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 4 从海
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汽车尾气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
A.N2 B.CO C.NO2 D.CO2
2.下列过程可能会引起大气中 CO2 含量上升的是( )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 C.煤的燃烧 D.碳酸盐沉积
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其中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碳氢化合物 D.氮氧化物
4.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2NO B. 2SO C.PM2.5 D. 2CO
5.“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既能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又能防止污
染。由 Cu 制 Cu(NO3)2 的四个方案中,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Cu
浓硝酸
Cu(NO3)2 B.Cu
稀硝酸
Cu(NO3)2
C.Cu 2O CuO
稀硝酸
Cu(NO3)2 D.Cu
浓硫酸
CuSO4 3 2Ba(NO ) Cu(NO3)2
6.我国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捕捉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储存和利用。实际生
产中,常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CO2 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B.整个过程中,只有 CO2 可循环利用
C.能源消耗低是该技术的一大优点 D.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是( )
A.CO B.苯 C.重金属 D.甲醛
8.为保护好蓝天白云,减轻“雾霾”,应采用的措施是( )
A.私家车耗油少,出行尽量不要坐公交车 B.增加工厂烟囱高度
C.生活垃圾污染大,应焚烧处理 D.尽可能多种些花草树木
9.除去 CO2 中混有少量的 SO2,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饱和苏打溶液 B.品红溶液 C.氯水 D.饱和小苏打溶液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滴加 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Fe2+,没
有 Fe3+
B
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硫酸中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被氧化成 CO2
C
左边棉球变为橙
色,右边棉球变
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D
向 KI 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
呈紫红色
I-的还原性强于 Cl-
A.A B.B C.C D.D
11.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Ⅰ、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整个过程中 O3 作催化剂
C.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D.反应Ⅲ的方程式为 O2+ O = O3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O2、CO2、NO2 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75%酒精消毒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C.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D.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制品
1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臭氧能用于杀菌消毒 是利用臭氧的还原性
B 三氯化铁能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三氯化铁中含有铁元素
C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 由 4.68 变为 4.28 水中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
D 纳米铜具有丁达尔效应 纳米铜的直径为 10-8m,纳米铜是一种固溶胶
A.A B.B C.C D.D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化工生产实现“绿色化”。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绿色化学”
理念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氢气 D.石油
15.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以及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盛有 2mL0.1mol / L 3AgNO 溶液的试管中,
先滴加几滴 0.1mol / L KCl 溶液,再滴加
0.1mol / L KI 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
出现黄色沉淀
Ksp AgCl Ksp AgI
B
将适量 2CO 和 2SO 分别通入装有 3 2Ba(NO ) 溶
液的两支试管中
一支试管出现白色
沉淀,另一支试管无
明显现象
出现的白色沉淀是 3BaSO
C
取少量 3KClO 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硝
酸酸化的 3AgNO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KClO 中含 Cl
D 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靠近气体 Y 试纸变蓝 Y 可能是 2Cl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发表《灰霾专题》,提出灰
霾中细颗粒物的成因,部分分析如图所示。
(1)根据如图信息可以看出,下列哪种气体污染物不是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___。
a.SO2 b.NOx c.VOCs d.NH3
(2)机动车大量行驶是污染源之一。汽车发动机废气稀燃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稀燃过程中
NO 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___ 。
(3)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是治理汽车尾气中 NO 和 CO 的一种方法,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请判断 A 的化学式:____。
(5)工业生产中利用氨水吸收 SO2 和 NO2,原理如图所示:
NO2 被吸收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6)取某空气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液,其中所含的离子及其浓度如表:
离子 K+ Na+ NH 4
H+ SO 2
4
NO 3
Cl-
浓度/mol⋅ L-1 4×10-6 6×10-6 2×10-5 a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a=____mol⋅ L-1
17.“美丽中国”旨在突出生态文明,强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1)垃圾分类是人们合理利用废弃物的一个重要环节。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图所示可回收物的标志。
下列垃圾不应放入此箱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易拉罐 B.塑料瓶 C.瓜果皮 D.旧报刊
(2)目前人类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下列物质中_______(填序号字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
物质。
A.甲醛 B.氟利昂 C.废塑料制品 D.硫的氧化物
(3)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推广使用电动汽
车
(4)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离不开材料的使用和研发,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坚实基础,人类使用的传统硅酸盐材
料有玻璃、水泥和________。橡胶是制造飞机、汽车和医疗器械所必需的材料,橡胶属于_______(填“金属
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18.硫是生命的必需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火山口会有硫单质出现,硫单质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黑火药中起氧化作用物质的化
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的 2SO 会形成酸雨,防止或减少酸雨形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个方面)。
(3)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 4CuSO 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 ZnS,慢慢
转变为铜蓝( CuS ),其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中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 2FeS )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 4 2 4FeS +_______+_______ FeSO +H SO硫化细菌 _________
(5)大气中的水蒸气在紫外线作用下会转化为活泼的·OH (羟基自由基,“·”表示 1 个电子),·OH 可看作
催化剂,将 2H S 转化为 2SO ,过程如下: 2 2O OOH
2 2H S SH SO SO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则第二步转化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19.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2SO Ⅱ 良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 2SO 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填“干燥”或“氧化”) 2SO 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 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 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说明
2SO 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③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 2SO 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 pH 7 ,然后每隔 1h 测定其 pH,发现 pH 逐
渐变小直至恒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两位同学设计如下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的设计方案一致,即可确
认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2SO 和 2CO 气体。
方案甲:
方案乙:
请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C3.D4.D5.C6.D7.C8.D9.D10.D11.B12.D13.C14.C15.D
16.a 2NO+O2=2NO2 2NO+CO
催化剂
N2+2CO2 SO 2
4
2NO2+4SO 2
3
=N2+4SO 2
4
1×10-4
17.C D B 陶瓷 有机高分子材料
18.S、 3KNO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氢能、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 2+=ZnS+Cu CuS+Zn
2 2 2 4 2 42FeS +7O +2H O 2FeSO +2H SO硫化细菌 2 =SH+O OH+SO
19.干燥 红 吸收 2SO ,防止污染空气 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
2 4H SO 。
20.不严密,并非只有 2SO 才能使溴水褪色 严密,品红溶液①褪色,且加热后恢复原
色,证明有 2SO ,品红溶液②不褪色,即说明 2SO 已被完全除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
明含有 2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