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及对应考点:
1、区域特征、界线(1 3 4 5题) 2页
2、人为改造自然条件(6 7题) 18页
3、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8-10 11-13题) 23-30页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4-15) 31页 32-35页
5、城市职能(16-17题) 40-41页
6、产业结构及其变化(18-19题) ) 49-51页
7、流域开发与协调发展(20-30题) 60-68页
1-5 DCDBB 6-10 BABDC 11-15 CBDCA
16-20 DDDBB 21-25 DACDC 26-30 CBCCD
31.(1)地势低洼,能够引水自流;(2 分)距地中海近,工程量小。(2 分)
(2)地处热带沙漠地区,管道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下渗;(2 分)
挖掘隧道,防止高温、 暴晒和昼夜温差过大以及人为对管道的损毁。(2 分)
(3)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2 分)洼地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2 分)
(4)变化:水量减小(2 分)原因:①流经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大,下渗严重,无支
流汇入;(2 分)沿途城市、人口众多,人为用水量大。(2 分)
32(1)劳动力丰富廉价;(1 分)土地租金低;(1 分)政策扶持(改革开放)。(1 分)
(2)目的:及时获取和掌握市场信息;(1 分)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品牌知名度。(1 分)
理由:上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科技、人才优势明显;(1 分)经济发达,信息来源
广;(1 分)依托上海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利于提高品牌的影响力。(1 分)
(3)劳动力经验丰富、素质高;(1 分)产业信息交流方便;(1 分)社会协作能力强。(1 分)
(4)加强自主研发.发挥自主品牌效应;(1 分)加强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1 分)充分利
用互联网等获取市场动向和销售需求;(1 分)借助电商平台.探索订单产销模式。(1 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 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交通线、模糊的D. 山脉、明确的
2.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滇中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春季多大风,该地区有许多如右图所示的四合院住宅。
四合院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临街一面是倒座(中国传统建筑中与
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房子,又称南房),中间为住宅大门。正房、耳房均高两
层,占地很小,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房屋以木料制
成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
称为"一颗印",陕西、安徽等地区也有了类似建筑。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滇中高原“一颗印”的设计,说法
正确的是( )
A.正房比耳房高出一个屋顶——视野良好
B.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
内——雨季收集更多雨水
C.正房、耳房均向天井挑出腰檐——便于
晾晒谷物
D.房屋以木质柱梁为支架——适应多地震
的地质条件
长幼等
级
防盗防风
遮阳挡雨
滇中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春季多大风,该地区有许多如右图所示的四合院住宅。
四合院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临街一面是倒座(中国传统建筑中与
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房子,又称南房),中间为住宅大门。正房、耳房均高两
层,占地很小,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房屋以木料制
成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
称为"一颗印",陕西、安徽等地区也有了类似建筑。据此完成3-5题。
4.外围高墙少窗,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①防风 ②隔热 ③防盗 ④美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与安徽、陕西等地的“一颗印”相比,滇中
高原地区的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B.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
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都江堰利用地形与水势,以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工程解决了泄洪和排沙两大难题。枯水期时,内江水占
六成,外江水占四成;而丰水期时,外江水占六成,内江水占四成。读图完成
6-7题。
6.与外江相比,内江河道特征是( )
A.宽而浅 B.窄而深 C.宽而深 D.窄而浅
7.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鱼嘴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岷江来水
②飞沙堰有枯水期大量排沙的功能
③内江和外江分别用以灌溉和排洪
④宝瓶口有丰水期加大泄洪的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内江——灌溉
外江——泄洪
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
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
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图甲为台田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虚线部分剖面
图。据此完成8-10题。
8.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关于塑膜、暗管、沟渠、台田的作用,表述正确的
是( )
A.堆土成台主要是为了便于设施埋放
B.沟渠主要是为台田灌溉
C.塑膜主要起到防渗保水的作用
D.暗管主要是为土壤排水、排盐
土壤盐碱化:
成因、盐分、
措施
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
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
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图甲为台田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虚线部分剖面
图。据此完成8-10题。
10.台田生产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
A.立体种养,增加经济收入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沟渠增加下渗,防止地面沉降
右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隐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不平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市化进程加快
1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
13.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 )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总结森林生态效益:
水、气、净、美、物、
尘、沙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为“某右图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
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境恶化 ②交通拥堵
③资源枯竭 ④产业萎缩
A.①④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
15.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
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①②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
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
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
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
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16-17小题。
16.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17.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
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城市职能及影响因素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
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
主的工业体系。 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8-
19题。
18.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9.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产业升级一般规律
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航运条
件差。1962~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并沿河修
建了6级水坝。1976年开始了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
的自然面貌。下图示意基西米河区域。据此完成20-21题。
20. 1962~1971年间,基西米河河道渠化,修建
水坝是为了( )
①防洪 ②发电 ③利于航运 ④便于灌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 1976年进行河道恢复工程的目的是( )
A.促进旅游业发展 B.扩大养殖规模
C.利于土地开发 D.恢复河流生态
大坝作用: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
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
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
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图中渍水区是田间等低
洼处积水不容易自动流走,需要人工及时进行排除的区域;泛区是用于河
流分洪与滞洪的区域)下图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河段设置的水闸示意图。
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中①-⑤水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开启②③水闸前.先关闭⑤水闸
B.开启①水闸前.先关闭②⑤水闸
C.开启②水闸前,先关闭①④水闸
D.开启①③水闸前.先关闭②水闸
23.冬季.图中④水闸关闭时间较长的主要目的是( )
A.拦蓄泥沙,增强对河堤的保护 B.提高水位.保障航道畅通
C.防止海水倒灌,引起河水盐度上升 D.抬高水位.增大农田灌溉水量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米。该河段左岸有汾
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24-26题。
2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米。该河段左岸有汾
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24-26题。
2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
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
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水文特征与河流侵蚀、堆积作用的关系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
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
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27-28小题。
27.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政策(吸引、推力)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
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
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27-28小题。
28.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
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
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
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
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小题。
29. 谷坊的修建可使( )
①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②谷坊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③抬高沟床,稳定坡脚
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生物、工程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
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
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
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
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小题。
30. “柔性坝”对谷坊内水流水文影
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洪水期河流水量减少
B. 泥沙沉积速度减慢
C. 水体泥沙颗粒减小
D. 耕地增速加快
二、综合题
31.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1.8万平方千米的盖塔拉洼地,其
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
掘隧道,并利用中国进口的真空管道整流高速输水系统技术,从地中海引
水,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成功。
(1)说明盖塔拉洼地能够从地中海引水
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分析当地人们挖掘隧道并运用管道输
水的原因。(4分)
(3)指出该洼地引海水发展养鱼业对当地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
(4)说出尼罗河从阿斯旺到开罗段水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与地面相
比
32.2019年8月15日瓯海区政府提出瓯海服装制造业必须抱团发展,彰显
“狼群效应”。下图为我国某服装企业成立发展过程示意图。
(1)分析该公司1992年选在瓯海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3分)
(2)说明该公司先后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人
上海的主要目的及理由。(5分)
(3)简述众多知名服装企业在瓯海区集聚
的原因。(3分)
(4)请你为该服装公司出谋献策.使其在“群狼发展”阵营中立于不败之
地。(4 分) 产业转移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
生产部门——销售——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