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实验探究1】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 现象 原因
(1)分别在酒精
灯上点棉花球和石
头
(2)点燃两只蜡
烛,其中一只罩在
烧杯下
(3)分别在酒精
灯上点棉花球和煤
块
棉花球燃烧,石头
不燃烧
没罩烧杯的蜡烛正常
燃烧,罩烧杯的蜡烛
熄灭
棉花球燃烧,煤块
不燃烧
是否是可
燃物
是否与氧气
接触
温度是否达
到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
40 240 250~
330
320~
370
700~
750
【资料】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即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
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
薄铜片一端放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我会分析】
现象 具备的条件 结论
铜片上的
白磷
铜片上的
红磷
铜片上的
白磷
烧杯水中的
白磷
红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白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可燃物、氧气、
温度
可燃物、氧气
可燃物、温度
温度需要
达到着火
点才能燃
烧
燃烧需
接触氧
气或空
气
可燃物、氧气、
温度
白磷出现燃烧
烧现象
白磷出现燃烧
烧现象
燃烧
通常讲的燃烧,指的是: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钠在氯气中燃烧
1.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Na + Cl2
点燃
2Mg + CO2
点燃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和黑色的固体
现象: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的固体
2MgO + C
2NaCl
并不是所有燃烧都需要氧气
任何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
应都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善
用
之
则
为
福
不
善
用
之
则
为
祸
【活动与探究2】 灭火大比拼
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
的蜡烛,看哪组同学的方法多。
仪器:蜡烛、烧杯、盛水的烧杯、胶头滴管、剪
刀、书本、湿布、沙子、镊子
【分组讨论】你们都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盖”“沙子”“罩”等—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吹”、“水”……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剪断蜡烛” —清除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以下
( 破坏燃烧的条件—
一个或多个 )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1、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怎么灭火?
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而灭火。
2、如果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
燃烧,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
物隔绝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
因吗?
清除可燃物。
常见的灭火材料
v 1、水
主要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使其温度低于着火点。
2、二氧化碳
隔绝空气
电石与水反应:
CaC2 +2H2O → C2H2 ↑ +Ca(OH)2
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2 → 2MgO + C
钠与水反应
2Na+2H2O → 2NaOH+H2↑
1.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为什么篝火中的
木材要架空?
家庭小实验:
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
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