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基础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册专题 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X2 (g) +Y2(g)⇌2Z (g)。已知 X2、Y2 和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1、 0.3mol·L-1、0.2mol·L-1,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Y2 为 0.2mol·L-1 B.Z 为 0.3mol·L-1 C.X2 为 0.2mol·L-1 D.Z 为 0.4mol·L-1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2NO2=N2O4 与 N2O4=2NO2 B.H2+I2 加热 2HI 与 2HI 加热 H2+I2 C.CO2+H2O=H2CO3 与 H2CO3=CO2↑+H2O D.CaO+CO2=CaCO3 与 CaCO3 高温 CaO+CO2↑ 3.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浓度,⑤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关于化学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同一个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 1 C.温度越高,K 值越大 D.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在 372K 时,把 0.5 mol N2O4 通入体积为 5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  2 4 2N O g 2NO gˆˆ†‡ˆˆ 。 反应进行到 2s 时, 2NO 的浓度为 -10.02mol Lg 。在 60s 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6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 2s 以 N2O4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 -10.01mol L sg g B.在 2s 时体系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1 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有 N2O4 0.25 mol D.平衡时,N2O4 的转化率为 40% 6.纳米级 Fe3O4 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制 H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 Ⅰ 的反应:2Fe3O4 太阳能6FeO+O2↑ B.过程 Ⅱ 的反应:2H2O=2H2↑+O2↑ C.两个转化过程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Fe3O4 为整个过程的催化剂 7.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 (g)+3H2 (g) 2NH3(g),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 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NH3)=0.1mol/(L·min) B.v(NH3)=0.2mol/(L·min) C.v(N2)=0.3mol/(L·min) D.v(H2)=0.4mol/(L·min) 8.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减少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反应速率的 是 A.增大压强 B.移除一部分 SO3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9.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 2 2 3N 3H 2NH  ,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  1 1 3v NH 0.1mol L min    B.   1 1 3v NH 0.2mol L min    C.   1 1 2v H 0.3mol L min    D.   1 1 2v H 0.4mol L min    10.将 4mol A 和 2mol B 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   2A g B g  =2C g ,若 经 2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物质 B 表示 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6  mol/ L s B.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mol/L C.2s 内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D.用物质 A 表示 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7  mol/ L s 11.已知反应      2A g 2Y g E g  为吸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 增大,应采取旳措施是( ) A.增大压强 B.使用催化剂 C.增大 Y 的浓度 D.降低温度 12.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 行可逆反应 N2(g)+H2(g) ⇌ 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3v 正(H2)=2v 逆(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N2 的同时生成 3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13.某温度时,浓度均为 1mol·L-1 的两种气体 X 和 Y,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 Z,4s 后, X2、Y2、Z 的浓度分别是 0.4 mol·L-1,0.8 mol·L-1,0.4 mol·L-1,如 Z 用 X、Y 表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表示为( ) A.X2+2Y2  2XY2 B.2X2+Y2  2X2Y C.3X2+Y2  2X3Y D.X2+3Y2  2XY3 14.在一个绝热、容积不变的密封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     2 2 3N g 3H g 2NH g  (正反应放热)。下列 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C.断裂1 mol N N 键的同时,生成 6 mol N H— 键 D.反应消耗 2N 、 2H 的速率与产生 3NH 的速率之比为 1:3:2 15.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16.下列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A. 2SO 溶于水生成 2 3H SO 和 2 3H SO 分解 B. 2H 与 2I 化合生成 HI 和 HI 分解 C. 2SO 与 2O 化合生成 3SO 和 3SO 分解 D. 3NH 与 HCl 化合生成 4NH Cl 和 4NH Cl 受热分解 17.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说法中表明这 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NH3 的浓度相等 B.有 1molN≡N 断裂的同时有 3molH-H 断裂 C.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D.反应停止时,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18.工业上用 H2 和 N2 直接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合成氨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增大压强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与稀盐酸反应,取同质量、体积的铁片、同浓度的盐酸做了下列平行实验: 实验①:把纯铁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把铁片投入到含 FeCl3 的同浓度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实验③:在稀盐酸中滴入几滴 CuCl2 溶液,用铁片做实验,发现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①中 t1~t2 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t2~t3 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实验②放出氢气的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认为实验③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原电池,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正确填“a”, 不正确填“b”)。请回答下列相应的 a 或 b 问题。 a.若正确,则写出实验③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b.若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速率。 (1)甲组同学欲用下图装置探究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A 中反应现象为____,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氮的___(填“强”或“弱”)。 ②B 中反应现象为____,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的___(填“强”或“弱”)。 ③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____(填“增强”或“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④某同学考虑到稀硝酸的挥发,在装置 A 和 B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 (2)乙组同学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了三个实验,反应为:2HI(g) ⇌ H2(g)+I2(g),H2 和 I2 的起始浓度均为 0,反应 物 HI 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时间/min 浓度/mol•L-1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4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2 4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3 45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①实验 1 中,在 10~20 min 内,v(HI)=__________mol•L-1•min-l。 ②0~20 min 内,实验 2 比实验 1 的反应速率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 3 比实验 2 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间___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化学小组实验探究 KI 和 FeCl3 生成 KCl、I2 和 FeCl2 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实验:i.向 5mL0.1mol/L KI 溶液中滴加 5~6 滴 0.1mol/L FeCl3 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 乙、丙三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 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试剂 X。 (1)将 KI 和 FeCl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I-+___Fe3+  ______I2+_______Fe2+ (2)步骤ⅲ中,试剂 X 是_____________。 (3)步骤ⅱ和ⅲ的实验现象中,能说明①中反应存在一定限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2.(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 Fe3+与 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 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______(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 2Fe3++2I- ⇌ 2Fe2++I2 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 5mL0.1mol/LKI 溶液,滴加 2mL0.1mol/L 的 FeCl3 溶液,再继续加入 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再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 ①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 程式表示)_____。 方案二: 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 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 1mol/L FeCl2 溶液。 ③方案二中,“读数变为零”是因为____________. ④“在右管中加入 1mol/L FeCl2 溶液”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_____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 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参考答案 1.B2.D3.D4.C5.B6.B7.C8.D9.D10.B11.D12.C13.C14.B15.D16.D17.C18.A 19.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随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度减慢 2Fe3++Fe=3Fe2+ a 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 20.固体溶解,有气泡生成 弱 产生白色浑浊 强 增强 减弱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0.01 慢 实验 1 中使用了催化剂 短 实验 3 的反应温度较高,化学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时 间短 21.2 2 1 2 KSCN 溶液 ii 中下层溶液紫红色,iii 中加入 KSCN 溶液后显红色 22.Cu+2Fe3+=Cu2++2Fe2+ Cu Fe3+ + e- = Fe2+ 下层(CCl4 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 加 KSCN 后溶液呈血红色 4Fe2++O2+4H+=2H2O+4Fe3+ 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向左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