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动物的行为
考点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 下所产生的 ,如动物的运动、
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主要受 和
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2、分类: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一出生就会,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
由 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蜘蛛织网等。
(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
习能力越 ,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 ,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实例:
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针对训练:
1、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母鸡孵卵 C.小狗算算术 D.麻雀筑巢
2、下列属于动物本能行为的是 ( )
A.家鸽孵卵 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 黄牛耕地
C.惊弓之鸟 老马识途 D.狗辨主客 春蚕吐丝
考点二:动物行为的类型
1、动物行为根据功能分为:
(1) 行为: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捕食、诱捕贮食行为。
(2) 行为:动物以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保卫自己领域。
(3) 行为:动物因食物、配偶、领域发生的攻击或争斗。
(4) 行为: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行为。如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5) 行为:包括两性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产卵、抚育后代
(6) 行为:周期性、节律性的行为。
(7) 行为:等级,分工、合作。如:蜜蜂,蚂蚁。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群体
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针对训练: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狗排尿作标记 B.青蛙冬眠 C.蜻蜓点水 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
4、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
考点三:动物行为的研究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法以
法为基础。
(1)法布尔:昆虫记, 法;
(2)费里施:研究蜜蜂色觉, 法;
(3)廷伯根:研究海鸟行为, 法;
(4)劳伦斯:研究小野雁的学习行为, 法。
针对训练:
5、目前,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 )
A.观察法、调查法 B.实验法、刺激法 C.干扰法、刺激法 D.实验法、观察法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
A.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捷
B.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C.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D.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第 17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考点一: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维持生态平衡)
(3)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各种生物之间的 与 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起点是生产者,用“→”箭头连接。)
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影响植物的 和 。
针对训练:
1、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C.动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 D.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对植物的意义是 ( )
A.消灭害虫 B.帮助传粉 C.促进开花 D.清除污物
考点二: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
大熊猫( 动物)、金丝猴、白鳍豚(哺乳动物)、褐马鸡、扬子鳄( 动
物)、娃娃鱼( 动物)、扭角羚、中华鲟等。
2、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 多样性是基础)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王朗——金丝猴、洋县——朱鹮、青海
湖——斑头雁、棕头鸥)
针对训练:
3、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的是 ( )
A.褐马鸡、大熊猫 B.金丝猴、河马 C.白鳍豚、袋鼠 D.扬子鳄、大山雀
4、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 )
A.扬子鳄 B.黑猩猩 C.黑颈鹤 D.大熊猫
第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点一 微生物
1、概念:凡是个体 、结构 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分类
(1) 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 微生物: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支原体、酵母
菌;
(3) 微生物:如霉菌和大型真菌(有细胞核)
针对训练:
1、有关微生物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繁殖速度极快 B.都是单细胞生物 C.代谢类型多 D.代谢强度高
2、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 )
A.都对人类有益 B.都是孢子生殖
C.都是单细胞生物 D.都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3、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极广,下列哪项中可能没有微生物 ( )
A.海尔冰箱 B.人体内 C.荒漠 D.刚出厂的罐头
考点二: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一)细菌
1、结构:微小, 细胞。
有 、 、 等形态,具有细胞结构,但 的
细胞核。有些具有荚膜( 作用),有些具有鞭毛(运动),有些形成
(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生命活动:没有叶绿体,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为 生殖,繁殖速
度快,约 20 分钟就繁殖一代。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如:寄生的细菌有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属 者;
腐生的有枯草杆菌、甲烷菌等,属 者。
3、对人类有利:
①发酵应用于生产生活;如 生产酸奶, 产生沼气等。
②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腐生细菌能分解生物残体,为 并还原自然,
促进物质循环。
③细菌还可以杀死一些害虫(以菌治虫)。
4、对人类有害:
使人或动、植物患病(如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二)真菌
1、结构特征:
①有 细胞的(酵母菌),
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
②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③多数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 生殖)。
2、生命活动形式: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寄生或腐生)。
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 、适宜的温度和 ,有的还需
要氧气。真菌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
3、对人类有利:
①发酵产生酒类、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食品。
如酒、面包和馒头的制作就与 有关;抗生素的生产(用 生
产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等。
②食用真菌,可作药材,如木耳。
③腐生的真菌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4、对人类害:食品、衣物等霉变,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如人的脚癣就是由
引起的。
(三)比较细菌和真菌
1、列表比较
结构 细胞核 叶绿体 生殖方式 细胞 举例
细菌 ______ 无 ____________
生殖
单个 乳酸菌、
大肠杆菌
真菌 ________ 无 孢子繁殖 单个或多个 酵母菌、
青霉菌
2、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
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 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
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③与动物植物共生。如 与 共生形成地衣。
(四)病毒
1、大小——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
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必须用 观察。
2、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 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如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等。
3、种类——根据寄生的细胞分类
、 、
4、繁殖方式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病毒要是离开了 ,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对人类有利:预防接种,制造 控制疾病;
利用病毒的特性,在医学上防止病人手术后感染和长伤疤。如利用绿脓杆菌病毒
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等;利用病毒制造高效生物农药(可以杀
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
(2)对人类有害:危害人类健康,引发疾病。如流感、非典、乙肝、小儿麻痹
症(又叫脊髓灰质炎)、 、狂犬病、天花等;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
畜 家禽等,如鸡瘟,猪瘟、口蹄疫等;破坏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
如味精业。
(五)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微生物生长
繁殖条件 食物保鲜方法 依据的原理
水分 风(晒、烤)干,腌制,糖渍,脱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空气 密封罐装、真空包装
适温 冷藏,冷冻,高温
其他 防腐剂,溶菌酶
针对训练:
4、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
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 ( )
A. 病毒 B.细菌 C.单细胞生物 D.粉末状药物
5、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让其贴上标签。小
刚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 )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细胞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6、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水果发出酒味,它们都是靠吸收水果中
的什么物质来维持生命 ( )
A.水分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维生素
7、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
A.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