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法基础知识复习集锦课件(5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复习: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法基础知识复习集锦课件(56张PPT)

ID:709127

大小:367.79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法 基础知识复习集锦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语 法 知 识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实词: 意义较实 在,能独 立充当句 子成分; 加上一定 的语气语 调,一般 可独立成 句。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语 法 知 识 拟声词 一、词  A 从构成方式 词是由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组成的 最小的造句单位。有两种分类方式: 语 法 知 识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 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 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 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语 法 知 识 B 从词性分: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语 法 知 识 人物名词: 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 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语 法 知 识 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事物名词: 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 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 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语 法 知 识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发展动词: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语 法 知 识 存现动词: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使令动词: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是、为、乃。 语 法 知 识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 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 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表示状态: 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语 法 知 识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1、2、3、一、二、三、壹、贰、叁、 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语 法 知 识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 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语 法 知 识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等; •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等; •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等; •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依然、全然、悄然等; •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 其、甚至、绝对等; •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语 法 知 识 语 法 知 识 3.连词: 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 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语 法 知 识 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语法 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 其他助词:所、连、们、似的 语气助词:的、呢、吧、吗、啊、罢了、啦等 语 法 知 识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 嗯,哎 6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 唰、哗 、轰 、嘭、啦啦、 哗哗 、汪汪 、咚 咚、扑通通、哗啦啦 语 法 知 识 u感受词性 1.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 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一生、论语、孔子、弟子、对话 动词:使、想起 代词:他、我 数词:一 量词:段 副词:自然 助词:的、了 语 法 知 识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 时用指尖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墨镜、人、指尖、桌面 动词:戴、等待、敲 副词:静静、轻轻 指示代词:那个 介词:用 助词:的、地、着 连词:还 副词:不时 语 法 知 识 u感受词性 二、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 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 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语 法 知 识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 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定语+中心语(名、代,偶尔动、形) 如 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经济的逐步发展(名+动) 分析的精确(动+形) 语 法 知 识 状语+中心语(动、形) 如 小心观察(形+动) 慢慢地吃 更加坚定(副+动) 突然发现 这么走(代+动) 一步一步地走(数量+动) 非常壮观(副+形) 相当迅速(副+形) 语 法 知 识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 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如 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 大 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 路等。 语 法 知 识 ④中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如 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 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 漂亮极了。 语 法 知 识 正确区分“的”、“地”、“得” 语 法 知 识 一位戴眼镜( )中年男子,倚在右 舷( )栏杆旁,默默( )眺望远处( )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 )女人,亲昵( ) 站在他身旁。 三五成群( )鸭子在波光闪闪( ) 水面上游( )好自在。 的 的 的 的 的 的地 地 得 语 法 知 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 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如 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 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语 法 知 识 语 法 知 识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 词构成的短语。 如花城广州、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 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 的短语。 如去踢球、去领书、画蛇添足、守株待兔、 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语 法 知 识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 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 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 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 归山等。 语 法 知 识 语 法 知 识 语 法 知 识天气睛朗 发挥作用 仔细翻阅 丰功伟绩 扫得干净 美好回忆 甜言蜜语 打击敌人 舒活筋骨 认真讲解 歌咏春天 黑得发亮 差得很远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例如: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这件事 对于一般见异思 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的人,是 一个极好的值得反省的事件。 定 主 状 谓 定 宾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三、单句的句子结构 句子 ——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 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 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 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 出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定)宾 例如: 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通过积极的应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 成绩。 语 法 知 识 句子成分 v 1.主语 v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 人”或“什么事物”。 v 例如: v (1)中国人民志气高。 v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 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语 法 知 识 v 2.谓语 v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 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 -------- ------------------- ------------------------------------------- ------------ 语 法 知 识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 谓语。 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 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①今天‖星期四。 ②昨天‖阴天。 名词性短语做谓语限于说明人物的籍 贯、容貌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③鲁迅‖浙江人。 ④这位老工人,‖花白的头发。 语 法 知 识 *数词、数量短语做谓语,用来说明事物数量; *重叠的量词做谓语,用来描写事物之多。 例如: ①(比赛结果:)上海队‖第—,广州队‖ 第二。 ②甲班‖五十本,乙班‖四十本。 ③白云‖朵朵。 *主谓短语也可以做谓语,例如: ⑤同学们‖心潮如海。 ⑥什么书‖他都看。 ⑦明媚如画的江南水乡,‖歌声阵阵。 语 法 知 识 v 3.宾语 v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 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 类问题。例如: v (1)什么叫信息? v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v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 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语 法 知 识 v 4.定语 v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 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 所属等。例如: v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 金黄的珍 珠。 v   (2)三杯美酒敬亲人。 v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 的单瓣梅花。 v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v 5.状语 v   ——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 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 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例如: v   (1)他已经走了。 v   (2)咱们 北京 见。 v   (3)歌声 把王老师 带入深沉的回忆。 v   (4)科学 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 量 战胜了神权。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v 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前的。 但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 例如: 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 ②[在地质会议上],人们[以极大的敬 意]看着李四光。 ③[关于改进操作方法的问题],我们 [已经]讨论过了。 ④[夜晚],市区万家灯火,人人满 面生辉。 语 法 知 识 v 6.补语 v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 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行 状等。 v 例如: v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v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v (3)他生于1918年。 v (4)他坐在桌子旁。 v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 〉 〈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v 独立语: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 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 叫,对事物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 语气等。 例如: (1)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 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⑸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语 法 知 识 第一步: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第三步:找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第二步: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谓语部分的中 心词——谓语;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语 法 知 识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一步: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第二步: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 的中心词——谓语; 第三步:分析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 ‖ ‖ 语 法 知 识 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 ‖ ‖(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语 法 知 识 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 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 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祖父 [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 ‖ ‖ 语 法 知 识 划分句子成分: 1.日光 的 照射 特别 强烈。 2.总理 那 高大 的 形象 总是 浮现 在我的眼前。 3.船长 已经 不 耐烦 我父亲 的 那番 话。 4.经过 多少 世纪 的 风雨,她 仍然 立 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5.一杯 冒着 热气 的 茶 放 在我左手 的桌角上了 。 6.这小姑娘 的 镇定、勇敢、乐观 的 精神 鼓舞 了 我。 7.闰土 的 心里 有 无穷无尽 的 希奇 的 事。 ‖ ‖ ‖ ( ) 〈 〉 ( ) ( ) ( ) 语 法 知 识 (3)单句或复句结构充当了句子成分。 复杂单句类型 (1)单句的主语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 (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 例: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 状语由多个短语充当 补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例:我相信, 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 的生活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 坚决斗争的勇气。 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例: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复句充当了句子的宾语  例: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 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语 法 知 识   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复杂多样, 有些句式在 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 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 几种特殊的单句:  1.把字句  例: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例: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2.被字句 例:在罗马百花广场,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是:“主语+状语 (由“把”字或“被”字引导)+动词+补语”,口 语中常用“让”“给”来代替“被”。 语 法 知 识 3.连动句 连动句的谓语就是两个或多个动词短语连用,其 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 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他们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 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 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例:①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   ②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方式)   ③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因果) 语 法 知 识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 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 联系。 例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 的目的。)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母亲 叫 闰土 坐。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 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 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 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例如:大家选举他当班长。例如:他派我去拿书。 语 法 知 识 1. “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 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 A.生物发展人类。 B.人类出现。 C.生物导致人类。 D.发展导致出现。 D 2.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 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句的主干是:  ( )  A.我发现共产党。 B.我加入共产党。  C.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D.我发现正确道路,我加入共产党。 B 语 法 知 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