基础
诸葛亮的节俭:他身为蜀汉丞相 14 年,留给子孙的财产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顷。
诸葛亮的志向:54 岁的诸葛亮写下这封家书后不久,就率军第五次北伐,最终
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他一生都在为统一中原,兴复汉室而努力
诸葛亮的淡泊:他在《出师表》中写下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