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植树问题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2.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
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
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与学生讨论得出保护森
林、人熊有责。进而引出今天的植树主题(板书
植树问题)
引出问题并
进行护树的
德育教育。
3 分钟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情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
端都植)。
1.将问题进
行分类讨论,
有助于形成
良好的逻辑
5 分钟
2
引导学生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学生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
长”“间隔数”和“棵数”。
(1)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两端都是植树,间隔为 5 厘米时能植树几颗?
间隔为 10 厘米、15 厘米时又能植树几颗?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2)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 100 米小路
的一侧,每隔 5 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
多少棵树呢?
100÷5=20(个)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情况
(1)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
生说“只能植一端”)
填写表格 1,并填写出发现的规律。
(小组内分工合作:栽树、填表)
汇报得出: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棵树(强调“一端植”)
(2)练习巩固:熊大、熊二在长 100 米的小路
的一侧栽树,每隔 5 米植一棵树,(一端是光头
强家),需要多少棵树呢?(那两侧呢?)
100÷5=20;(20×2=40)
3.探究“两端不植”的情况
(1)发现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国王的猴山呢!
(引导学生说“两端都不植”)
问题:此时,应当植多少棵树?
思维。
2.通过小游
戏的形式,提
升学生学习
兴趣。
3.针对所学
知识进行进
一步练习,有
助于知识的
再掌握。
4.小组合作
促进学生团
结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
力。
5 分钟
3 分钟
3 分钟
3 分钟
5 分钟
3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强调“两端不栽”)
(2)练习巩固: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侧植树,
每隔 5 米植一棵树,总共植了 20 棵(一端是光
头强家,另一端是吉吉国王家),这条路多长呢?
得出:(20+1)×5=105(米)
5.练习提升
难度,发挥分
层教学作用。
6 分钟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总结规律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树问题类似的问题呢,
比如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交站问
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引导孩子来说)
理 论 联 系 实
际,通过学到
知 识 解 决 生
活 中 遇 到 的
实际问题。
5 分钟
四、小结:
出示:“美好生活,从我做起”(播放欢快音乐)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谈感受,
学 会 总 结 学
会归纳。
2 分钟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副板书) (主板书)
总长 间隔长 间隔数 棵数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60 5 12 13 间隔数+1=棵数 两端都植
60 10 6 6 间隔数=棵数 一端植
60 15 4 5 间隔数-1=棵数 两端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