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高三5月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山东省高三5月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ID:710352

大小:91.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 21 世纪,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新问题。历史是现实的由来,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由 来,便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事情的发生,通常有一个逐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看起来突 然发生的大事其实都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乃至不同的单位,由于历史状况以及其 他条件不同,即使在类似问题上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会完全雷同。这就需要人们养成对事情作历 史考察的习惯,首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对这些不了解,遇到事便匆匆忙忙地动手去解决,那就很 难不陷入主观主义而导致控折,甚至失败。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 导?读读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可以明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进行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作 过多种尝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历史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汇,多读点历史,可以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如果只看重个人的直接经 验,而不去研究古人和外人的经验,他的知识是不完全的,容易目光短浅,走上狭隘经验主义的歧途。历 史著作,往往记录了人类社会中经历的许多极为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记录了古往今来许多最有智慧和 才干的历史人物是怎样思考和应对种种问题的,也记录了这些思考和应对在实践中最后取得了成功还是造 成了失败。对后人来说,这些生动的事实是多么好的教材!所以,中外很多大政治家往往都特别爱读历史 书籍,并且从中汲取智慧。毛泽东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他读的历史书很多,对中外历史异 常熟悉,并且经常引用历史故事和前人的经验之谈来启发和教育后人。他曾说过:汉高祖刘邦会用人,他 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领导的任务不外乎决策和用人两方面。 “要读点历史”,当然不只是指中国古代和外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读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多少次在他人看来几乎已濒临绝境的状况下冲破 险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和新社会,又开 创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多少有理想、有志气、有智慧和才干 的民族英雄、革命志士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它留给人们的经验教训和精神遗产,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更 直接、更深刻。 (摘编自金冲及《重视历史学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自今年 5 月 9 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 700 多个团体,参观群众超过 8 万人次。陈列馆坐落于中共五大会址旁,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选址于此 就是为了从历史的起点出发,探寻监督执纪的伟大足迹,教育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进入展厅,一幅动态油画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风雨交加、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嘉兴南湖“红船” 上,中共一大的代表们或立或坐,表情凝重。突然间阳光冲破云层倾洒而出、光明万丈。“这表现了中国 共产党在艰难险恶的条件下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革命迎来了曙光。”一组栩栩如生的蜡 像,则生动再现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开会时的场景。1927 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 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旁边一组柱状围则清楚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四大时才 994 人,而到五大时 猛增至 57967 人,增加了 57 倍之多。党员人数多了,为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执纪,纯 洁党的队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启党内监督的组织创新。蜡像中唯一站立的人物是中 央监察委首任主席王荷波。“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会后两个月,他就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 酷刑依然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10 名委员中,仅一人看到了全国解放,8 人牺牲,一人下落不明,他 们中无一人叛党投敌,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展览馆尽头,一面鲜艳的党旗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的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声音洪亮而坚定。出口处留言簿上,前来参观的党员写下发自肺腑的感 言:“不忘初心,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惩治腐败,中国屹立世界东方……” (摘编自《从党史伟大足迹中探寻初心》,《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2 日) 材料三: 今年是建党百年,上海出版界将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生动读本,成为党史学 习教育的“磨刀石”“动力源”,以出版传递薪火,点燃党史学习教育的“火种”。 2021 年元旦上市的《火种》吹响了党史主题出版的号角,全书上起 20 世纪初,下及 1929 年古田会议, 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以点带面地展现 20 世纪前三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火种》“走 进历史写历史”而非“站在历史边上”,写作深入人心,对当下理论界、出版界梳理传播党史带来启示。 其作者刘统的多部党史普及读物于史有据、于书可读,史、事、人融为一体,开辟了历史学家撰写通俗读 物的新路,形成“爆款”品牌效应,是党史研究出版领域值得借鉴学习的 IP 式样本。 从《火种》出发,上海出版社将推出一批反映党的创建、发展、改革历程的精品力作,包括《中国共 产党建设史》《上海红色文化地图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100 年》《诞生记——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人 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等。除了策划精品内容、抢抓一流作者、精心打磨质量,上海出 版界也在传播载体上积极探索。据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与“二混子”陈磊漫画团队,策划推出《半小 时漫画党史》,探索用通俗畅销的载体讲述严肃党史知识,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主题出版物中,不仅有以文字阐释见长的理论读物、历史读物、文学作 品和资料文献汇编,还有地图、画册、连环画、漫画、音像电子,以及结合微党课和音视频内容的融媒体 图书等,让党史读物“好吃”“好看”,力争满足当今不同年龄、职业背景读者群体的学习需求。未来, 上海出版界将积极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组织优质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多种传播 渠道的党史阅读活动。 (摘编自《从“火种”出发,上海出版打造党史读物“爆款”精品》,新华网 2021 年 3 月 17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弄清事物自身发展的历史,了解问题所产生的复杂原因,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眼前面对的种 种问题。 B. 许多伟人喜欢阅读历史,是因为历史著作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也记录了历史人物取得成功或失败 的经验或教训。 C. 由于党员人数剧增,出于加强我党的纪律建设的考虑,产生了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王荷波担任中央监 察委员会主席。 D. 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仅推出了一批党史精品力作,还与其他文化团队进行了合作,用通俗畅销的载体讲述 严肃的党史知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新事物和新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缺乏对这些历史情况的真切了解,就会陷入主观主义泥淖 而导致失败。 B. 党史、国史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对后人的教育意义直接而深刻,要充分发挥其在以史鉴今、资政育 人方面的作用。 C. 中共五大成立了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一次伟大的组织创新,产生了严明党的纪律,纯洁党员队伍 的积极效果。 D. 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活动,展示了共产党在纪律建设上的重大事件,以此来教育党员不忘初 心、清正为民。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历史学习这一议题展开,立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B. 文章从历史价值出发,引出历史阅读话题,最后强调党史学习。 C. 文章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行文脉络,突出党史学习的重要性。 D. 文章注重说理分析,同时多处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 4. 请写一段包含论点和论据的完整论述,不超过 150 字。要求:论点从材料一中提炼,论据从材料二中生 成。 5. 学校团委拟举办“学党史,贺百年”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向学校团委提出活动举办的具 体措施。 【答案】1. D 2. A 3. C 4. 示例:党史记录了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过程中涌现的许多民族英雄、革命志士(论点)。比如中共在 “五大”成立了中共中央检查委员会,以王荷波代表的委员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大多数壮烈牺牲, 无一人叛党投敌,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论据)。 5. ①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党史读本。②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陈列馆等。③借助漫画、音像电子等传播载体 开展党史学习。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混淆已然和未然,“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与‘二混子’陈磊漫画团队,策划推出……”强调“将”,是未 然,而选项“还与其他文化团队进行了合作”强调“进行了”,是已然。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法过于绝对,“任何新事物”“就会陷入主观主义泥淖”有误。原文说,“事情的发生,通常有一个 逐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通常”不等于“任何”;原文说“如果对这些不了解,遇到事便匆匆忙忙地 动手去解决,那就很难不陷入主观主义而导致挫折,甚至失败”,“很难不”不等于“就会”。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行文脉络”理解有误。材料一不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行文脉络,而是以多 读历史的好处为行文脉络,层层深入的论述了读历史不只是读中国古代和外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读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论点从材料一中提炼”,可知从材料一中提取论点。根据分析可知,材 料一的第 3 段是本段的重点,根据第 3 段“‘要读点历史’,当然不只是指中国古代和外国的历史,更重 要的是要读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多少次在 他人看来几乎已濒临绝境的状况下冲破险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和新社会,又开创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涌现 出多少有理想、有志气、有智慧和才干的民族英雄、革命志士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它留给人们的经验 教训和精神遗产,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更直接、更深刻。”可分析出为什么要读党史,党史的内容是什么? 从而可得出党史记录了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过程中涌现的许多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论点。 根据题目要求“论据从材料二中生成”,可知要从材料二中提取论据,论据要围绕材料一的论点提取,所 以要提取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过程中涌现的许多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事件作为论据。据此分析,可 根据材料二“蜡像中唯一站立的人物是中央监察委首任主席王荷波。“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会后两 个月,他就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依然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10 名委员中,仅一人看到了 全国解放,8 人牺牲,一人下落不明,他们中无一人叛党投敌,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提取论据。 作答时注意“不超过 150 字”的要求。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情境:“学校团委拟举办‘学党史,贺百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注意“结合 三则材料向学校团委提出活动举办的具体措施”的题目要求,所以要从三则材料中找具体的措施。 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自今年 5 月 9 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 700 多个团体,参观 群众超过 8 万人次”,可得出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陈列馆等的措施。根据材料三“从《火种》出发,上海出 版社将推出一批反映党的创建、发展、改革历程的精品力作,包括《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红色文化地 图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100 年》《诞生记——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 究丛书》等”,可得出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党史读本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在相关主题出版物中,不仅 有以文字阐释见长的理论读物、历史读物、文学作品和资料文献汇编,还有地图、画册、连环画、漫画、 音像电子,以及结合微党课和音视频内容的融媒体图书等”,可得出借助漫画、音像电子等传播载体开展 党史学习的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清算月亮 林语堂 左派文人反对风月的文章,竟“把月亮一笔勾销”。因此我必须为月亮辩护。我生怕的是,如果中国 人全部失去了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那么中国之为国也必将变得更为狭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现 在竟有人把看中秋月与吃月饼,认为是“封建的”与“反革命的”,由于月饼是中国的,所以也便是旧式 的,而与一个女学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却是“进步的”与“革命的”,因巧克力糖来自西方。让 他们去吃巧克力糖吧,这些聪明的青年人。他们可以不去理,但是月光却要照在他们身上,并且继续不断 地照着他们,静寂无声,不图自卫,终有一天它会得到他们的心。除非他们确是迷失了灵魂! 因此想把月亮清算,不能像那些青年作家想得那样容易。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甫虽为左倾分子 所不容,也不能就把他们一笔勾销。左倾分子称之曰“毒”,但是只要中国一日忠于自己,忠于它自己的 天赋才智,那么陶渊明与苏东坡就一日不会被人勾销。据我所知道的,那些左倾分子,就连陶渊明或苏东 坡的诗也没有读过。他们说这些作家是“封建的”“有闲阶级”“不面对现实的”士大夫。陶渊明歌曰: “采菊东篱下”,“鸡鸣桑树颠”。苏东坡歌曰:“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果也封建至极矣!江 上清风与山头明月只属资本家有闲阶级所有乎?唯有资本家之鸡方立于桑颠上乎?雄鸡桑树果不属于“现 实”之世界乎?事实是如此的,陶渊明与苏东坡已经进一步,不再去谈大众平民——他们自己已经变成平 民,思想行动与农夫同感。 因此,不能把月亮一笔勾销。还是让我们把月亮这问题,去一劳永逸地勾销了吧。中国的诗文与浪漫 人物,和月亮全有连带关系。这派浪漫人物,西方尚未之闻。 中国的浪漫人物与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西方的浪漫人物表示一种强烈冲动的情感,中国的浪漫人物 则表示一种恬淡幽静的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中文名之为风雅,意思含有艺术化 的培养,对诗歌的喜好,畅达无忧的人品,不贪钱财的心理,喜爱交游朋友,憎厌官场。《浮生六记》的作 者沈复与他的朋友,在萧爽楼中就是最合风雅的人。沈复描写他的朋友如下: 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之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第三,讨论科 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禁止:宽宏、浪漫、自由不拘 和安静。 这些朋友们都耽于诗赋、绘画、饮酒,但不行之过度,并且喜欢郊游谈话。他们最喜欢在月下小酌晚 餐。他们虽然贫穷,不以错过为怀,但都是快乐的,并没有去做资本家的走狗。中国的浪漫人物对于财势, 向来都感到强烈的厌恶,他们饱经世态炎凉,就连一个势利的和尚也不齿的。 但是这种中国历史中的浪漫人物在国家危急之时,都是勇敢不屈出名的好汉。苏东坡、白居易、袁枚、 郑板桥(那个怪才子),还有袁中郎——不一而同的,他们遗留下来史迹,比满口仁义的孔教徒要清白得多。 他们执政为县吏之时,乃是人民的真正“父母”,离任之时,农民夹道跪,感激涕零。“嘿,你写的歌女 诗赋如此之多,而人民诗赋则如此之少!”一个标榜孔教的人嘲笑着白居易这样说。在表面上看来,孔教 徒关心于人民的福利,但是白居易为官清廉,孔教之徒则并不如此。十七世纪著名的批评家金圣叹、袁枚、 郑板桥,犯有渎君之罪名。但是不能忍受贫民之被压迫者乃为金氏,当朝廷征收苛捐之时,鼓动农民造反 与他的朋友在孔庙相对而哭者亦为金氏,是以终于就义就死。协助贫民反抗朝廷者为金氏,而非之“侮君 之罪”置他于死地为高官。那个高官的灵魂征收苛捐,得以安然,皇帝死后之灵魂,亦得安然。不论在什 么时候,我喜爱月亮而憎恶这种伪装忧国的孔教徒。 文本二: 文学革命以后,既以说话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闲谈说理笔调一派,在谈话之中夹入闲情及个人思感, 此即吾所谓个人笔调。但吾不大与时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唯有哈尔滨小品才算小品。于是此 小品文遗绪之问题便发生了。中国古文中虽少好散文,却也有不少个人笔调之著作。若用另眼搜集,倒也 有趣。在提倡小品文笔调时,不应专谈西洋散文,也须寻出中国祖宗来,此文体才会生根。其搜集标准, 亦不尽以古时所谓小品为标准(如柳宗元之讽喻小品《三戒》等),而当纯以文笔之闲散自在,有闲谈意味 为准。如屠隆《冥寥子游》一类,与十八世纪之 Sterne 相同,叙事夹入闲情,说理不妨抒怀,便悲涕与笑 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鸣。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 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 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此量吾所谓理想散文。 (有删改) [注]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兼通中西文化,擅长幽默散文。文本 一、二均选自他的散文集《给思想一个高度》。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必须为月亮辩护”的原因,是担心中国人如果缺少浪漫情怀,中国社会将变得更为物质和粗劣。 B. 月亮是中国诗文中常见的经典意象,既有自然之美,又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专供“有闲 阶级”欣赏的风雅之物。 C.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西方的浪漫人物情感强烈冲动,中国的浪漫人物情 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 D. 作者《论幽默》一文指出幽默广义上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狭义上与讽刺、揶揄有别。本文幽默中 有酸辣讽刺、无情揶揄。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引用陶渊明、苏轼的名句并进行连续追问,是要指出两人在远离官场后已经成为大众平民,所写 诗歌与平民无异。 B. 沈复《浮生六记》记载了与友交往“四禁止”和“四不禁止”,说明中国浪漫之土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追求个性自由。 C. 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挺身为民的行为令人敬佩,而“孔教徒”口头上 假装忧国忧民,令人愤慨。 D. 屠隆《冥寥子游》将叙事、说理和抒情自然融为一体,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鸣,是古代最佳 小品文。 8. 作者以“清算月亮”为题,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9. 如欲以“林语堂散文的‘个人笔调’”为题写一篇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 C 7. B 8. ①“清算”一词有彻底计算、算账之意,“月亮”在文中代指美好风物及其所引起的浪漫主义情感。② 以“清算月亮”为题,含蓄讽刺了左派文人想要清除文学作品中的所有浪漫主义事物或情感的观点。批判 了激进的教条主义和物质主义思想。③暗示了作者的观点,即不能“清算月亮”,不要伪装优国。(答出两 点即可。) 9. ①闲谈式的说理和抒情,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独特见解。②看似散漫无章实则紧扣中心话题的结构特点。 ③个性化的闲适、幽默的语言风格。(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能力。 C.“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中国的浪漫人物情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错,原 文只是说中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并不是比较情感差异。由原文“中国的浪漫人物则表示一种恬淡幽静的 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可知,中国的浪漫人物也有热烈情感,不过隐藏于心。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A.“所写诗歌与平民无异”错误,原文只说“他们自己已经变成平民,思想行动与农夫同感”,并不是说 他们的诗歌与平民无异。 C.“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挺身为民的行为”表述错误,根据文意,“清 廉为官、挺身为民”本就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他们“诗文中所反映的”。 D.“是古代最佳小品文”错误。根据文章看不出屠隆《冥寥子游》是古代最佳小品文。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内涵的能力。 “清算”的意思是算清楚,更有秋后算账的意思。“月亮”根据原文内容“中国的诗文与浪漫人物,和月 亮全有连带关系”可见,指的是“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即欣赏美好事物,并因此有浪漫主义情 感的能力。 “清算月亮”在文中指的是“左派文人反对风月”,故而想要清除文学作品中像“月亮”一样美好的浪漫 主义事物,要“把月亮一笔勾销”,而“如果中国人全部失去了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那么中国之 为国也必将变得更为狭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作者用这个标题,充满讽刺意味,批判了这些人激进的 教条主义和物质主义思想。 该标题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即清算月亮是一件可笑而毫无意义的事,不但不能于国有益,反而还有害。 作者说“我喜爱月亮而憎恶这种伪装忧国的孔教徒”,批判伪装忧国的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根据文本二“以说话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闲谈说理笔调一派,在谈话之中夹入闲情及个人思感,此即吾所 谓个人笔调”可抓住要点“闲谈说理”“在谈话之中夹入闲情及个人思感”,本文是以闲谈“清算月亮” 来说理,表达了自己对于月亮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国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思考,有独特的见解。 文章看似散漫,如由左派文人的清算月亮,谈到古代文学家们的思想差异,再到中西浪漫人物的区别,引 经据典,信手拈来,借助文化名人们的“浪漫”与其为官为人的勇敢不屈、清廉正直来证明“月亮”之浪 漫主义并不碍于其人格之伟大和于国于民之有益,紧扣中心。 文中也透露出作者的个性,如“我必须为月亮辩护”“由于月饼是中国的,所以也便是旧式的,而与一个 女学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却是‘进步的’与‘革命的’,因巧克力糖来自西方。让他们去吃巧克 力糖吧”,显得幽默风趣,而又讽刺意味十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 《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 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 《毂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 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 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 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穀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 并说上善《数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 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 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 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 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 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 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 (《汉书·儒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B. 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C. 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D. 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文,连缀字句而成文,指撰写文章。如《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 属文称于郡中。 B. 待诏,等待诏命。汉代征召士人时,对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 以待诏为官名。 C. 宣帝,文中指汉宣帝,是刘询的庙号。《汉书宣帝纪》载其:“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具知闾里奸 邪,吏治得失”。 D. 五经,原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汉时被奉为五经,为儒家重要典籍,汉武帝时曾 设五经博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公学识广博,与董仲舒齐名。他师从鲁申公学习《穀梁》《诗》,得其真传,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 但因口呐而落败。 B. 江公学养丰厚,备受太子器重。太子在通晓《公羊》经义后,又私自请求学习《毂梁》且对其非常喜欢, 并四处传布经义。 C. 江公研习《毂梁》,门生稀少。只有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得其传授,荣广才思敏捷,精研《诗》《春秋》, 多次与眭孟等辩驳。 D. 江公治学传家,延至后代。汉宣帝征召其孙为博士,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后朝廷又召集学者 辩论《公羊》《毂梁》异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2)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14. 联系文本,简要回答《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丞相公孙弘本来就研究《公羊》学说,编排他们的辩论内容,(朝廷)最终录用了董仲舒。 (2)皇上怜惜他的学术将要灭绝,就让千秋做郎中户将,挑选了十个郎官跟随他学习。 14. ①江公师从申公潜心学习,并传之后世,薪火不绝;②《毂梁》说在公开辩论与比较中脱颖而出并得到 认同;③汉宣帝重视,并采取措施提高了《毂梁》的地位。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上善《穀梁》说”的意思是皇上喜欢《穀梁》的解释。“上”作主语,“善”作谓语,“《穀梁》说” 作宾语,所以应在“上善《穀梁》说”的前后停顿,这样排除 B、C 项。“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的意思 是(皇上)提升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谏大夫给事中”是官职,中间不用停顿,这样排除 A 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当时千秋是郎,被召见,和《公羊》家一起讲论,皇上喜欢《穀梁》的解释,提升 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来千秋有过失,被降为平陵令。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是刘询的庙号”错,“宣帝”应为刘询的“谥号”,其庙号是“中宗”。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A.“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错。原文是“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可见他是与董仲 舒在朝廷中辩论,不是和鲁申公在朝廷中辩论。 B.“备受太子器重”“四处传布经义”错。由原文“太子既通,复私问《毂梁》而善之”可知,太子只是 在精研《公羊》之后,私下学习并非常喜欢《毂梁》,并无“四下传布”之举。 D.“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错。原文是“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梁》,欲令助之”,可 见,朝廷想让他帮助江博士,并不是想让他帮助江博士传布《毂梁》。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为”,研究;“辑”,编排;“卒”,最终。 第(2)题得分点:“愍”,怜惜;“且”,将要;“从受”,跟随(他)学习。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要求分析《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 根据“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分析可知,江公师从申公潜心学 习,并传之后世,薪火不绝。 根据“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 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 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分析可知,《毂梁》说在公开辩论与比较中 脱颖而出并得到认同。 根据“宣帝即位……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 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 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 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 分析可知,汉宣帝重视,并采取措施提高了《毂梁》的地位。 参考译文: 瑕丘江公跟鲁申公学习《穀梁春秋》和《诗》,(将所学)传给儿子到孙子,做了博士。武帝时,江公 和董仲舒齐名。董仲舒通晓《五经》,能提出主张,并且善于写文章。江公言语迟钝,皇上叫他和董仲舒辩 论,结果不如董仲舒。丞相公孙弘本来就研究《公羊》学说,编排他们的辩论内容,(朝廷)最终录用了董 仲舒。于是皇上就尊崇《公羊》一家,并下诏令太子学习《公羊春秋》,从此《公羊》就大为兴盛。太子通 晓《公羊》后,又私自请求学习《穀梁》并且喜欢上它。以后《穀梁》就逐渐衰微了,只有鲁荣广、皓星 公二人学习。荣广能全部解释《诗》、《春秋》,才思敏捷,多次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辩论,多次难住他, 所以好学的人又多学《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都跟荣广学习。千秋又事奉皓星公, 治学最专心。宣帝即位,听说卫太子喜欢《穀梁春秋》,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和侍中乐陵侯史高, 都是鲁人,说穀梁子本是鲁学,公羊氏是齐学,应当兴学《穀梁》。当时千秋是郎,被召见,和《公羊》家 一起讲论,皇上喜欢《穀梁》的解释,提升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来千秋有过失,被降为平陵令。又寻 求能研究《穀梁》的人,没有人能比得上千秋。皇上怜惜他的学术将要灭绝,就让千秋做郎中户将,挑选 了十个郎官跟随他学习。汝南尹更始翁君本来事奉千秋,学业已能解释《穀梁》,正赶上千秋病死,朝廷征 召江公的孙子做博士。刘向凭借原来的谏大夫的身份通晓经义被任命为待诏,学习《穀梁》,朝廷想让他帮 助江博士。江博士又死了,便征召周庆、丁姓待诏于保宫,让他们完成教授十个人的任务。从元康年中开 始讲授,一直到甘露元年,前后共十几年,十几个人都精通了《穀梁》。于是朝廷下令召集《五经》名儒太 子太傅萧望之等在殿中进行大辩论,评论《公羊》和《穀梁》的异同,并且让他们各自引用经书论处是非 曲直。当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挽、伊推、宋显,《穀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等 一起参与辩论。《公羊》一家多不被赞同,他们希望请侍郎许广参议,使者也同时让《穀梁》家中郎王亥参 议,各五个人,议论三十多件事。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经义核对,大多赞同《穀梁》。从此《穀梁》学大为 兴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①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 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姬娥②何处,驾此 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 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①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②姬娥:嫦娥。③醽醁:美酒。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 月色并不十分明亮,“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 “共倒“相属”等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 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用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曲”。 16. 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 作分析。 【答案】15. B 16. (1)赞同。①景象特点相近:苏词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景, 描绘了雄阔的古战场,黄词选用“秋空”“万里青天”等阔大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秋景。②表现手 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③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 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2)不赞同。①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描写赤壁古战场上的人和事,黄词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 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②手法不同:苏词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即以周郎的年轻有为与自身的功业 未成作对比,黄词则没有对比。③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古抒怀,寄寓了人生短促、不能 及时建功立业的苦闷。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凄美”“怜爱”表述错误,上阕的嫦娥形象是词人的想象之笔,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此处嫦 娥的形象应该是“兴高采烈”“光彩照人”的,能激发人的兴致的“乐景”。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可以持赞同态度: ①景象特点相近:苏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 景,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 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黄词“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万 里青天”意象阔大,描绘了明净、壮阔的秋景。 ②表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描绘了月夜 江上壮美的景色。黄词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苏词虚写 周瑜,实写自己。用自己与周瑜的对比,突出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凄惨。黄词“驾此一轮玉” 中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 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与现实中月下游园、欢 饮和听曲之乐相互辉映。 ③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苏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黄词“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 临风曲”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可以持不赞同态度: ①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凭吊古战场和追念风流人物的才略、气度、功业。黄词开篇就把读者引入开 阔博大的景致中,景色之美给他的是精神亢奋。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 ②手法不同: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 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黄词则没有对比。 ③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 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人生短促、老大未成的忧愤、苦闷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绝壁旁千尺高巨石的样子。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悲伤、欢乐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 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 【答案】 (1). 如猛兽奇鬼 (2). 森然欲搏人 (3). 昆山玉碎凤凰叫 (4). 芙蓉泣露香兰笑 (5). 出师一表真名世 (6). 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搏”“载”“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城市教育母职兴起和“拼妈”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家庭形成了教育合力,但同时也产生了 新的教育矛盾。首先是传统的父亲教育角色受到挑战,父亲的教养投入常常因此而无所适从。国外研究者 很早就提出了:“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母亲被视为蚂蚁部落中的“女王”,她们为了保持自身性别角 色的独特性,约束、限制、排斥、监督孩子父亲(工蚁)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孩子教养的活动中,( )。 不少城市家庭,父亲在育儿阵地上节节败退,正扮演着“可有可无”的一个角色。在一些博人眼球的流量 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丧偶式育儿”“爸爸去哪儿了”成为女性读者热议的流行词,似乎大部分妈妈都在 控诉孤立无援的育儿生活。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而使父亲维持了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 B. 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C. 从而使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D. 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被父亲维持着 19. 下列各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20.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C 19. A 20. 在不少城市家庭,父亲在育儿阵地上节节败退,正扮演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从前面的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母亲”,从主语一致 的角度来看,此处的句子应也以“母亲”为主语,这就排除 BD。 结合上文可知,“她们为了保持自身性别角色的独特性,约束、限制、排斥、监督孩子父亲(工蚁)参与 到家务劳动和孩子教养的活动中”,这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后面应是说这样带来的后果,即“使 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排除 A。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母亲被视为蚂蚁部落中的‘女王’”使用比喻,将“母亲”比作“蚂蚁女王”。 A.使用比喻,把云比作“墨”,把“雨”比作“跳珠”。 B.使用拟人,以“睡去”形容“花”,是拟人。 C.使用对比,“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 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 D.使用夸张,以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来形容长夜之漫漫。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不少城市家庭,父亲在……”中途易辙,前一句“城市家庭”没有谓语,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第二句 就另起话题,可以在“不少城市家庭”的前面添加介词“在”,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 第二个问题“‘可有可无’的一个角色”语序不当,“一个”是数量词,应放在“可有可无”前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 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 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 受升华为诗。 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 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 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③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22. 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 17 个字。 【答案】21. ①后来虽然分了家;②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③其中的诗分两类。 22. ①诗歌与音乐最密切;②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③《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句①后面的句子“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以推知“诗”和“音乐”已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还有 联系;再由句①前的内容“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可判断,句①处就填的句子为“后来虽然分了 家”。 从句②前的内容“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 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以捕捉到信息:有描写音乐的诗存在;句②后的内容“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 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意思是历朝历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就有很 多,这是作为例证来证明前面观点的。所以推知句②处应填的内容为“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 由句③前的内容“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 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推知,《音乐女神》是一部描写音乐的诗歌集;再从句 ③后的内容“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可推知句③应填的内容为“其中的诗分两类”。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 第一段:根据相关句子“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一直互相渗透、互 为表里”可知,本段论说的是音乐与诗歌之间最密切的关系。故第一段意思强调为“诗歌与音乐最密切”。 第二段:根据相关句子“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可知本段论说的是诗人更容易受到音乐的触发而写出诗。故第二段的意思强调为“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 鸣”。 第三段:根据相关句子“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 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可知在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中,只有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 《音乐女神》中的诗与音乐结合的好。故第三段的意思强调为“《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凝聚了一种又一 种中国精神: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有“敢 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 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有“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有“为民服务 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所凝聚的精神,一代人也有一代人所担当的使命。时值建党 100 周年,强国中学特拟开展 一系列活动,请你根据活动内容完成以下任一写作任务。 (1)校团委将开展“传承中国精神,争做时代青年”大型征文活动,身为强国中学高三学子,你对以上哪 种精神感触最深?请据此并结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与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2)学校将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拍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计划拍摄的短视频写 一篇解说词。 (3)学校将开展“民族复兴,感恩有你”大型感恩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自选一位与材料中的某一精 神相关的人物,给其写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秉中国精神,谱青春华章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中国精神生生不息。践行中国精神的铿锵宣言回荡在山之阳、海之滨、河之洲、 水之湄。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 当实干家,谱写青春华章, 奏响时代最强音。 “夫一国之立于天地者,必有其精神之指引。上至法律道德,下至风俗习惯,凝聚万心之力,然后群 乃结,国乃成。”梁启超如是说。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离不开那些生活中闪耀着真善 美光芒的人,那些为国做出贡献的人,那些时刻践行中国精神的人。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接力跑。如今, 时代接力棒交至我们年轻一代手中,我们更应不辱使命,共续荣光。 “中国精神”,应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精神;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的奉献精神;应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精神;更应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精神。所梦所想,百年一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新时代,我们更要以中国精 神为指引,激发出蕴藏于年轻一代中的洪荒伟力,凝聚磅礴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时代青年将个人融入国家发展的年轮,不断谱写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华丽乐章,接连书写一个个撼天动 地的感人故事。从让生命之花绽放在炮火里的董存端,到使“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荒原变 成如今“桃杏万园红”林场的青年建设者;从履行航空报国诺言猝然离世的总指挥罗阳,到坚守文物修复 保护第一线的大国工匠李云鹤,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秉承着爱国精神,用生命奏响青春力量,延续精神希 望。 青春如初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有着火一 般的激情与希望,以自身行动践行“中国精神”,涌现出许多杰出榜样。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 青年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到奉献人民的雷锋、“铁人”王进喜,再到如今的 黄大年、林俊德、黄群等人,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绵延不息的中国精神与榜样的力量。青年自当铭记先 辈历史,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本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时刻扬起“中国精神” 的风帆,我大中国航船必将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 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只要中国青年携手奋斗,传承中国精神,则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亦可计日而待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则材料列举的红船精神、新时代深圳精神、抗疫精神、载 人深潜精神、“三牛”精神等,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真、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 精神、理念,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传递给考生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共同赓 续精神血脉,构筑精神谱系。 考生需要在充分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的基础上来选择具体某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强调传承中国精神,需要 考生重点来谈传承、怎样传承做一个怎样的时代青年。第二个任务写解说词,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介绍一 个人、一群人、一个场面、一个变化等,注意文体。第三个任务要求写一封信,强调“感恩”,还要注意 要求“选一位与材料中的某一精神相关的人物”,选择人物应该不难,脱贫攻坚、抗疫、科学发展中有许 许多多这样的人物。选择其中最为熟悉的来写,感恩他们的爱国、奉献、牺牲等精神即可。 【立意】1.新时代青年应传承红船精神/深圳精神/“三牛”精神等。 2.中国故事,百折不挠(开拓进取/举国同心……)。 3.感恩并继承人先的精神/钟南山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科研人员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素材】1.实践是精神形成的沃土,磨难是精神升华的契机。在这场无比艰难的抗疫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 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的传承,是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发展,是中国精神时代内涵的注释,汇集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成为激励全国上 下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强大动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赞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的奉献精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 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红船精神走过大江大河,越过高山峻岭,饱含风云气 象,一定能够为我们党胸怀“两个大局”、把握“两个大局”、运筹“两个大局”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唐嘉陵作为我国首批自主选拔培养的 7000 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潜航员,全程参与组织了“蛟龙号” 潜水器 1000 米至 7000 米四次海上试验,安全执行深潜任务 70 余次,取得了丰富且宝贵的科研资料和海底 样品,并连续三年驾驶潜水器达到海试最大深度 7062 米,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创造了世界同类型 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在多年深潜海试工作中,每当遭遇恶劣海况或需要长时间水面漂泊时,他没有 丝毫退缩,主动要求参加水面时间最长、最难受、最颠簸的试验任务。唐嘉陵不但专业技术过硬,爱学习、 能吃苦的精神更是得到全体海试队员的认可,特别是在 3000 米海试的一次返航检查中,他及时发现蓄电池 箱异常发热、电缆短路的严重故障,及时有效避免了可能影响试验进展的重大事故。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