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难点名称: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
意境,体会诗人沉痛悲伤的心情。
目录
CONTENTS
导入 初读古诗 理解诗意 巩固练习 小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
公历的4月5日前后。这一天 ,人们或合家团
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在清明节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着怎样
的经历呢?让我们读一读他的作品《清明》
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
《清明》,要求:
1.用“ ”画出清
明时节的天气。
2.用“ ”标出最能
体现当时诗人心情的词语。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雨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这句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和天气。
“纷纷”一词不仅形容春雨的意境,还
写出了雨中行路者纷乱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
一样迷乱凄凉。
断魂:指伤心欲绝。
(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乡扫墓,
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
本来就难受,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
着脸,细雨纷纷,让诗人衣衫尽湿,他
触景伤怀,又增添了一层愁绪。因此,
“断魂”一词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当时沉
痛悲伤的心境。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向人打听酒家在哪里。
借问:请问。
(春寒料峭,诗人冒雨赶路,衣衫尽湿,
满怀愁绪。他想寻一个小酒家,一来歇
歇脚,二来解解寒,最重要的是,他希
冀借酒消愁。于是,他向人问路了。)想一想:为什么
诗人在这个时候
要问酒家在哪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
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
(在美丽的杏花深处,有一间小小的酒
家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古诗到
这里戛然而止,但我们可以想象到,诗
人是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加把劲地走
过 去 , 怎 样 欣 慰 地 避 雨 、 喝 酒 、 消
愁……这就是艺术的“言有余而意无
尽”。)
清
明
试一试,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独幕剧:
时间:
天气:
主要人物:
精神状态:
台词:
另一主要人物:
动作:
台词: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要读出细雨纷纷而下
的凄凉感;读后两句的时候,要注意“借问”要轻
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要读得清晰。
这首诗描写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
了 。
清明
孤身行路之人沉痛悲伤的情绪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