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贾谊的文章,尤其是政论文,历史上向来评价很高,鲁迅先生曾誉之为
“西汉鸿文”,《新编中国文学史》称《过秦论》为”政论之楷模”。从
《史记》、《汉书》、《昭明文选》到明清乃至当今的古文选本,几乎都录
入和选了《过秦论》,特别是上篇,历来评论名家都说它是“雄俊宏律”、
“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是古今第一“盛”文章。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
那秦之过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
古讽今的意义。
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
3.学习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方式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
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
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
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
逝历史天空。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
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知人论世
议:着重得失,结果往往是做出决议,一般是许多人一起交换意见。作
名词时,“议”是建议。
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做出判断,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
“论”是评论或议论。
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文体知识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
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
“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
“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帝王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
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
亡。
写作背景
前222
年灭燕
前221
年灭齐
前228
年灭赵
前227
年灭魏
前230
年灭韩
前223
年灭楚
解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
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
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雍州 逡巡 销镝 牖
氓隶 猗顿 锄耰棘矜 非铦
长铩 度长絜短 万乘 作难
合从 景从 乐毅 蒙恬
yōng qūnxún dí yǒu
méng yī yōu qín xiān
shā duó xié shèng nàn
zòng yǐng yuè tián
知识梳理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
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并起
流血漂橹
九国之师
河--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赢--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古今异义
(一)判断句
•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被动句
•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三)宾语前置句
• ①陈利兵而谁何。
• ②崤函之固,自若也。
文言句式
(四)状语后置句
①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
也。
(五)省略句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
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③倔起(于)阡陌之中。
④威振(于)四海。
⑤身死(于)人手。
⑥ 委命(于)下吏。
名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一词多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之”,助词,的。
译文: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2)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
动词(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
难句译注
3)追亡逐北。
亡:逃亡的败兵。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
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可靠的大臣。陈:陈列,布置。利兵:锐利的兵器。而谁何:喝
问,盘查。
译文: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
往来的人们。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当作。云:作“集”的状语,应译为“像云一样”。景:像影子一
样。
译文:(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
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
造反)。
思路梳理
陈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