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3)
二氧化锰
加热氯酸钾
(白色固体)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O2+ MnO2
一、反应原理
外 观:白色晶体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是否需加热、催化剂等)
气体收集装置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固态或液态
二、氧气制取装置的选择
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最简易的装置
A B
C
D E F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气体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
气体密度比
空气密度大
气体密度比
空气密度小
收集到较纯净的
气体
便于观察气体是
否已经收集满
收
集
方
法
适
用
范
围
优
点
缺
点
1、排水法
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
内的氧气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
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
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
特点: 表示:一变多
反应物1种
生成物2种
或2种以上
AB A + B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
气
多次压缩
降温
液
态
空
气
升温蒸发 氮气
液氧
N2
O2
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196 ℃
升温至-183 ℃
氧气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二:膜分离技术
空气
一定压力下
有富集氧功能的薄膜
富集氧气
── 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氧化汞 → 汞 + 氧气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D、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A、B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
2、辨别下列反应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1、水 氢气 + 氧气
2、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
3、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4、氧化钙 + 水 氢氧化钙
5、氢氧化铜 氧化铜 + 水
点燃
通电
点燃
△
2、4 1、5 2、3
空
气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
的是( )
A.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B.水 氢气+氧气
C.氧气+二氧化碳+铜+水 碱式碳酸铜
D.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点燃
通电
加热
二氧化锰
C
B、D
(1)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
(2)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如果不加入二氧化锰,
产生氧气的量就少。( )
(3)一个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 )
(4)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
(5)不同的反应,催化剂一定不同。( )
×
×
×
×
×
4、判断正误
5、(2012.娄底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
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7、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
不稳定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
炭实验会失败。
C
D
8、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欲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
装置 和装置 或装置 (填编号)
连接。
(2)如果选用的收集装置需要检验氧气是否收满,
则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
B C E
集气瓶口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N2(气体)
O2(液氧)液态空气空气
二、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
AB C + D +...... (一变多)
小
结
化
学
反
应
类
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氧化反应(有氧参与)
基本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