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隆德县普高教育集团 2020-2021 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命题:王波 审核:张小强
(试卷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 和 MgO 的熔点均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B.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胶囊可以作内服药治疗胃酸过多
D.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2.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
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
造太阳”核聚变燃
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天宫二号”的火箭燃
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使用
3.习近平主席提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化学在保护文物中作用巨大。下列
做法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做法 原理解释
A. 将锌粉与电解质溶液调成糊状,除去铜器上的铜锈 原电池原理
B.
用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擦拭壁画,使黑色的 PbS 转化为
白色的 PbSO4
双氧水的漂白性
C.
大理石碑文清洗时应选用中性清洗剂,切不可用带有
酸的溶液清洗
酸可腐蚀大理石
D. 用甲醛熏蒸法可杀死纸质文物表面滋生的霉菌 甲醛能使霉菌的蛋白质变性
4.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 7NA 个中子
B.1 mol 重水比 1 mol 水多 NA 个质子
C.12 g 石墨烯和 12 g 金刚石均含有 NA 个碳原子
D.1 L 1 mol·L−1 NaCl 溶液含有 28NA 个电子
2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Na 在空气中反应生成 Na2O2
B.室温下,Al 与 4.0 mol·L−1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
C.室温下,Cu 与浓 HNO3 反应放出 NO 气体
D.室温下,Fe 与浓 H2SO4 反应生成 FeSO4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KClO3 溶液和浓盐酸反应:ClO-
3 +Cl-+6H+===Cl2↑+3H2O
B.NaHSO3 溶液和 NaClO 溶液混合:HSO-
3 +ClO-===HClO+SO2-
3
C.酸性 KMnO4 溶液和双氧水混合:2MnO-
4 +5H2O2===2Mn2++5O2↑+6OH-+2H2O
D.NaHCO3 溶液加入少量的 Ca(OH)2 溶液:Ca2++2OH-+2HCO-
3 ===CaCO3↓+CO2-
3 +2H2O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2-
4 、Cl-
B. KW
cH+
=1×10-13 mol·L-1 的溶液中:NH+
4 、Ca2+、Cl-、NO-
3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Fe2+、K+、NO-
3 、SO2-
4
D.水电离的 c(H+)=1×10-13 mol·L-1 的溶液中:K+、Na+、AlO-
2 、CO2-
3
8.N2O 既是医学上的一种麻醉剂,又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制取 N2O 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①NH4NO3===N2O↑+2H2O; ②K2SO3+2NO===K2SO4+N2O;
③2NH3+2O2===N2O+3H2O;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硝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 是氧化产物
B.反应②中 K2SO3 是还原剂,N2O 是氧化产物
C.反应③中每生成 1 mol N2O,转移 8 mol 电子
D.反应④中 NaNO3 是还原剂,N2O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9.据统计城市机动车辆每年以 15%至 20%的速度增长,交通事故也频发,汽车在剧烈碰撞时,
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 10NaN3+2KNO3=K2O+5Na2O+16N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B.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4mol 则转移电子为 2mol
C.每生成 1.6mol 氮气,则有 0.2molKNO3 被氧化
D.NaN3 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
4 、Mg2+、Al3+、Fe3+、CO2-
3 、SO2-
4 、
NO -
3 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只产生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②若加
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
3
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Mg2+、Al3+
B.n(H+)∶n(Al3+)∶n(Mg2+)=1∶1∶1
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2-
3 ,可能含有 SO 2-
4 和 NO-
3
D.溶液中 n(NH+
4 )=0.2 mol
11.反应 3 2 4 28NH 3Cl 6NH Cl N 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
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 9 的氮原子: 9
7 N B.N2 分子的电子式: N N
C.Cl2 分子的结构式:Cl—Cl D.Cl−的结构示意图: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导电能力强,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石灰石在高温下可用于消除燃煤烟气中的 SO2
C.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利用催化剂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13.实验室以 CaCO3 为原料,制备 CO2 并获得 CaCl2·6H2O 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 CO2 B.收集 CO2
C.滤去 CaCO3 D.制得 CaCl2﹒6H2O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SO2 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 具有漂白性
4
B
向 FeBr2 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 CCl4
萃取
CCl4 层无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 Br-
C 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充分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非金属性:Cl>Si
D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定容后摇匀 液面低于刻度线 浓度一定偏高
15.古籍《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其中“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
色成至白”的描述,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 )
A.趁热过滤 B.萃取分液 C.常压蒸馏 D.浓缩结晶
16.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 NaCl、KCl、MgSO4、CaCO3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
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
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
A.KCl、NaCl B.KCl、MgSO4 C.KCl、CaCO3 D.MgSO4、NaCl
17.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 X+Y=W+Z;
化合物 XW3 与 WZ 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W> X>Y> Z B.原子半径:Z>Y>X>W
C.元素 X 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Y 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
18.短周期元素 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组成一
种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X、M 的族序数均等于周期序数,Y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 3
4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M>Y
B.常温下 Z 和 M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C.X+与 Y2
2-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
D.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碱
19.中学常见物质 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 D 是一种强碱,则 A、B、C 均可与 X 反应生成 D
B.若 D 是一种强酸,则 A 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 D 可与铜反应生成 B 或 C
C.若 D 为 NaCl,且 A 可与 C 反应生成 B,则 E 可能是 CO 2
D.若 D 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 A 可能是铁
20.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如图所示的装置 a 中,打开 K1 和 K2,缓
缓通入 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A.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 SO3、SO2,应该先检验 SO3
B.装置 b 中的试剂为 Ba(NO3)2 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 c 中的试剂为酸性 KMnO4 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SO2
D.装置 d 之后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1.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 Fe3+,无 Fe2+
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 Na+,无 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 CO2
22.在实验室中,下列物质的保存或配制方法正确的是( )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氢氟酸盛放在橡胶塞塞紧的玻璃试剂瓶中
C.在配制 FeCl3 溶液时,一般先将 FeCl3 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
D.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二.非选择题(共 45 分)
23.(12 分)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 H2O2 氧化 H2S。随着参加反应的 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
不同,当 n(H2O2)/n(H2S)=4 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利用废铁屑制备聚合硫酸铁的过程中,需要向反应釜中加入氧化剂氧化 Fe2+,最合适
的是________。
(3)Na2S2O3 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 Cl2 氧化成 SO2-
4 ,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Na2SO3 溶液,将废液中的 I2 还原为 I-,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______。
(5)SiHCl3 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 等,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H3 在催化剂条件下还原 NO2 生成 N2 和 H2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
24.(11 分 )
6
I.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 _,A 中盛放的固体是__ __ 。
(2) 已 知 单 质 B 是 空 气 中 含 量最 多 的 成 分 , 则 玻 璃 管 中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将 SO2 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 a 中的实验现象是:KMnO4 溶液________,证明 SO2 具有________性;
(2)试管 b 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 SO2 具有________性;
(3)试管 c 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
(4)试管 d 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
25.(12 分)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
根据你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 A 组、B 组)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 组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__。
(3)F 组中某一物质是制备化肥必需物质,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该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组中某一物质只能在高温时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D 组中有两物质与水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分别写出与水反应的
7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 分)A、B、C、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已知:
A、C、F 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 11 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
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4;E 元素原子次
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 3。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 把 B 的 单 质 ( 片 状 ) 放 入 滴 有 酚 酞 的 沸 水 中 ,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F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