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菱形 2.6.1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 了解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 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
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渗透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本节主要内容。
2、用纸片制作一个菱形。
二、情景导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观察下列图案(或物体)中包含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三、新知探究
1、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请仔细观察和
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了?请看演示:如图,改变
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
【教学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使学生想象到生活中处处存
在数学,激发学生关心身边事物、仔细观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同时也为
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菱形
下面得出菱形的定义作了铺垫。
2、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
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解: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领两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
互相垂直。菱形的邻边相等。
【教学说明】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在平行四边形的基
础上得出菱形的性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易于理解、记忆。
3、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故得到:
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性质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学生验证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学说明】让学生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性质,明白菱形的另一种计
算面积的方法,并得到充分的证明,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
活动 1 小组讨论
【教学说明】通过给出的数据充分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性质解决问题,
加强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 2 跟踪训练 1、菱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为 O,已知 AB=5cm,OB=3cm. 求菱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它的面积.
答: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6cm 和 8cm,面积为 24cm2. 2、(中考题)如图,在
菱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如果 EF=2,那么菱形 ABCD 的周长
是( D )
A. 4 B.8 C.12 D.1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菱形的哪些性质?还有哪些不足?存在哪些困
惑?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加深印象,解决疑难问题,
找出不足,全面提高。
五、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 71 页 B 组第 7 题;
2.完成课堂练习第三题。
六、课堂反思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除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学
生在运用单一的性质解决问题相对容易一些,但综合起来涉及几个知识点时就很
难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逐步强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