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课标要求
1.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掌握基本事实,理解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4.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
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5.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
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6.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识别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8.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
理.
9.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选学)了
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11.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平行.
1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年份、题号、分值 题型 2021年中考预测
角及相关计算 2015、7、3分 填空题 ★★
平行线的性质
2020、4、3分 选择题 ★★
2013、8、3分 填空题
一、直线与线段
知 ▶ 识 ▶ 梳 ▶ 理
基本
事实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
(2)两点的所有连线中,① 最短(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
两点间
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图中线段AB的长度为A,B
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
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线段
(续表)
垂
线
(1)基本事实: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② 条直
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③ 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④ 的
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图中点P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的所
有线段中,PB最短,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PB的长度
一
垂线段
垂线段
(续表)
垂直平
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如图,若l⊥AB,OA=OB,则AP=BP.
逆定理: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量角器
的使用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边与刻度线对应的度数
度、分、秒
的换算
1周角=360°,1平角=180°,1°=⑤ ',1'=⑥ ″
余角和补角
互余
α+β=⑦
⇔
α,β互为余角;同角(等角)的余角⑧
互补
α+β=⑨
⇔
α,β互为补角;同角(等角)的补角⑩
二、角与角平分线
60 60
90°
相等
180°
相等
(续表)
相等
=
相交线
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举例:∠1与∠3,∠2与∠4,∠5与∠7,∠6与⑬
邻补角
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之和等于180°.
举例:∠1与∠2、∠4,∠2与∠1、∠3,∠8与∠5、
∠7,∠7与∠6、∠8等
三线八角
同位角:∠1与⑭ ,∠2与∠6,∠4与∠8,∠3与
∠7.内错角:∠2与⑮ ,∠3与∠5.同旁内角:∠2
与∠5,∠3与⑯
三、相交线与平行线
∠8
∠5
∠8
∠8
平行线
基本事实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⑰ 条直线与这条
直线平行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⑱
平行线的
判定和性
质
(1)同位角⑲ 两直线平行.
如图,∠1=⑳ a∥b;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如图,∠3=∠4 ㉑ ;
(3)同旁内角㉒ 两直线平行.
如图,∠2+∠3=㉓ a∥b
(续表)
一
互相平行
相等
∠2
a∥b
互补
180°
平行线
两平行线
间的距离
定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
线的㉔ ,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性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㉕
(续表)
距离
相等
1.如图15-1,直线a,b相交于点O,如果∠1+∠2=60°,那么∠3等于 ( )
A.150° B.120°
C.60° D.30°
A
对 ▶ 点 ▶ 演 ▶ 练
题组一 必会题
图15-1
2.[2019·长沙]如图15-2,平行线AB,CD被直
线AE所截,∠1=80°,则∠2的度数是( )
A.80° B.90°
C.100° D.110°
图15-2
[答案] C
[解析]∵∠1=80°,∴∠3=100°.
∵AB∥CD,∴∠2=∠3=100°.故选C.
3.[2019·岳阳]如图15-3,已知BE平分∠ABC,且BE∥DC,若∠ABC=50°,则∠C的度
数是 ( )
A.20° B.25°
C.30° D.50°
B
图15-3
4.如图15-4,点O在直线AB上,∠AOC=58°17‘28″,则∠BOC的度数是
.
121°42'32″
图15-4
5.如图15-5,已知AB=8 cm,BD=3 cm,C为A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
cm.
1
图15-5
6.如图15-6,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下列条件能判定a∥b的是 ( )
A.∠1=∠3 B.∠2+∠4=180°
C.∠4=∠5 D.∠1=∠2
图15-6
题组二 易错题
【失分点】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易混淆;对“三线八角”理解有误;混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
定理.
D
7.[2020·咸宁]如图15-7,请填写一个条件,使结论成立:
∵ ,∴a∥b.
图15-7
∠1=∠4或∠2=∠4或∠3+∠4=180°
8.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4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38°
考向一 线段、角的有关计算
例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三等
分点.若线段AB=12 cm,则线段BD的长为( )
A.10 cm B.8 cm
C.10 cm或8 cm D.2 cm或4 cm
[答案] C
[解析]∵点D是线段AC的三等分
点,∴点D有两种情况,记为D1,D2,
如图,由中点及三等分点可知,
BD=6+2=8或BD=6+4=10,从而线
段BD的长为10 cm或8 cm,故选C.
例2 (1)如图15-8,E是直线CA上一点,∠FEA=40°,射线EB平分∠CEF,GE⊥EF,
则∠GEB= ( )
A.10° B.20° C.30° D.40°
(2)如图15-9,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7°时,∠1的度
数为 ( )
A.37° B.43° C.53° D.54°
图15-8 图15-9
例2 (1)如图15-8,E是直线CA上一点,
∠FEA =40°,射线EB平分∠CEF,
GE⊥EF,则∠GEB=( )
A.10° B.20°
C.30° D.40°
图15-8
[答案] (1)B
C
例2 (2)如图15-9,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7°时,∠1
的度数为 ( )
A.37° B.43° C.53° D.54°
图15-9
1.[2020·孝感]如图15-10,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垂足为点O,若∠BOE=
40°,则∠AOC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140°
■ 考向精练
B
图15-10
2.[2015·江西7题]一个角的度数为20°,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 160°
考向二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例3 (1)[2019·济宁]如图15-11,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
∠4的度数是 ( )
A.65° B.60° C.55° D.75°
(2)[2020·枣庄]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5-12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
∠F=∠ACB=90°,则∠DBC的度数为 ( )
A.10° B.15° C.18° D.30°
图15-11 图15-12
C
例3(2)[2020·枣庄]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5-
12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
∠F=∠ACB=90°,则∠DBC的度数为( )
A.10° B.15°
C.18° D.30°
[答案] (2)B
[解析]由题意,可知
∠EDF=45°,∠ABC=30°,∵AB∥CF,
∴∠ABD=∠EDF=45°,
∴∠DBC=∠ABD-∠ABC=45°-30°
=15°.
图15-12
■ 考向精练
3.[2020·遵义]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5-13放置,使两三角板的斜边互相平行,每
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都在另一三角板的斜边上,则∠1的度数为 ( )
A.30° B.45°
C.55° D.60°
B
图15-13
4.[2020·南通]如图15-14,已知AB∥CD,∠A=54°,∠E=18°,则∠C的度数是( )
A.36°` B.34°
C.32° D.30°
图15-14
A
5.[2020·常德]如图15-15,已知
AB∥DE, ∠1=30°,∠2=35°,则
∠BCE的度数为
( )
A.70° B.65°
C.35° D.5°
图15-15
[答案] B
[解析]作CF∥AB,∵AB∥DE,
∴AB∥DE∥CF,∴∠1=∠BCF,
∠FCE=∠2,∵∠1=30°,∠2=35°,
∴∠BCF=30°,∠FCE=35°,
∴∠BCE=65°,因此本题选B.
6.[2013·江西13题]如图15-16,在△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
∠1=155°,则∠B的度数为 .65°
图15-16
例4 如图15-17,AB∥CD,BP和CP分别平分
∠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
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
考向三 角平分线的性质
图15-17
4
【方法点析】应用角平分线的性
质或判定定理时,经常添加辅助
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的一
边或两边的垂线.
例5 如图15-18,AB∥CD,直线EF分别交
AB,CD于点E,F,FG平分∠DFE.若∠AEF
=52°,则∠EGF的大小是 . 26°
图15-18
【方法点析】此题中有一个很常见的模
型: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如
图15-19,BD平分∠ABC,AD∥BC,则
△ABD为等腰三角形.
图15-19
■ 考向精练
7.[2020·襄阳]如图15-20,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
若∠EFG=64°,则∠EGD的大小是 ( )
图15-20
A.132° B.128° C.122° D.112°
C
8.如图15-21所示,在△ABC中,∠C=90°,
AB=8,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
CD=2,则△ABD的面积为 .
图15-21
[答案] 8
9.[2018·广安]如图15-22,
∠AOE
=∠BOE=15°,EF∥OB,EC⊥O
B于C,若EC=1,则OF=
.
图15-22
[答案] 2
考向四 垂直平分线
例6[2019·南充]如图15-23,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
E,若BC=6,AC=5,则△ACE的周长为 ( )
A.8 B.11 C.16 D.17
图15-23
B
■ 考向精练
10.[2017·益阳]如图15-24,在△ABC中,AB=AC,∠BAC=36°,DE是线段AC的垂直
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 . 3b+2a
图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