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课标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ID:703244

大小:39.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2.有人在 1933 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 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认为( ) 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胡佛对危机作出力所能及的应对 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3.1930 年 10 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 1930 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 1929 年增加约 3 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 ( ) 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 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 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 4.1929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 38 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 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 5 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 开支高达 7 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5.1929-1933 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 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 困。”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美国把苏联作为主要的冷战对象 B.苏联对美国进行商品倾销 C.美国并未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D.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方法 6.1923~1929 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 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7.针对 1929 年的经济危机,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 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8.胡佛认为 1929 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 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这表明胡佛政府( ) A. 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 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 积极探索治愈危机的方法 D. 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9.1931 年 12 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 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 ) A. 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 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 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D. 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10.下图是 1929 年 1 月至 1933 年 1 月世界 75 个主要贸易国家的总进口额统计图(按旧的黄 金美元计算的月度值)。该统计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国际贸易总额的大幅度下降 B.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削弱 C.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大幅贬值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 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 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 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 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首批招募 25 万人,主要工作是植树造 林、防止土地侵蚀、建立国家公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到 1942 年解散时,共有 275 万青年在队里劳动过。美国历史上全部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他们之手。 材料三 一些史学家指出,罗斯福在国内努力实行“新政”的同时,在国外,他积极与苏 联建交以牵制德、日,并执行“睦邻政策”以巩固后院,并且,他还“背着公众策划各种计谋 对侵略者施加战争以外的各种压力,并武装潜在的受害者”。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 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 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3)结合美国的相关史实,请你谈谈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彩响。结合“20 世纪 30 年代”及‘孤儿’判 断美国仍有大部分人生活困苦,A 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经济 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 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结合 “幻想型影片”分析,人们观看电影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经济危机带来的痛苦,故 C 项正确;D 项中 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故排除。 2.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可以得出,作者认为胡佛的一些做法带有先导和启迪的性质,为罗斯福全面干 预经济提供了借鉴,胡佛的做法既推动美国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方向,也使传统的自由放任 政策走向终结,故 C 项正确。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挽救经济,已不再是自由放任,故 A 项错误;政府成立 复兴金融公司、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有限的, 没有对工业采取直接的措施,政府支出数额有限,故 B 项正确;1933 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故 C 项错误;政府有限的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故 D 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故A错误;材料虽然强调苏联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但是并不能认定就是倾销,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财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 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故C符合题意; 从材料无法看出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指责目的是转移国内矛盾,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 果中获取很少,故 A 项正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美国生 产与消费已经出现了矛盾,消费能力不足,故 C 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排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从题干“危机”一词包含的意思中获得信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危害和机会 两方面的因素。由此通过这两方面的提示表明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解决了危机且得到了 发展。因此选 B. 8.答案:B 解析:A.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 1929 年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孤立事件,相信美国的 企业经营能力能够解决好,所以政府应该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材料的意思是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并不是积极的探索治愈的方法。 D.材料并没有忽视危机的破坏性,只是认为市场可以自动修复,不需要政府干预。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他坚持自由放任的政 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胡佛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应该是有利缓解经济危机的危 害,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发展公共工程,干预银行信贷,体现了国家 干预经济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胡佛政府有复兴的计划,并没有体现出这一 计划是否真的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故 D 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A.在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主要贸易国家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这是根据图表得到 的直接结果,故 A 错误; B.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打击很大,社会主义苏联影响不大,“世 界主要国家”说法不贴切,故 B 错误; C.主要国家货币贬值目的是刺激出口,这样国际经济秩序必然遭到严重破坏,故 C 正确; D.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是根据图表直接得到的结果,故 D 错误。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 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 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 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 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首批招募 25 万人,主要工作是植树造 林、防止土地侵蚀、建立国家公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到 1942 年解散时,共有 275 万青年在队里劳动过。美国历史上全部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他们之手。 材料三 一些史学家指出,罗斯福在国内努力实行“新政”的同时,在国外,他积极与苏 联建交以牵制德、日,并执行“睦邻政策”以巩固后院,并且,他还“背着公众策划各种计谋 对侵略者施加战争以外的各种压力,并武装潜在的受害者”。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 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 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3)结合美国的相关史实,请你谈谈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工业复兴法。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 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 (2)调整: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环境保护)方面、外交方面、政治体制方面。 (3)影响:一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另一方面,促 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应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应分别依据材料二、三、四进行概括,注意概括的是哪些方面而不是回答具体措施。 (3)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