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ID:701715

大小:1.91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5-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土地每年为 我们生产那么多 的粮食,为什么 土壤中的营养成 分没有被消耗完? 碳循环 尝试 建构碳 循环概 念模型。 大气中的CO2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捕食 遗体、残骸 遗体、残骸 一进三出 三进一出 二进一出 分解作用 碳循环 1.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 系的生理作用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 A.反复循环的 B.单向运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 乙、丙各代表什么(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A A D CB ①② ③ ④ 下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 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④代表发生在生物 体内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2016课标1卷.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 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 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 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 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 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 的消耗标准 B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__ ,生物成分E表示____。 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大气中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美国某地曾使用DDT防治湖中孑孓,使 湖水中残留了DDT,研究发现湖中各 种生物已含有DDT。DDT是一种不易 分解并长期残留的农药,被各级动 物吸收以后,只有极少量被缓慢的 分解,其余大部分在脂肪组织积累 和浓缩。分析回答: DDT是通过______从上一个营养级传递 到下一个营养级,浓度逐级_____, 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 湖水 3×10-12 浮游生物 4×10-8 小鱼 5×10-7 大鱼 2×10-6 鱼鹰 2.5×10-5 食物链 增加 生物富集作用 物质循环的概念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 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 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 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 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循环: 归纳小结: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特点 范围 无机物以有机物为载体 循环往复 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 气中摄取碳元素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 和分解作用而把碳元素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 相同。 与社会的联系 关注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但是,现代社会碳元素进入到无机环境的途 径除了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还有人类大量燃烧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了碳元素短时间内的 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 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 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形成了“温室 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 变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 1)病虫害增加; 2)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海平面上升; 4)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 情,为此199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在日本就有 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全球性 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的能源未来— —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 了“低碳”这一概念,“低碳”迅速成为了 全球性的共识。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一、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 高能效。 1)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 二、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2)节约用电。 3)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1)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2)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一、实例:碳循环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