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
远、 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 爱
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随堂练习——师生小结
诵读法 勾画圈点法 合作探究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深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解决难点办法 以学生自读、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一中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二、 学习目标
三、 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1、速读课文,要求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跳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画关键词句。
五、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
学生欣赏
学生读标:
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
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
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2. 解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学生自主思考: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
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
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
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图表)
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
学习的内容,有利于
学生自主学习,把握
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教材提供的信息阅
读思考,从而有效进
行自主学习,提高阅
读、思考的语文学习
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从这件事中,你感悟到了一些什么道理?
六、课堂练习
七、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自己的表现,
收获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八、作业: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
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
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
分角色朗读(16——29)节,学生思考
学生合作探究
对文中的“我”、猫、妻,你想说点什么,请
用下列句式尽情发挥:对于 ,
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
聆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重要环节《语文课程
标准》中明确要求学
生“能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学生畅谈想法时,教
师注意简洁点评,不
要强求统一、完美。
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进一步激发学生爱
的情感,使学生的情
感得到升华
让学生把学习和生
此之间的误解? 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锻炼学生的表
达能力,更好的理解
课文内涵,达到思想
教育的目的。
板
书
设
计
猫
郑振铎
态度:喜欢-------更喜欢--------不喜欢
情感:辛酸-------痛惜----------难过自责内疚
道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究竟,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
要善待动物 平等看待动物
教
学
反
思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象深广、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
考。学习这篇散文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人与动物
间的挚爱真情。
从教学目标上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
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由播放有关猫的视频,以学生欣赏,来触发学生爱的情感导入,极
具感染力,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探究主旨、随堂练习、总结反思。各环节问题设置由
浅入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很好地渗透了情感价值
观的教育。
从学法指导看,本课学法指导非常到位。整体感知时问题设置较多,但通过图表设
置和师的指导,问题就化难为易,学生很短时间内完成较多问题;分角色朗读时,师要
求学生把握人物心理,读出语气,适时的点拨,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把握作者的情感和
明白文本阐释的道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本课教学虽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学生回
答时说得不够全面、具体,因时间关系,师也未能多角度的点拨,今后还需更好的处理
此方面的问题,把课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