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面对满天的星星,你想到了什么?
郭沫若
公开课 刘自海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
想象的能力。(重点)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
求的情感。(难点)
学习目标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
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
作诗集《女神》《星空》等。
走近作者
模块一
这 首 诗 写 于2 0 年 代 初 期 , 此 时 ,“ 五 四 ” 运 动 的 洪 波
已 经 消 退 , 大 革 命 的 时 代 尚 未 到 来 。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的 中
国 , 依 旧 被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和 各 派 军 阀 势 力 控 制 着 。 面 对 这
种 现 实 , 诗 人 感 到 失 望 和 痛 苦 , 他 痛 恨 黑 暗 的 现 实 , 向 往
光 明 的 未 来 。在 灿 烂 星 空 的 诱 发 下 , 写 下 了 这 首 充 满 浪 漫
色 彩 的 著 名 诗 篇《 天 上 的 街 市 》 。
写作背景:
piāo miǎo( )
灯笼( )
闲游( )
缥缈
lonɡ
xián
检查预习
①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稀有而珍贵。( )
④悠闲地游玩。( )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珍奇
闲游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
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
奇。
天
上
的
街
市
整体感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模块二
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画面?
1.有街灯联想到了明显,又有明星联想到了
街灯,描写了迷人的夜景。
2.天上美丽的街市。
3.牛郎织女来往的画面。
4.牛郎织女在天上自由幸福生活的画面。
第一节中,诗人由 想到 ,
又由 想到 。运用了____的表现手法
____
第一节
远远的/街灯/明了,
• •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
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 •
街灯
明星
明星
街灯 联想
模块三 文本 探究
第二节中,由天上的街市又想到____________。
第二节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 •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 • •
珍奇物品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节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 •
那/隔着河的/牛郎 / 织女,
• • • •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
第四节
第三、四节中,还想到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
想象与联想:
联想: 甲事物 想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想象: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重点解读
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诗中哪些景物是联
想?哪些景物是想像?
模块四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诗人运用“定然”一词,表达了一种
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坚信理想
的世界一定会有的。
赏析理解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人用朵形容流星,使人联想到哦流星像花朵一样美丽夺
目。更加突出了天街夜景的美丽。
拓展延伸
夕阳在蔚蓝的天空,
抹下了五光十色;
微风与牧人们耳语;
你看它变幻无穷。
那、那一溜金黄的——
该不是负重的骆驼队,
摇着悦耳的铜铃,
在起伏的沙梁上缓行;
那、那一团火红的——
该不是奋鬃长鸣的骏马,
忽地腾空跃起,
想跃过那积雪的山峰;
那、那一片雪白的——
该不是驯良的羊群,
相互挨挤着又追逐着,
嬉游在牧草肥美的湖滨;
那、那一块绛紫的——
该不是肥胖的乳牛,
吊着两大袋奶子,
摇头摆尾地走进新圈棚。
草原上的牧人哟!
爱恋这七月的黄昏;
你听!是谁弹起三弦琴,
歌唱晚霞与牧人的心。
1.第一节“你看它变幻无穷”中“它”指的是什
么?
2.本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作者由晚霞
想到了四个美丽的画面,依次是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3.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晚霞
黄金的驼队进行图 火红的骏马腾跃图
雪白的羊群嬉游图 绛紫的乳牛归圈图
抒发了作者对晚霞的赞美及对草原
牧民幸福生活的赞叹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
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
想象,描绘了美妙天街景象,表
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
求。
作业布置
1.朗诵并背诵这首诗歌。
2. 20课的课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