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2 溶解度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等其他溶质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则 20℃时 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含有氯化钠 36g
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则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3.下述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
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4.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 1 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
原理,图 2 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
B.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C.5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5g 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150g
D.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5.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 三种物质中,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 点表示 t1℃时 B、C 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20℃时,给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 A 物质
D.从 A、B 的混合物中提纯 A 应采用降温结晶法
6.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 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
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在 20℃)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后,甲中溶解的固体一定减少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D.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为丙
8.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泥土、面粉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9.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可形成溶液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将 10%的 KNO3 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0.20℃时,将 18.5g 硝酸钠放入 50g 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 20°C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单位 g/100g
水)
A.37.0B.18.5C.9.25D.无法计算
11.Na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30℃之间,NaCl 和 KNO3 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KNO3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 Na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10℃时,将 40gNaCl 固体加入 100g 水中,可得到 l40 gNaCl 溶液
D.分别将 60℃时的饱和 KNO3、NaCl 溶液降温至 30℃,析出的 KNO3 固体质量一定多于 NaCl 固体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蒸馏或煮沸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氧分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3.化学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化学在生活中应用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转化为软水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用作燃料
14.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 食盐溶液里含有 10g 食盐,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10g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g,则 100 克饱和食盐水中含氯化钠 36g
C.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 150g 中,含氯化铵 50g,则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50g
D.100g 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 36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1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水的电解
C.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二、简答题
16.如图为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t1 ℃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 A、B 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 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3)t2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要把 100 克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克。
三、选择填充题
17.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或乙,图中 x 表示所加固体的
质量,y 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a 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D.该温度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计算题
18.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 B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C 时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t2°C 时将 60gA 物质加入到 10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至 0.1% )。
(4)t1°C 时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 t2°C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A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此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填字母)。
a. A=B b. A>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