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隐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3、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
品味诗歌的回环美。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
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
的诗现存的大约有600
余首。他与杜牧齐名,
有“小李杜”之称,有
《李义山诗集》传世。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 问/归 期/未 有 期,
巴 山/夜 雨/涨 秋 池。
何 当/共 剪/西 窗 烛,
却 话/巴 山/夜 雨 时。
+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
出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北”。
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
特点?
2、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 (1)标题中的“夜雨”
+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这句
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
+ (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
+ 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
山夜雨”、“期”。
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
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
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
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
痛之情,笼罩全篇。
(1)标题中的“夜雨”
点明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 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
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 此处的夜雨就是指外面的雨水
+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
想象中的景?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
是眼前的景吗?
+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
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
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
寂寞,多么想念你!
+ 1、组内翻译诗句
+ 2、体会“涨”字的妙用
+ 3、分析诗歌特色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 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
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
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
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涨”这个字表示雨大、秋池水多
+ 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
“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
“现在”;
+ 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
“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
山”。
回环的写作方法
这首诗采用的就是时空上的回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