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
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及全等三角形
课标要求
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
定性.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4.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5.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6. 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年份、题号、分值 题型 2021年中考预测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020、11、3分 填空题 ★★
2019、10、3分 填空题
三角形中相关线段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015、9、3分 填空题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020、11、3分 填空题 ★★
2014、23(1)、3分 解答题
一、三角形的分类及有关性质
知 ▶ 识 ▶ 梳 ▶ 理
性
质
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① 第三边,两边的差② 第三边.
【温馨提示】判断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断两条较短线段
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
(续表)
大于 小于
性
质
角的关系:(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③ .
(2)内外角关系: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④ .
如图,∠4=∠1+∠2,∠5=∠1+∠3,∠6=∠2+∠3.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如图,∠4>∠1,∠4>∠2,∠6>∠2,∠6>∠3,∠5>∠1,∠5>
∠3
边角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续表)
180°
和
名称 图形 性质 重要结论
中线
BD=⑤ =
⑥ B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
的⑦ 部,这个点称为重心.中
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
角形
二、与三角形有关的重要线段
DC 内
名称 图形 性质 重要结论
高
AD⊥⑧ ,即
∠ADB=⑨ =90°
⑩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
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⑪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
点是直角顶点;
⑫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这个
点称为垂心
(续表)
BC
∠ADC
锐角
直角
钝角
名称 图形 性质 重要结论
角平
分线
∠1=⑬ = ∠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
点在三角形的⑭ 部,
这个点称为内心
中位
线
⑮ ∥BC且DE=
⑯ BC
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相似,其相似比为1∶ 2,
面积比为1∶ 4
(续表)
∠2
DE
内
三、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示意图
点O为△ABC的外心 点O为△ABC的内心 点O为△ABC的重心
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⑰ ,对应角⑱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⑲ ,面积⑳ ;
(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角平分线、中位线都㉑
判定
边边边(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四、全等三角形
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判定
边角边㉒ ( ):两边及其
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㉓ ( ):两角及其
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㉔ ( ):两角对应
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续表)
SAS
AAS
ASA
(续表)
判定
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温馨提示】
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有三组元素对应相等,且其
中最少要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1.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 ( )
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2.[2020·徐州]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6 cm,则它的第三边的长可能
是 ( )
A.2 cm B.3 cm C.6 cm D.9 cm
D
对 ▶ 点 ▶ 演 ▶ 练
题组一 必会题
C
3.[2019·陕西]如图16-1,在△ABC中,∠A=46°,∠B=72°.若直线l∥BC,则∠1的度数
为( )
图16-1
A.117° B.120° C.118° D.128°
C
4.[2020·江西九江联考]如图16-2,△ABC
的面积是16,点D,E,F,G分别是
BC,AD,BE,CE的中点,则△AFG的面积是
.
图16-2
[答案] 6
5.如图16-3,Rt△ABC和Rt△EDF中,BC∥D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
加一个条件 ,使Rt△ABC和Rt△EDF全等. AB=ED(答案不唯一)
图16-3
6.如图16-4,DE是△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C=90°,若AC=10,BC=16,
则DF的长为( )
A.5 B.3
C.8 D.10
图16-4
题组二 易错题
【失分点】
不能正确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混淆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
[答案] B
7.[2020·绍兴]长度分别为2,3,3,4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
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 )
A.4 B.5 C.6 D.7
B
考向一 三角形内角和及内、外角关系
例1(1)[2020·吉林]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16-5所示的方式摆放,则∠α的大小为
( )
A.85° B.75° C.65° D.60°
(2)[2019·江西10题]如图16-6,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
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 °.
图16-5 图16-6
例1(1)[2020·吉林]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
16-5所示的方式摆放,则∠α的大小为( )
A.85° B.75°
C.65° D.60°
[答案] (1)B
[解析]如图所示,∵∠BCD=60°,
∠BCA=45°,∴∠ACD=∠BCD-∠BCA
=60°-45°=15°,∴∠α=180°-∠D-
∠ACD =180°-90°-15°=75°,故选B.
图16-5
例1(2)[2019·江西10题]如图16-6,在
△ABC中,点D是BC上的
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
翻折得到△AED,则∠CDE= °.
[答案] (2)20
[解析]∵∠BAD=∠ABC=40°, ∴∠ADC
=∠BAD+∠ABC=40°+40°=80°.
∵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
∴∠ADE=∠ADB=180°-∠ADC
=180°-80°=100°.
∴∠CDE=∠ADE-∠ADC =100°-
80°=20°.
图16-6
【方法点析】在求较复杂图形中的角度时,经常把需要求的角度与已知角度通过
等量代换等方法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解
决问题.
1.如图16-7,点D在BC的延长线
上,DE⊥AB于点E,交AC于点F.若
∠A=35°,∠D=15°,则∠ACB的度数为
.
■ 考向精练
图16-7
[答案] 70°
[解析]∵DE⊥AB,∠A=35°,
∴∠AFE=∠CFD=55°,
∴∠ACB=∠D+∠CFD=15°+55°=70°.
2.[2020·泰州]如图16-8,将分别含有
30°,45°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
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图中
角α的度数为 .
图16-8
[答案] 140°
[解析]如图,∵∠B=30°,∠DCB=65°,
∴∠DFB=∠B+∠DCB=30°+65°=95°,
∴∠α=∠D+∠DFB=45°+95°=140°,
故答案为140°.
考向二 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
图16-9
【方法点析】
(1)三角形的中位线常用来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2)当题目中有中点时要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或作出中线.
[答案] C
■ 考向精练
3.[2019·眉山]如图16-10,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30°,
∠ADC=70°,则∠C的度数是 ( )
A.50° B.60° C.70° D.80°
C
图16-10
A
5.在△ABC中,AB=5,AC=3,AD是△ABC
的中线,设AD的长为m,则m的取值范围
是 .
[答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