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 4.2
1. 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 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课时目标
1.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说一说什么叫比例?
2.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 : 0.25 和 0.2 : 0.4 4 : 3 和 12 : 9 1 : 5 和 0. 8 : 4;
7 : 4 和 5 : 3 80 : 2 和 200 : 5
3. 今天将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复习导入
【定义】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
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 : 1.6 = 60 : 40。说一说这个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探究新知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
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计算下面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2.4 : 1.6 = 60 : 40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 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 96。
探究新知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探究新知 ——2.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特点,
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岀来?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
的呢?
探究新知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改写2.4 : 1. 6 = 60 : 40,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和
内项是哪些数。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
的积怎么样?
6.1
4.2
40
60
探究新知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
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
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
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
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1. 教材第41页“做一做”。
2.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3.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4题。
4.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巩固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填一填。
(1) 如果 a : b = c : d,那么( ) × ( ) = ( ) × ( ) 。
(b、d都不为零)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5和a,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2.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和 (2) : 1.2 和 : 1.6
4
1
3
2:
10
3
5
4:
4
3
4
5
课后作业
3. 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 14×12 = 21×8
(2) A×B = C×D
4. 用 8,40,32 再找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找哪些数?请写岀
组成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