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2.汤姆森原子模型(1904年)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发现:
1.原子内有电子;
2.电子带负电;
提出:
实心球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极小部分α粒子的方向发生偏转
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依然沿直线前进
有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电子(像行星)绕着原子核
(像太阳)运行
行星绕太阳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
原子中有一个核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
的圆周运动。
发现
电子不会掉到
原子核上
提出
分层模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2.汤姆森原子模型(1904年)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的
建
立
原子内部结构
中子
质子
电子
原子核
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
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中子
质子
夸克
在原子中,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
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显电
中性 .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一
杯
水
氧原子
夸
克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核
氢原子核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
质子
质子
中子
中子
夸
克
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
(原子大小)的比较。
l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比较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
质量大小
质子质量为: 1.6726×10-27kg
中子质量为:1.6748×10-27kg
电子质量为: 9.1176×10-31kg大约 为
质子或中子的1/1864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数
氢原子 1 1 0 1
氦原子 2 2 2 2
碳原子 6 6 8 6
氮原子 7 7 7 7
铝原子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20 17
铁原子 26 26 30 26
分析下表:在一个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 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 电
荷数
•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 2 、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
• (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
有中子)
小结:
填表
原子种
类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中子数
氢原子 1 0
碳原子 6 6
钠原子 11 12
氧原子 8 8
铁原子 26 30
填表
原子种
类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中子数
氢原子 1 1 1 0
碳原子 6 6 6 6
钠原子 11 11 11 12
氧原子 8 8 8 8
铁原子 26 26 2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