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届高三高考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2021届高三高考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ID:703966

大小:7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湖北省高考高三 5 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西周时期,姓、氏分开,姓用来区分祖先,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秦汉以后,“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 “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 秦汉的统一推动姓氏的演变 D. 秦汉时期婚姻习俗有所改变 2.战国思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受到中国历代帝王的信奉,其基本要义是木克土、金克木、 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该学说起点是黄帝,属于土德(黄色),其后,夏、商、周、秦 分别为木德、金德、火德、水德,周而复始,循环相胜。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正式宣布西 汉王朝为土德,服色尚黄。汉武帝意在强调 A. 西汉政权具有天意的合法性 B. 儒家思想是西汉的正统思想 C. 五德终始说不适合西汉王朝 D. 西汉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3.有学者指出,474 年至 493 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 43 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 10 次,沙尘暴 9 次,霜、雹雪、冻灾害 7 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 116 次,旱灾 15 次,沙尘暴 15 次,霜、雹、雪、冻灾害 10 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A. 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 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 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 D. 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4.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 4 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 28 市镇,嘉兴府达 15 市镇,苏州 达 19 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 B. 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 C. 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 5.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 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 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 B. 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 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 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 6.有学者论及近代某一侵华战争时说:“它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它的结 局给了中国人空前未有的强烈刺激,民族主义的崛起,民主精神的高涨,革命观念的逐步深 入人心。”这场战争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导致了洋务运动的推行 C. 使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1917—1918 年间,毛泽东读新康德主义者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作出批语:“吾国宋儒 之学与康德同。”这里,他认为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深化启蒙思想内涵,构建时代理论体系 B. 强调深入独立思考,运用理性进行判断 C. 描绘未来社会蓝图,提出民主政治框架 D. 突出伦理重要地位,强调遵守道德法则 8.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能够 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 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 B.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C. 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 D. 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9.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 1926 年年底,发展到 30 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 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 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 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A.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C.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 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10.1978 年,安徽小岗村 18 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 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 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 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 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 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11.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 等的地位。正如著名的罗马法学家保罗所说:“当涉及胎儿的利益时,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 一样被看待,尽管在它出生以前这对他人毫无裨益。”这表明罗马法 A. 注重保护儿童妇女的权益 B.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蕴含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 D. 充分保障平民的正当权益 1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 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 入美洲。这说明 A.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13.1824 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 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 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人们热情参加的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 B. 科学社会主义呈现强大吸引力 C. 美国宪法颁布后带来稳定秩序 D. 工业革命后商品市场竞争激化 14. 20 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 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 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23.下表是 1965—1979 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食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14.0 15 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 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 B. 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 C. 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16.“自 1900 年,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 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把帝国推向民主共 和的局面,萨拉热窝暗杀正好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一战主要是由于 A.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 国内民主势力强大 C. 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D. 英德商业竞争激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唐宋政治经济】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 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表现。试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18.【儒家思想与基层教化】 材料一 《郑氏规范》部分内容节选: 第十一条 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令子弟一人唱云:听,听,听,凡为 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三条 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然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其下有事, 亦须咨禀而后行,不得私假,不得私与。 第四十二条 佃人用钱货折租者,新管当逐项收贮,别附于簿,每日纳诸家长。 第八十七条 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 第九十七条 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 ——节选自《郑氏规范》 材料二 郑氏义居始于南宋, 元朝时被官府旌表为孝义门, 这一时期是郑氏义门宗族制度化的重 要时期。······郑氏义门的经济属集体所有,同居家庭的维持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土 地为其经济基础,元代的浦江郑氏有“腴田二千亩”。······明洪武朝讨论乡治时涉 及《郑氏规范》的推广问题。解缙曾向朱元璋建议:“世家大族, 率先以劝, 旌之复之, 为 民表帅, 将见作新于变, 至于比屋可封不难矣。” ——摘编自常建华《元明时期义门郑氏及其规范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 ​ ​ ​ ​ ​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郑氏规范》和郑氏义门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历史的重要价 值。 19. 【中英农业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 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 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 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其重视。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 2 270 余处,清代 3 500 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 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 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 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的多熟耕 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 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 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十七世纪,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 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耕作技术方面,17 世纪英国就出现了轮作 制度,到 18 世纪中期已经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18 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 不断出现,1784 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推动。早在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 梁和道路 ,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 世纪以来,英国出版 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 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 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17、18 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 对社会转型的不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20. 【西方经济思想】 材料 15-16 世 纪 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17 世纪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出口,限制进 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18 世纪 中期 工业革命开始。 1776 年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19 世纪 中期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1933 年 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 1936 年 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二战期 间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据李薇辉《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论》等 从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1.【答案】A 【解析】A.“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与宗法制。秦汉以后, “氏”通常为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故 A 正确。B.西周和秦汉时期都是男权社会,且这与本题主旨无关,故 B 错误。CD.在题干中没 有体现,故排除 CD。故选 A。 2.【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秦国为水德,汉武帝采用五德终始说,宣布西汉王朝为土德,土 克水,意在强调西汉政权具有天意的合法性,故 A 正确。B.五德终始说不属于儒家思想,故 不选 B。C.题干信息未体现,故不选 C。D.西汉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不选 D。故选 A。 3.【答案】B 【解析】A.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不选 A。B.由题干信息可知,平城及其周边 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次数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旱灾、沙尘暴等灾害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 它说明了平城周边生存坏境的恶化,可用于解释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故 B 正确。C. 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与题干主旨不符,故不选 C。D.题干未涉及比较,无法得出平城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故不选 D。 4.【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 镇异军突起”可知,北宋到南宋,江南地区市镇由少到多且发展迅速,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 移的完成,也是两宋时期南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 C 正确。A.题干无法体现黄河 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故 A 错误。B.政治中心影响商业贸易的发展,“决定”说法过于绝 对,故 B 错误。D.题干信息未涉及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故 D 错误。故选 C。 5.【答案】C 【解析】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不符合宋明时期的史实,故排除 A。B.重农抑商政 策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一贯推行的,商业“末业”地位在宋明时代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故排 除 B。C.根据“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 行”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 破”可知多元化和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商人积极性提高,故 C 符合题意。D.“重商”思想盛 行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故选 C。 6.【答案】C 【解析】A.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故排除 A。B.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洋务运 动的推行,故排除 B。C.从题干中“它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它的结局给 了中国人空前未有的强烈刺激,民族主义的崛起,民主精神的高涨,革命观念的逐步深入人 心”可以看出这是甲午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甲午战争以后签订了《马关条 约》,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故 C 正确。D.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 故排除 D。故选 C。 7.【答案】D 【解析】A 项指的是启蒙运动,不是二者的相同点,错误;启蒙运动强调深入独立思考,运用理 性进行判断,宋明理学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未描绘未来社会蓝图,启 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社会蓝图,提出民主政治框架,故 C 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封建伦理道德, 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康德在道德哲学中也提出了伦理道德和道德法则,故 D 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B.依据“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 大钊们’却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 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可以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新的思想武器,B 正确。A.题干信息是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赞同西方的 自由主义,排除 A 项。C.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C 项。D.题干信 息没有涉及到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排除 D 项。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26 年年底”可知此时正值国民革命,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提 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可知工农运动的发展得益于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故 选 C 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当时工作重心仍在城市,排除 A 项;据所学,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 革命时期的理论,排除 B 项;据所学,国民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A.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B 项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 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说明党和国家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故 C 项正确。D.该项涉及的是部分地区,而 不是全国各地,故 D 项错误。 ​ ​ ​ ​ ​ ​ ​ 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C.题干“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与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强调“未出生的婴 儿”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故 C 正确。 A.题干并未明确强调 对妇女利益的保护,故排除 A。 B.该项“实现”说法绝对,故排除 B。 D.该项不符合题干主 旨,故排除 D。 故选 C。 12.【答案】A 【解析】A.题干表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马铃薯等物种传人欧洲,而水稻、 甘蔗、葡萄等农作物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知,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故 A 正确。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错误。C. 题干没有反映经济是否繁荣的问题,故 C 错误。D.根据常识,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 是错误观点,故 D 错误。故选 A。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主要是为解决工 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差距问题,故选 A;欧文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排除 B;材料与 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无关,排除 C;工业革命后商品市场竞争激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 除 D。 14.【答案】B 【解析】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自身的需要即“冷战”对抗的需要,选 B 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实力在增强而非削弱,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也未出现经济危机的困扰,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结盟国家的 斗争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和“主要”是基于不吻合,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本题选 B。 1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中购买食物、衣服的支出占 消费总支出较高,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支出占比较低,这说明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只体现了表格中的一项数据,并非 材料主旨;C 选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农民生活水平长期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并非卓有成效; D 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苏联仍实行计划经济,并未实行市场经济。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6.【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 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明显可以看出他们是要重新瓜分世界,才发动第一次 世界大战。 B.国内民主势力强大不是主要原因,只是次要因素。 C.当时还没有法西斯。 D.商业竞争激烈,材料看不出来。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信息:西汉时,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从唐到宋南 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北宋时南方人口数已经超越 北方。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政治因素:北方多战争,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 定;(或政治中心南移、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2)人口迁移:北民南迁,带 来大量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3)自然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或北方水土流失 严重、自然环境恶化等。 (2)创新: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各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 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加强对地方监控,设“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增设通判,与知 州彼此制约。文化角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文学上宋词、话本;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科 技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解析】(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化和唐宋经济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 格信息。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西汉、唐代、北宋三个时期中“南方”“北方”的人口数, 以及占全国人口数比例的变化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 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北宋时南方人口 数已经超越北方。第二小问,从唐到宋朝人口数的变化可知,南方人口在宋朝已经超过北方, 这表明北宋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第三小问的原因,需要结合经济重心南 移的原因,从政治因素、人口迁徙和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对比等方面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宋朝的文化艺术成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第一小问,据“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的题意,结合北宋 为加强中央集权,列举军事、财政、监察等方面的措施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注意题干设问 “文化角度”,所以结合宋朝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简述作答说明 即可。 18.【答案】(1)三纲五常;谨守礼法,存天理灭人欲;仁者爱人。 (2)政治:重视乡约家训对乡治的作用;重视宗族的制度化建设;重视家国同构。经济: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土地兼并严面;赋税制度的变革。思想:重视道德教化;儒家思想 的世俗化。 【解析】(1)本题考查《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据材料一“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弟者必益其兄”结合所学得出三纲五常;据材料“须 谨守礼法以制其下”结合所学得出谨守礼法,存天理灭人欲;据材料“里党或有缺食,…… 勿收其息”结合所学得出仁者爱人。 (2)本题考查《郑氏规范》和郑氏义门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历史的重要价值,要求运用所学 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导语“以乡约家训教化乡里”、材料二“这一时期是郑氏义门宗 族制度化的重要时期”、材料一“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结合所学得出 重视乡约家训对乡治的作用,重视宗族的制度化建设,重视家国同构;据材料二“浦江郑氏 有腴田二千亩”结合所学得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土地兼并严面(应为重);赋税制度 的变革;据材料导语“偏学上人提身病层(请核对原文)教化”“《郑氏规范》”结合所学 得出,重视道德教化,儒家思想的世俗化,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 19.【答案】(1)相同处: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 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不同处:中国的农业是传 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英国是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不同作用:中国农业 技术发展未能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英国农业技术发展推动农业社会 向工业社会转型。 (2)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 于总结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 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 17、18 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要求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第一问“相同处”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不同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中英 农业发展的阶段方面来分析;“不同作用”结合中英的社会转型来回答。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社会制度差异、经济政策差异、经济发展程度、科学发展 等方面分析。概括时注意语言组织和史实的准确性。 20.【答案】 论题: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阐述:工业革命以前,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实现资本积累,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打 破各种束缚,开辟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流行开来。受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灵,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政府加大对经 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逐渐被各国接受。 结论: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 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 还要搞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发展的过程特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