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导学案(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导学案(无答案)

ID:710637

大小:28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6 章 动物的行为 考点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 下所产生的 ,如动物的运动、 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主要受 和 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2、分类: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一出生就会,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 由 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蜘蛛织网等。 (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 习能力越 ,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 ,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实例: 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针对训练: 1、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母鸡孵卵 C.小狗算算术 D.麻雀筑巢 2、下列属于动物本能行为的是 ( ) A.家鸽孵卵 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 黄牛耕地 C.惊弓之鸟 老马识途 D.狗辨主客 春蚕吐丝 考点二:动物行为的类型 1、动物行为根据功能分为: (1) 行为: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捕食、诱捕贮食行为。 (2) 行为:动物以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保卫自己领域。 (3) 行为:动物因食物、配偶、领域发生的攻击或争斗。 (4) 行为: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行为。如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5) 行为:包括两性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产卵、抚育后代 (6) 行为:周期性、节律性的行为。 (7) 行为:等级,分工、合作。如:蜜蜂,蚂蚁。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群体 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针对训练: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狗排尿作标记 B.青蛙冬眠 C.蜻蜓点水 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 4、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 考点三:动物行为的研究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法以 法为基础。 (1)法布尔:昆虫记, 法; (2)费里施:研究蜜蜂色觉, 法; (3)廷伯根:研究海鸟行为, 法; (4)劳伦斯:研究小野雁的学习行为, 法。 针对训练: 5、目前,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 ) A.观察法、调查法 B.实验法、刺激法 C.干扰法、刺激法 D.实验法、观察法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 A.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捷 B.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C.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D.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第 17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考点一: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维持生态平衡) (3)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各种生物之间的 与 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起点是生产者,用“→”箭头连接。) 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影响植物的 和 。 针对训练: 1、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C.动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 D.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对植物的意义是 ( ) A.消灭害虫 B.帮助传粉 C.促进开花 D.清除污物 考点二: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 大熊猫( 动物)、金丝猴、白鳍豚(哺乳动物)、褐马鸡、扬子鳄( 动 物)、娃娃鱼( 动物)、扭角羚、中华鲟等。 2、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 多样性是基础)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王朗——金丝猴、洋县——朱鹮、青海 湖——斑头雁、棕头鸥) 针对训练: 3、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的是 ( ) A.褐马鸡、大熊猫 B.金丝猴、河马 C.白鳍豚、袋鼠 D.扬子鳄、大山雀 4、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 ) A.扬子鳄 B.黑猩猩 C.黑颈鹤 D.大熊猫 第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点一 微生物 1、概念:凡是个体 、结构 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分类 (1) 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 微生物: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支原体、酵母 菌; (3) 微生物:如霉菌和大型真菌(有细胞核) 针对训练: 1、有关微生物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繁殖速度极快 B.都是单细胞生物 C.代谢类型多 D.代谢强度高 2、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 ) A.都对人类有益 B.都是孢子生殖 C.都是单细胞生物 D.都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3、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极广,下列哪项中可能没有微生物 ( ) A.海尔冰箱 B.人体内 C.荒漠 D.刚出厂的罐头 考点二: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一)细菌 1、结构:微小, 细胞。 有 、 、 等形态,具有细胞结构,但 的 细胞核。有些具有荚膜( 作用),有些具有鞭毛(运动),有些形成 (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生命活动:没有叶绿体,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为 生殖,繁殖速 度快,约 20 分钟就繁殖一代。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如:寄生的细菌有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属 者; 腐生的有枯草杆菌、甲烷菌等,属 者。 3、对人类有利: ①发酵应用于生产生活;如 生产酸奶, 产生沼气等。 ②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腐生细菌能分解生物残体,为 并还原自然, 促进物质循环。 ③细菌还可以杀死一些害虫(以菌治虫)。 4、对人类有害: 使人或动、植物患病(如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二)真菌 1、结构特征: ①有 细胞的(酵母菌), 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 ②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③多数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 生殖)。 2、生命活动形式: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寄生或腐生)。 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 、适宜的温度和 ,有的还需 要氧气。真菌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 3、对人类有利: ①发酵产生酒类、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食品。 如酒、面包和馒头的制作就与 有关;抗生素的生产(用 生 产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等。 ②食用真菌,可作药材,如木耳。 ③腐生的真菌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4、对人类害:食品、衣物等霉变,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如人的脚癣就是由 引起的。 (三)比较细菌和真菌 1、列表比较 结构 细胞核 叶绿体 生殖方式 细胞 举例 细菌 ______ 无 ____________ 生殖 单个 乳酸菌、 大肠杆菌 真菌 ________ 无 孢子繁殖 单个或多个 酵母菌、 青霉菌 2、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 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 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 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③与动物植物共生。如 与 共生形成地衣。 (四)病毒 1、大小——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 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必须用 观察。 2、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 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如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等。 3、种类——根据寄生的细胞分类 、 、 4、繁殖方式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病毒要是离开了 ,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对人类有利:预防接种,制造 控制疾病; 利用病毒的特性,在医学上防止病人手术后感染和长伤疤。如利用绿脓杆菌病毒 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等;利用病毒制造高效生物农药(可以杀 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 (2)对人类有害:危害人类健康,引发疾病。如流感、非典、乙肝、小儿麻痹 症(又叫脊髓灰质炎)、 、狂犬病、天花等;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 畜 家禽等,如鸡瘟,猪瘟、口蹄疫等;破坏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 如味精业。 (五)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微生物生长 繁殖条件 食物保鲜方法 依据的原理 水分 风(晒、烤)干,腌制,糖渍,脱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空气 密封罐装、真空包装 适温 冷藏,冷冻,高温 其他 防腐剂,溶菌酶 针对训练: 4、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 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 ( ) A. 病毒 B.细菌 C.单细胞生物 D.粉末状药物 5、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让其贴上标签。小 刚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 )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细胞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6、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水果发出酒味,它们都是靠吸收水果中 的什么物质来维持生命 ( ) A.水分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维生素 7、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 A.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