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提供能量,
而生态系统是否能从地球得到源源
不断的物质呢?
氧
碳
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是否会耗尽?
氮
我们是否感觉到这些物质的减少呢?
磷
硫
水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O2
暗反应
(CH2O)
细胞呼吸
第一阶段
丙酮酸
细胞呼吸
第二阶段
CO2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 。
生物圈
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一、概念
物质:
循环发生在:
范围:
生物
群落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无机
环境反复循环
二、特点: ①循环性
②全球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范围 生物圈(全球)
物质对象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形式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无机物
生物群落内:有机物
动力 能量
重要生物
类群
生产者:物质、能量输入
分解者:物质、能量输出
特点 全球性、循环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
动
•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
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的循环过程
CO2和碳酸盐(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白云石方解石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主要有脂肪、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
酶、激素等 。
脂肪俗称油脂,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它既
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提供热量的主要
物质之一。
蛋白质是由C、H、O、N组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
(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C
C
C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C库 ②分解者
有分解作用
(6)碳循环的形式:CO2
碳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代谢
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2
1、碳存在的形式
有机物
碳酸盐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一)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和 形
式存在,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 。
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返回到无机环境。
4、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CO2
5、碳的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形式循环,通
过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传递 ,
有机物
食物网食物链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______
的形式进行循环 。
CO2
碳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无机环境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燃
烧
作用
分解作用
摄
食
作
用
形
成
石
油
、
天
然
气
等
。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任务一: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3 1 2
4
5
6 7
无机环境
(CO2)
生物群落
(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越
多,对地球上散佚
到外层空间的热量
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即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层就相当于保温
层。从而使地球上
的温度升高得越快,
这种现象就叫做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有何影响?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太阳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
(1)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
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性质不同: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物质
是循环的;
(3)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联系
范围
特点
形式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项目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全球性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概念
生物地化循环:
具全球性、反复循环
碳存在的形式:
碳循环的形式:
无机
环境
CO2
生物群落
(有机物)
物
质
循
环
CO2
CO2和碳酸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碳
循
环
生物
群落
无机
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
H、O、P、S等
反复循环
特点:
1.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
的生理作用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B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
A.反复循环的 B.单向运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A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
丙各代表什么(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A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过______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
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_____________形式
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
C
D
BA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递是以 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
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
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
呼吸
分解 能量
石油、煤炭等
CO2
CO2
(二)氮循环
反硝化
生物固氮
氨化 硝化
工业固氮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NH3
硝化作用:NH3 → →NO3
-
NO2
-
反硝化作用: →N2
-NO3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N2+3H2→2NH3再合成各种含氮有机物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固氮作用等
反硝化作用
Bio.sdedu.net
刀锋课件
Bio.sdedu.net
刀锋课件
基础题
1.(1)√;(2)╳。
2.A。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
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
足的系统。
拓展题
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
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
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
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
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