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虽然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的几何形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
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几何图形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
的一次飞跃,帮助建立学生空间观念是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1. 采用创设情境法、探究发现,以及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等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
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数一数、
搭一搭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指名学生回答。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出示情境图。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4.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边的长方体实物、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②小组交流汇报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③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5. 教学例 1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 用你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填写空格,3 分钟后小组交
流。教师可在小组交流时提醒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2)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通过学生的填写,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要
适当地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指导。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①出示课件,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这些面还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过程
小组交流后个别汇报。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过程后学生汇报
③引导小结:长方体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
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 教学例 2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和橡皮泥,小组同学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发
现了什么?
然后小组内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长方体的 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
2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通过全班的交流,得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12 条棱可
以分成 4 组长\宽\高。也就是说 12 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的四条棱相等。
(3)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4)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
个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 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五第 1、8 小题以及课件的第 2 题,第 1 题,第 8 题都是根据立体想平面,同时感受每个
面与长宽高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想象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的观念。
8.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五,第 2、6、7 题。
通过练习巩固长方体棱的特征。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重要
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再认识。
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感受与体会?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面 6 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 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 个
长方体一般是由 6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