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课前检测 掌握学情”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巧设练习 完成目标”
“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
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音 形 义 作者 背景
黝黑 滞留 禁锢 鬈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胡髭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髯
甲胄 戳穿 锃亮
粲然 面颊 茨 绺
(yǒu) (zhì) (gù)
(quán)
(xuān) (xī) (zhū rú)
(sì) (gān gà) (chì)
(gòu) (jīn) (zī)
(hàn) (mào) (rán)
(zhòu) (chuō) (zèng)
(càn) (jiá) (cí) (liǔ)
嘴上边的胡子。
弯曲的头发 。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
一般指马、猪等畜类颈上
的长毛。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
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
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惶恐不安。/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
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
“广”,南北长度为“袤”。
[正襟危坐]
4.背景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
等,
《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
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
的现实主义标志”。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自学提示一:
说:你想象中的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
子呢?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
时间5分钟。
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俄
国
]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自学提示二:
说: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文章自然的就分为
了两部分,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读:作者通过描写外貌揭示托尔斯泰的内
心世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小组内朗读。
说:在小组内赏析和分享自己喜欢的外
貌描写语句。
第一部分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l.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2.他的面部轮廓、结构。
3.他的面容、表情。
4.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8.他眼睛的威力。
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
的“不幸”。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1-5自然段)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
陋——外表。
二,(6-9自然段)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
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精神。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自学提示二:
说: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文章自然的就分为
了两部分,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读:作者通过描写外貌揭示托尔斯泰的内
心世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小组内朗读。
说:在小组内赏析和分享自己喜欢的外
貌描写语句。
胡子
眉毛
头发
其他
鼻子
眼睛
胡 子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
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
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
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 毛
n“宽约一指的眉毛
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
头 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
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
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
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
发”。
鼻 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
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
塌了的样子”。
眼睛(目光)
u“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第7段)
u……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第8段)
u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
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第8段)
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
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
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
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
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
害。(第6段)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
刀切开了玻璃” (第6段)
眼 神
其它外貌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
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第1段)
脸庞
额头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
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第2段)
皮肤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
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第2段)
耳朵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
的招风耳。(第2段)
嘴唇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第2段)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
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
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
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
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自学提示三:
说:我们看不到一点世界文豪的光彩,我们
看到的好似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作者为什么对
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如此不堪的描绘?
读: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说:他究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自主学习 精讲点拨
自学提示三:
说:我们看不到一点世界文豪的光彩,我们
看到的好似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作者为什么对
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如此不堪的描绘?
读: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说:他究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
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
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
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
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
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他究竟 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幸福”与“不
幸”
巧设练习 完成目标
(辽宁中考)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
(1)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2)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
愿意和她亲近呢?
(3)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
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4)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
成两半!
A.(1)比喻(2)反问(3)排比(4)比喻
B.(1)夸张(2)设问(3)排比(4)比喻
C.(1)比喻(2)反问(3)排比(4)夸张
D.(1)比喻(2)反问(3)夸张(4)夸张
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1.摘抄托尔斯泰的名言。
2、小练笔:学习本文肖像描写方法,写
一写我的语文老师。200字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
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
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
修辞考题练习
(辽宁中考)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
(1)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2)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
愿意和她亲近呢?
(3)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
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4)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
成两半!
A.(1)比喻(2)反问(3)排比(4)比喻
B.(1)夸张(2)设问(3)排比(4)比喻
C.(1)比喻(2)反问(3)排比(4)夸张
D.(1)比喻(2)反问(3)夸张(4)夸张
C
比喻
反问
排比
夸张
------人生最后的休止符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
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
有的人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
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有些作家,无须别人的评论,只要你接
触到他的著作,你马上可以感到他不同凡
响,超越众人,你会忘记他的国籍,他的
民族,因为他在思考着全人类命运, 托尔
斯泰就是这样的人。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
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
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
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
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
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
的生活。
4.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
悦。
5.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
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4.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