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玻璃管
注意观察: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细沙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和
现象:
m(P)+ m(O2)= m(P2O5)
=
(防止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
(引燃红磷)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红磷燃烧消耗了
锥形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
(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开)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
系气球?
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之前要调平。天平能准确称量到0.1g。
2、左物右码,称量之前要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
张质量相等的纸。
3、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等,要放在小烧
杯或表面皿里称量。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
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方
案
2
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反应表达式: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 + CuSO4 Cu + FeSO4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天平平衡
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94)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 氢气 + 氧气通电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H2O H2 + O2
通电
O
H
H
O
OO
H H
HH
HH
水分子
通
电
氢分子
氧分子
O
H
H
O
OO
H H
HH
H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H
H
H
H
O
O
+2H2O 2H2 O2===通电
知识链接:
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种类没变。
原子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五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改变、二个可能改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五不变
1、物质的种类
2、分子的种类
两改变
1、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2、元素的化合价二个可能改变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
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没有,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反应表达式: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天平平衡情况: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点燃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点燃
Mg + O2 MgO
点燃
m(散逸白烟) m(O2)>
变重
变轻
相等
m(Mg ) +m(O2 ) = m( MgO )
m(散逸白烟) m(O2)< m(散逸白烟) m(O2)= m(Mg ) +m(O2 ) = m(白色粉末)+ m(白烟) 7.表达与交流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2、如果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实验,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 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天平仍保持平衡。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 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活 动 与 探 究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 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 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 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化学反应 “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 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 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 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 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 一谈你的想法?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D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将25 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 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4 g, 则产生氧气____g。 2、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22 g ,则有_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16 12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氧气 (或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 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 可能含有___元素。 C、H O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9 2 22 1 反应后质量(g) x 2 6 21 (1)x= g (2)在A、B、C、D四种物质中,反应物有 , 生成物有 。 (3)物质 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可能 没有参加该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 剂 5 A、C D B (4)这一反应的类型是 。 催化 化合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碳 点燃 二氧化碳+ 氧气 “和” “反应条件 ” “生成” 反应物 生成物 二、化学方程式 2 2C O 点燃 CO+ •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 2 2C O 点燃 CO+ 2 2C O 点燃 CO+ C O O CO O 12 16×2 32 44 : : : : 12+16×2 12 •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 学方程式。 •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③表示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个数比。 (即化学式前的数字之比) H2O H2 + O2 通电 2 2 ↑ ↑ 36 4 32 ①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和氧气。 ③表示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反 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②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能生成4份质 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 (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 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 (2)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 氧化碳 • (3)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 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2 2C O 点燃 CO+ •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 息? • S+O2 SO2 • Fe+CuSO4 Cu + FeSO4 • CuO+H2 Cu+H2O 点燃 加热 根据化学方程式4P+ 5O2 2P2O5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读?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点燃 例 1、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以下关于有 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2、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 和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是氧化物 C.M有水 D.M很稳定 A 3、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 几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 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得 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2 = 4NO + 6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H3 D.N2O5 C 4、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 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 + 3O2 =2CO2 + 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5、确定横线上物质的化学式 1) 2NH4NO3 =2N2 ↑+ O2 ↑+ 4 2) I2O5 + 5CO =I2 + 5 B H2O CO2 6、在化学方程式aC2H6 + bO2 = mCO2 + nH2O 中,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 的是( ) A.2m = a B.3n = 2a C.2b = 2m + n D.a = n – m 7、一定量的甲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 引燃发生如下反应:8CH3OH + xO2 = mCO2 + nCO + 16H2O 。则化学计量数m和 n的和等于 。 C 8 1.在化学反应A + B = C + D中,7gA和9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恰好是D的质 量的3倍,则生成C的质量是 。12 2.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 关系如图所示。将10gA与8gB2充分反应,则 生成AB2的质量是( ) A.10g B.13g C.16g D.18g C g 1、锥形瓶底部为何 要铺细砂?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 何有此现象? 4、能否将玻璃管换 成玻璃棒,一端不系 气球? 细砂 玻璃管 气球 红磷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 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 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 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 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 种 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 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 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 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蜡烛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点燃 不平衡 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并且被吸 收器吸收,左盘内物质质量增加。 天平右盘向下倾斜 3min后,吸收器的药物不能再吸收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逸散 3.如图所示是测定蜡烛燃烧时的质量变化装置,天平是 物理天平,左托盘上蜡烛的上方罩着吸收器。如果实 验时,蜡烛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顺利通过吸收器, 吸收器的药品在3min内起吸收作用。试回答: (1)本实验中,蜡烛燃烧时,反应物 是 ,生成物是 , 反应条件是 。 (2)3min内,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 原因是 (3)3min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 原因是 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