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王羲之
听诵读,找出文中有关“俯仰”的句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问题一:
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
何处?
流觞曲水图
良辰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赏心 畅叙幽情 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乐事 群贤 少长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问题二:
第二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
些“痛”?
痛之三: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毋容抗拒
(终期于尽)
痛之一: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
(所遇既倦)
痛之二: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
(所欣已陈)
问题三:
第三段俯仰古今,作
者发出“悲夫”的感叹。
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
经认为:《兰亭集序》
“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
诗,悲得太没有道理”,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的?
知人论世
魏晋时期是政治上极端黑暗的时期。司马氏集
团随意罗织罪名陷害知识分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
籍传》)。
在这种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蔑视礼法、冲决纲常
名教束缚、张扬个性,就成为魏晋名士的精神追求。
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恃才放狂,傲视古今,
是时代的叛逆,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至少,本文中兰亭集会上的人都有此举动。如谢
安曾长期隐居东山,不问世情。他们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大谈玄
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死了就死了,无所谓,
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
殇”。
悲 生死事大 由己悲人
《古文观止》:通
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
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鲜实效,一死生齐彭殇,
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
怀,俯仰若有余痛。但
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
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
趣。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
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
夜游,良有以也。——李白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
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
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
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
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
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
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
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
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周国
平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
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序》的撰集
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
回味。
乐 痛 悲聚会之 死生之 千古同
练习:
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一起交流。
示例:
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
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作业:
请将你写的一句话扩展为一篇以“与王
羲之对话”为话题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