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千米的认识word版

ID:699824

大小:1.2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29~30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 1 千米=1000 米,会 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 1 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 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 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 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 Flash 动画(见图 1),同时播 放故事解说。(甜甜继续做着甜美的梦,看到 金箍棒能变长变短,甜甜心想:金箍棒真这 么神奇?孙悟空的本领真的就这么大吗?我 今天要和他比试比试!甜甜问:“嗨!孙大圣, 我坐热气球能到达 1000 米的高空,你的金箍棒能行吗?”“这有何难?”只见孙 悟空冲着金箍棒大喊一声“变!”,“瞧,我也能把金箍棒变成 1 千米,直插到天 上去!”甜甜佩服极了,但是甜甜并不想认输,接着他又换乘了飞机,飞到了更 高的空中,对孙悟空说:“孙大圣,我现在的高度是 2 千米啦!”孙悟空急忙挥舞 着金箍棒继续和甜甜比试着本领。夜深了,甜甜睡得更香了……) 师: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生 1:1 千米有多长? 生 2:2 千米是多少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 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 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 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 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 地融入到情境中。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千米”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了 1 千米长,直插 到天上去了。 师:对于“千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 生 1:我知道“千米”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生 2:我知道 1000 个 1 米就是 1 千米,1 千米里面有 1000 个 1 米。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变成 1 千米长,那 1 千米有多长呢? 1.从体验中感知。 师:我们一位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 1 米,那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的总 长度大约是 1 千米? 预设:1000 个同学手拉手。 师: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0 个同学手拉手的场景。 师:课前,老师还带领同学在操场上走了 100 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 米要走多少个 100 米? 预设:10 个。 师:对,就像我们课前那样走 10 次,5 个来回,就是 1000 米。 2.从实物中感知。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建筑都有长度和高度,比如我们的教学楼的长约为 100 米,多少座这样的楼的长就是 1 千米? 预设:10 座这样的楼。 师:我们青岛的颐中假日酒店高度约是 200 米,几座这样的楼合起来的高度 是 1 千米? 预设:5 座这样的楼。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 2)。 小结:1000 个 1 米是 1000 米,10 个 100 米 是 1000 米,5 个 200 米也 是 1000 米 。 1000 米就是 1 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课件出示并进行板书:1 千米(公里)=1000 米 师:请大家齐读。(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两个长度单位) 3.从生活中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些关于“1 千米有多长”的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下吧! 预设: 生 1:我家离学校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我 15 分钟大约能走 1 千米。 师:我们运动会场地的跑道一圈是 400 米,跑 两圈半就是 1 千米。课件出示运动场图片(见图 3)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是这样表 示千米的,瞧——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千米”的事或物的图片 (见图 4) 师:千米还可以用字母 km 表示。生活中,你 还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千米的方式?学生交流。 4.回归情境感知。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梦中还梦到自己坐着热气球升到了 1000 米的高空中。 现在关于 1 千米,你还想对它说些什么? 预设: 生 1:1 千米真长啊! 生 2:1 千米真高啊! 生 3:1 千米就是 1000 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学生对 1 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主要分为两步进 行:一是先初步了解“千米”,根据学生的举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千米”这个 长度单位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二是利用多个 角度来进行对 1 千米的感知,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官上的感知, 如“伸开双臂约长 1 米”“走 100 米的路程”,通过亲身的体验,运用迁移的规 律来让学生推理探索 1 千米有多长,然后再从身边给定的实物长度进行横向、 纵向的估想,接着引导孩子们交流课前自己完成的“小调查”,最后回归到情境 中,学生谈谈对1千米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正 确的估测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2 千米是多少米 师:了解了 1 千米有多长,大家再一起看,图中的小朋友还梦到自己坐着 飞机升到了 2 千米的高空。 课件出示(见图 5)。 师:2 千米是多少米? 2 千米= 米 预设:2 千米是 2 个 1000 米,也就是 2000 米。 师:同意吗?谁再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表达:2 千米是 2 个 1000 米,就是 2000 米。 预设:2 千米=2000 米 师板书:3 千米= 米 9000 米= 千米 师:那 3 千米是多少米?9000 米又是多少千米? 预设:3 千米=3000 米;9000 米=9 千米。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填? 预设: 生 1:3 千米是 3 个 1000 米,也就是 3000 米; 生 2:9000 米里面有 9 个 1000 米,也就是 9 千米。 小结并提升方法: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 以进率。 【设计意图】绿点的问题是通过“1 千米=1000 米”的进率知识,进而来学 习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借助前面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 的换算方法的学习基础,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同时也加强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再次建立。 (四)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师:经过本单元《甜甜的梦》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毫米、厘米、 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长度单位。 师: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除了“千米”之外的各个长度单位吗? 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比划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给“毫米、厘米、分米、米”排了排队,你能在这个队伍 中帮助“千米”找到位置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你们能说说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它们四个之间的进率都为 10,米和千米之 间的进率为 1000。 课件出示手指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五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板书。(见 图 6) 师: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与食指 的距离较远,正好代表它们之间 进率与其他的长度单位间的进 率不相同,是 1000 的进率。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对所学过所有的长度单位进行自主建构。 通过课件演示,手指图的呈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 系,掌握 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并 明确除千米之外,其他四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千米和米之间是 千进制关系。这一点通过手指图中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利用拇指 与食指的距离,形象地让学生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对长度单位的系统 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一)基本练习 填一填:2 千米=( )米 7 分米=( )厘米 4 厘米=( )毫米 6000 米=( )千米 (二)变式练习 在○填上>、<或= 6 千米○6000 米 3000 米○4 千米 1 分米○9 厘米 6 厘米○6 毫米 (三)综合练习 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一支铅笔约长 15( )。 2.数学书宽约2( )。 3.一粒大米约长 5( )。 4.我们的教学楼高约 20( )。 师:填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练习 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见图 7)。 2.户外体验(见图 8)。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题目由浅到深,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借 助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它们间的进率知识,巩固练习,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 5 个苹果对应的 5 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 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 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让我们满载着收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 3 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 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 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 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