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劝
权
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
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
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
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
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
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
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
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难点)
1.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
文言字词。
2. 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
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 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
的道理。
(重点)
(重点)
(重点)
作
品
作
者
简
介
第
一
部
分
作品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
鉴》,本文选自此书,《资治通鉴》是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品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
作品作者简介
孙权,三国字仲谋,
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鲁肃,三国时吴
国的军师。
吕蒙 ,三国时
吴国的名将。
卿 岂 涉 孰 遂
qīng qǐ shè shú suì
为博士yé( ) 即gēng( )刮目相待邪 更
(一)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
单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二)一词多义
1.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可译为“认为”)
3.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课
文
解
析
学
习
第
二
部
分
课文解析学习
卿(qing) 岂 (qi) 邪(ye)
孰(shu) 遂(sui) 更
(geng)
课文解析学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
(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解析学习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课文解析学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课文解析学习
通假字
古代称呼表示的含义
卿
孤
博士
阿蒙
大兄
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
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代专管经济传授的学官。
表示亲昵的意思。
长兄。
邪 通 耶 语气词 。
涂 通 途 ,道的意思。
课文解析学习
古今异义
1、博士
2、往事 古意:历史。
今意:过去的事情。
古意: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今意:学位的最高一种。
课文解析学习
一词多义
当 以
见
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掌管
应当
用
与“为”
组成认为
知道
识别
课文解析学习
关键词语
• 当涂:当道,当权
• 岂 :难道
• 邪 :通“耶”,表反问语气 “吗”
• 但 :只
• 见 :了解,知道
•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
转变。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课文解析学习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大事
用 事务 难道 想 成为 通“耶”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与……相比怎样
认为
课文解析学习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
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 惊奇 现在
就
为什么 主谓间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到了……的时候
不再是
课文解析学习
关键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注意翻译顺序)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
吗!”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
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课文解析学习
延用至今的词
• 岂:难道 欲:想
不同语气的词
w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达意作用,用法灵活
①邪!反问语气 “吗”
②耳 限止语气 “罢了”
③乎!感叹语气 “啊”
课文解析学习
翻译五字法
w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
书名等可照录。
w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w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w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w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
书学习的?
•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字以为大有所益
课文解析学习
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 鲁
肃
• 吕
蒙
大惊(正面)
自信(侧面)
书
中
多
阅
历
胸
中
有
丘
壑
分析人物:
孙权:
吕蒙:
鲁肃: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好学
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
爱才,敬才
课文解析学习
成语学习与运用: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
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
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
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
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
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
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
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
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
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
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
“现身说法”报告后,
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课文解析学习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
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
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延伸训练
*假如咱们班有一名同学产生厌学
情绪,你是他(她)的好朋友,
你该怎么办?
*学过本文之后,吕蒙
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
必
有
得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劝因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
经常读书,大有所益→作用孙
权
劝
学
孙权
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
叹学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拜蒙母,结友而别
印证
变化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
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
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1.记事简练,剪裁精当。
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结果,而不写吕
蒙如何就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
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
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这样安排既节
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及对比。
本文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
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
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以表现人物性格外,对
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如吕蒙
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展现出来的,鲁肃的惊叹
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鲁肃话中的“非复吴
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
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
“才略”的猛增。
劝学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朱熹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6.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1、积累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
2、课后搜集有关劝学的故事,课上交流
分享。
课文解析学习
作业:
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在内容和
写法上的异同(一百字左右)。
谢
观
谢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