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时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课标要求
1. 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
切线.
3.(选学)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4.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年份、题号、分值 题型 2021年中考预测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2020、21、9分
解答题 ★★★★2019、19、8分
2018、20、8分
2017、21、6分
三角形的外接
圆与内切圆
2016、17、6分 解答题 ★★
一、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 ▶ 识 ▶ 梳 ▶ 理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相离 相切 相交
数量关系 d① r d② r d③ r d④ r d⑤ r d⑥ r
图示 ☉O的半径是r,
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d
直线与圆没
有公共点
直线与圆有
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圆有
两个公共点
> = < > = <
性质
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⑦ 过切点的半径
常用结论
(1)切线与圆只有⑧ 个公共点;
(2)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⑨
判定
定义判定 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⑩ 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
切线
常用结论 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⑪ 的直线
二、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垂直于
一
半径
垂直于
半径
定义
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线
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如图,线段PA,PB
的长)
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
⑫ ,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⑬ 两
条切线的夹角(如图,PA=PB, ∠APO=∠BPO,
∠AOP=∠BOP)
三、切线长与切线长定理*
相等 平分
内容 外接圆 内切圆
图示
定义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
圆心
三角形三条边的⑭ 的
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外心
三角形三条⑮ 的交点即
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四、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垂直平分线
角平分线
(续表)
内容 外接圆 内切圆
性质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
距离相等
画法
作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其交点即为圆心O,以圆心O到任一
顶点的距离为半径作☉O即可
作三角形任意两角的平分线,其交点
即为圆心O,过点O作任一边的垂线
段作为半径,作☉O即可
1.已知☉O的半径为5,若OP=6,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
A.点P在☉O内 B.点P在☉O上
C.点P在☉O外 D.无法判断
C
对 ▶ 点 ▶ 演 ▶ 练
题组一 必会题
图24-1
2.如图24-1,∠O=30°,C为OB上一点,且OC=6,以点C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OA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离 B.相交
C.相切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C
B
图24-2
3.[2019·无锡]如图24-2,PA是☉O的切线,切点为A,PO的延长线交☉O于点B,若
∠P=40°,则∠B的度数为 ( )
A.20° B.25° C.40° D.50°
图24-3
[答案] A
图24-4
[答案] A
题组二 易错题
【失分点】
在图形不明确的情况下,判断点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忽视分类讨论而漏解.
图24-5
[答案] B
7.已知一个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大距
离是5,最小距离是1,则这个圆的直径
是 .
[答案] 6或4
[解析]分两种情况:当点M在圆内时,如图①,
∵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MB=1,最大距
离MA=5,∴直径AB=1+5=6;当点M在圆外
时,如图②,∵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
MB=1,最大距离MA=5,∴直径AB=5-1=4.
考向一 切线性质的应用
例1如图24-6,AB是☉O的直径,CD与☉O相切于点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
D,CE⊥AB于点E,连接BC.
(1)求证:∠BCE=∠BCD;
(2)若AD=10,CE=2BE,求☉O的半径.
图24-6
解:(1)证明:如图①,连接OC.
∵CD与☉O相切于点C,
∴∠OCD=90°.
∴∠OCB+∠BCD=90°.
∵CE⊥AB,∴∠OBC+∠BCE=90°.∵OC=OB,∴∠OCB=∠OBC.∴∠BCE=∠BC
D.
例1如图24-6,AB是☉O的直径,CD与☉O相切于点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
D,CE⊥AB于点E,连接BC.
(2)若AD=10,CE=2BE,求☉O的半径.
图24-6
解:(2)如图②,连接AC.
∵AB是☉O的直径,
∴∠ACB=90°.∴∠A+∠ABC=90°.
∵∠ABC+∠BCE=90°,∴∠A=∠BCE.
∵∠BCE=∠BCD,∴∠A=∠BCD.
又∵∠D=∠D,∴△ACD∽△CBD.
■ 考向精练
图24-7
1.[2020·哈尔滨]如图24-7,AB为☉O的切线,A为切点,OB交☉O于点C,点D在☉O
上,连接AD,CD,OA,若∠ADC=35°,则∠ABO的度数为 ( )
A.25° B.20° C.30° D.35°
B
图24-8
[答案]D
3.[2020·江西21题]如图24-9,已知∠MPN的两边分别与☉O相切于点A,B,☉O的半
径为r.
(1)如图①,点C在点A,B之间的优弧上,∠MPN=80°,求∠ACB的度数.
(2)如图②,点C在圆上运动,当PC最大时,要使四边形APBC为菱形,∠APB的度数
应为多少?请说明理由.
(3)若PC交☉O于点D,求第(2)问中对应的
阴影部分的周长(用含r的式子表示).
图24-9
3.[2020·江西21题]如图24-9,已知∠MPN的两边分别与☉O相切于点A,B,☉O的半
径为r.
(1)如图①,点C在点A,B之间的优弧上,∠MPN=80°,求∠ACB的度数.
图24-9
解:(1)如图①,连接OA,OB.
∵PA,PB为☉O的切线,
∴∠PAO=∠PBO=90°,
∴∠AOB+∠APB=180°.
∵∠APB=80°,
∴∠AOB=100°,∴∠ACB=50°.
(2)如图②,点C在圆上运动,当PC最大时,要使四边形APBC为菱形,∠APB的度数
应为多少?请说明理由.
解:(2)当∠APB=60°时,四边形APBC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②,连接OA,OB.
由(1)可知∠AOB+∠APB=180°.
∵∠APB=60°,∴∠AOB=120°,∴∠ACB=60°=∠APB.
∵点C运动到PC最大,∴PC经过圆心.
∵PA,PB为☉O的切线,∴PA=PB,∠APC=∠BPC.
又PC=PC,∴△PCA≌ △PCB,
∴∠APO=∠BPO=∠ACP=∠BCP=30°,
∴PA=PB=CA=CB,∴四边形APBC为菱形.
(3)若PC交☉O于点D,求第(2)问中对应的阴影部分的周长(用含r的式子表示).
图24-9
考向二 切线的判定(微专题)
图24-10
角度1 利用平行证明垂直
例2 如图24-10,AB为☉O的直径,C,E为☉O上的两点,AC平分∠EAB,CD⊥AE于点
D.求证:CD为☉O的切线.
证明:连接OC.
∵OC=OA,∴∠CAO=∠ACO.
∵AC平分∠EAB,∴∠CAO=∠CAE.
∴∠CAE=∠ACO.∴OC∥AD.
∵CD⊥AE,∴OC⊥CD.
∵OC为半径,∴CD为☉O的切线.
角度2 利用全等证明垂直
例3如图24-11,PB切☉O于点B,连接PO,过点B作BA⊥PO交☉O于点A,连接AP.求
证: PA是☉O的切线.
图24-11
角度3 利用角之和证明垂直
例4[2019·镇江改编]如图24-12,在△ABC中,AB=AC,过AC延长线上的点O作
OD⊥AO,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以O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圆过点B.求证:直线AB
与☉O相切.
图24-12
证明:连接OB,如图所示.∵AB=AC,∴∠ABC=∠ACB.
∵∠ACB=∠OCD,∴∠ABC=∠OCD.
∵OD⊥AO,∴∠COD=90°,
∴∠D+∠OCD=90°.
∵OB=OD,∴∠OBD=∠D,∴∠OBD+∠ABC=90°,
即∠ABO=90°,∴AB⊥OB,∵点B在☉O上,∴直线AB与☉O相切.
■ 考向精练
4.如图24-13,AB为☉O的直径,C,D为☉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BD=2∠BAC,
连接CD.过点C作CE⊥DB,垂足为E,直线AB与CE相交于F点.求证:CF为☉O的
切线.
图24-13
证明:连接OC.∵OA=OC,∴∠BAC=∠ACO.
∴∠COB=2∠BAC.
∵∠ABD=2∠BAC,
∴∠COB=∠ABD.
∴OC∥BD.
∵CE⊥BD,∴OC⊥CE.
∵OC为半径,∴CF为☉O的切线.
5.如图24-14,已知AB为☉O的直径,AB⊥AC,BC交☉O于点D,E是AC的中点,连接
ED.求证:DE为☉O的切线.
图24-14
6.如图24-15,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点C与点A,B不重合),过点C作直线
PQ,使得∠ACQ=∠ABC.
求证:直线PQ是☉O的切线.
图24-15
证明:如图,连接OC,
∵AB是☉O的直径,∴∠ACB=90°.
∵OA=OC,∴∠CAB=∠ACO.
∵∠ACQ=∠ABC,
∴∠CAB+∠ABC=∠ACO+∠ACQ=∠OCQ=90°,
即OC⊥PQ.
∵OC为半径,∴直线PQ是☉O的切线.
7.如图24-16,在三角形ABC中,AB=AC,AO⊥BC于点O,OE⊥AB于点E,以点O为
圆心, OE为半径作半圆,交AO于点F.求证:AC是半圆O的切线.
图24-16
证明:作OH⊥AC于H,如图,
∵AB=AC,AO⊥BC于点O,
∴AO平分∠BAC,
∵OE⊥AB,OH⊥AC,
∴OH=OE,
∴AC是半圆O的切线.
【方法点析】切线的判定方法:
(1)如果直线和圆有公共点,常连接这个公共点和圆心,得到半径,再说明这条半径
和直线垂直,此直线即圆的切线(简记为“有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
(2)如果不确定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常过圆心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若垂线段的
长等于半径长,则该直线是圆的切线(简记为“无公共点,作垂线,证相等”).
考向四 与三角形外接圆相关的创新作图
图24-17
例5如图24-17,☉O是△ABC的外接圆,AB=AC,P是☉O上一点.
(1)操作: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画出图①和图②中∠P的平分线;
(2)说理:结合图②,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
解:(1)如图①,连接AP,PA即为所求作的角平分线.
如图②,连接AO并延长,与☉O交于点D,连接PD, PD
即为所求作角平分线.
图24-17
例5如图24-17,☉O是△ABC的外接圆,AB=AC,P是☉O上一点.
(2)说理:结合图②,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
■ 考向精练
图24-18
解:(1)如图,AE即为所求.(2)如图,BF即为所求.
素养提升——数学文化
《九章算术》——勾股容圆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勾八步,
股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8步,
股(长直角边)长为15步,问该直角三角形能容纳的圆形(内切圆)的直径是( )
A.3步 B.5步 C.6步 D.8步
图24-19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