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语 文 问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卷面分值:150 分 )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课至第五课)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0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携.带(xié) 峥.嵘(zhēng) 看.护(kān) 挥斥方遒.(qiú) B. 上阕.(jué) 阻遏.(è) 镌.刻(juān) 百舸.争流(gě) C. 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潜.力(qián) 慷慨.激昂(kǎi) D. 百侣.(lǔ) 橘.子洲(jú) 逶.迤(wēi) 沁.园春(qì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上阕”的“阕”应读 què。 C.“寥廓”的“廓”应读 kuò。 D.“百侣”的“侣”应读 lǚ。 故选 A。 2.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 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 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 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 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识记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A 项,慷概.(慨);B 项,岐.视(歧),草霉. (莓);C 项,奥.丧(懊),追朔.(溯);D 项,星晨.(辰),天纶.之乐(伦)。结合词义识记字形。慷慨:大 方,不吝啬。歧视:不平等地看待)。草莓:薔薇科,应该是草字头。懊丧:懊恼、沮丧。追溯:逆流向河 流的源头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星辰 :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用在诗词文学中指代岁月、 辉煌的灯光。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本题注意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故 选 A 项。 【点睛】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 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 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 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如追溯 :逆流向河流的源 头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星辰: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用在诗词文学中指代岁月、辉煌 的灯光。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指责) 漫.(满)江 B. 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携来.(到来) C. 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浇粪的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要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 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 项,指点:评论。 B 项,来:衬字,无义。 D 项,粪土:视……如粪土。 故选 C。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 年 4 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 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 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整齐划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沁园春·长沙》是中调”错误,《沁园春 长沙》属于长调。 故选 C。 5. 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汜南(fán) 佚之狐(yì) 失其所与(yǔ) B. 悠然(yōu) 烛(zhú)之武 夜缒而出(zhuì) C. 鄙远(bǐ) 杞子(qǐ) 共其乏困(gōng) D. 阙秦(quē) 逢(páng)孙 夫晋,何厌之有(f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夫晋,何厌之有”的“夫”应读 fú。 故选 D。 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亦以明.死生之大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⑤不能容于远近.. ⑥诡踪迹,草.行露宿 ⑦宁许以负.秦曲 ⑧与郑人盟. ⑨素善.留侯张良 A. ①③⑦/②④⑨/⑤/⑥⑧ B. ①④⑧/②⑥/③⑨/⑤/⑦ C. ①③⑦/②⑤/④⑥⑨/⑧ D. ①④⑧/②⑤/③⑥⑨/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的能力。 “墓”名词活用作动词,“建墓”。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那样”。 “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表明”。 “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远近”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近的人”。 “草”名词作状语,“在草中”。 “负”使动用法,“使……负”。 “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 “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故选 B。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动词,增加 C. 越国以鄙.远 鄙:卑鄙 D. 与郑人盟. 盟:动词,结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 项,“鄙:卑鄙”错误,“鄙”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故选 C。 8.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②/③⑥/④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⑤/②⑥/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助词,的; 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代词,这件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⑥助词,的。 故选 A。 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不阙秦,将焉取之。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聪明、明智;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振”通“震”,恐惧。 故选 B。 10.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乱易整,不武 B. 夫晋,何厌之有 C. 是寡人之过也 D.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 用混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判断句。 B. “何厌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 C. 这是寡人的过错,判断句,“是……也”表判断。 D. 不是其中的利害迎合秦穆公的心意,判断句,“非”是否定式判断句的标志。 故选 B。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一样的一项是 ( )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 行李..之往来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沛公居山东..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扼腕,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古今同义。 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C.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②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D.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故选 A。 12.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B.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大门。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门前的 人,请他们转达。 C. 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 的变调,声调悲凉。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 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宫殿的大门”错误,“陛”,是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 达,以“陛下”代称皇上,后来“陛下”成为尊称帝王的称谓。 故选 B。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0 分) 故乡的桥 李树平 我走过许多的桥。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古老典雅,扬州五亭桥秀丽俊逸,武汉、南京长江大桥雄伟 壮观……然而,时时萦绕我心中的却是故乡的那座石拱桥。 这是一座古老的桥,横架在古运河上,一头连着城市马路,一头通向广阔的田野水乡。也许是设计师 一脉相承,这座古桥与赵州桥十分相似,高高的桥背,弯弯的桥身。桥洞边的石缝里,横逸出青草树枝, 随风摇曳,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变幻的老人捋着长长的胡须,向人诉说着悠悠岁月。我不知它究竟造于何时, 只知道我们村上和别的村上的人进城,都必定要经过它,登上它那高高的脊背,又总要扶着那石栏杆歇一 歇脚,喘一口气,看一看远处的帆影,听一听艄公的号子声…… 我是经常随爷爷走过这座古桥的。一副挑担,吱呀吱呀;一条悠长的长满巴根草的泥土路。一个少年 赤着脚跟在挑担老人的身后,不时轻快地雀跃,不时俯身采摘着青草野花。这就是儿时的我和爷爷。“要 进城了。洗洗脚吧!”爷爷放下担子。桥下的水分外清凉,我坐在码头的石块上,把脚荡进水中,让人凉 得直缩。洗罢,总是用脚使劲踢洒几下,再往裤管上擦擦,湿漉漉的脚穿上了干净的布袜布鞋。爷爷说: “这桥原来名叫‘政成桥’,还是宋朝时大侠白玉堂来这里的时候,给改名叫‘白家桥’,说是只要过桥 人说‘这是白家桥’,就给免费吃一碗大肉面。从此,‘白家桥’就叫开了”……爷爷的故事又给这座古 老的石桥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侧身听着,爷爷本就苍浑的嗓音和着桥下哗哗水声一起在桥洞里久久回荡。 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爷爷说这是城里天宁寺敲响的晨钟。这时,从弯弯的桥洞里看去,那是一抹被阳 光映红的霞,宽阔的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渐渐,河光波影,蓝幽幽地亮起来。 一晃多少年过去,我早已跨过这座古桥,到外地读书,以后又在外地工作成家。自爷爷去世后,我常 常想起故乡的桥。那是一个秋雨霏霏的早晨,我回故乡。一下汽车,当我以急切的目光搜寻到古桥身影的 时候,却发现桥的四周挤着许多人,而且,大都显出一种异样的神情。我急步向前,一位工人模样的老汉 挡住我,低声对我说:“要炸桥呢,请绕行吧!” “炸桥!”我的心一紧。停住脚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桥,我不由想起家乡那默默耕耘在农田里 的老黄牛,也想起在农田里滚爬了一辈子、因辛勤劳作累弯了腰的我爷爷。我多想最后看一看古桥那苍老 的身影,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 草青草黄,又一番春秋转过。一年后的春天,我再回故乡。古桥的原址上,一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 的立体交叉桥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这座宽阔的大桥,却在记忆的深处仍执着地搜寻着古桥和古桥四周原 有的印记和模样。近处,再也不见了那让我儿时洗脚的石板码头,再也不见了那条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通 向远方的泥土路。远处,再也不见了河边那葱绿色的芦苇和大片的桑树林,再也不见了那黄灿灿撩人心脾 的油菜花和紫红色如火如荼的红花草花。城市早已突破了原来那古有的城乡界线,马路、厂房和居民新村 早已伸向桥的另一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延伸。只有桥下那不舍昼夜的古运河水,依然那样不停地向东方默 默流淌、流淌…… 13.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桥,既指古桥,也指后来出现的立交桥,而作者主要借写立交桥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B. 第二段依次写了古桥的位置、形态和桥边的风物,并指出了古桥连接城乡和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作 用。 C. “炸桥”这一情节,通过写围观人群的“异样”和“我”的热泪盈眶,将人们对古桥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D. 文章从古老的名桥、现代化大桥写起,再顺势写到故乡的桥,用笔自然而亲切。 14. “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结合 原文分析。 15.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样的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 【答案】13. A 14. ①古桥承载了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和与祖父的美好回忆,而今古桥消失,作者内心无 比难过与不舍。②古桥是故乡历史文化的浓缩,是作者乡愁的寄托,作者不愿意看到古桥被炸掉,但却挡 不住城市前行的步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15. ①紧扣题目,石桥被立交桥替代,城乡界限被打破,围绕桥的变迁写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生活发生天 翻地覆的变化。②石桥被立交桥取代,让作者痛惜之余更能引发读者对于新旧更替与社会发展的反思,引 发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主题更为深刻。③通过桥的变迁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座桥映照出整个中国,围绕 桥的变迁写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而作者主要借写立交桥……”错误,立交桥只在结尾出现,文章主要通过对古桥的回忆来表达对故乡 的依恋之情。 故选 A。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作者流泪是因为古桥被炸,而这古桥承载着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和与祖父的美好回忆。文章前半部分描写 了作者和爷爷进城,经过这古桥的情景,描写了少年的欢乐“一个少年赤着脚跟在挑担老人的身后,不时 轻快地雀跃,不时俯身采摘着青草野花”;描写爷爷和自己进城之前洗脚的情景,“桥下的水分外清凉, 我坐在码头的石块上,把脚荡进水中,让人凉得直缩。洗罢,总是用脚使劲踢洒几下,再往裤管上擦擦, 湿漉漉的脚穿上了干净的布袜布鞋”;描写爷爷说起这座桥的名字,“这桥原来名叫‘政成桥’,还是宋 朝时大侠白玉堂来这里的时候,给改名叫‘白家桥’,说是只要过桥人说‘这是白家桥’,就给免费吃一 碗大肉面。从此,‘白家桥’就叫开了”;描写古桥附近天宁寺的晨钟,以及古桥在“我”心中的美景“从 弯弯的桥洞里看去,那是一抹被阳光映红的霞,宽阔的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渐渐,河光波影,蓝幽幽 地亮起来”。而今,承载这些美好回忆的古桥就要被炸毁,作者内心无比难过与不舍。 作者流泪的原因还在于,对于像作者这样远离故乡的人而言,古桥早已成为乡愁的载体,古桥是故乡历史 文化的浓缩。作者不愿意看到古桥被炸掉,但却挡不住城市前行的步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技巧、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文章描写的其实是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变化,而作者不写别的,紧紧抓住“故乡的桥”的变化,紧扣题目, 石桥被立交桥替代,城乡界限被打破,围绕桥的变迁写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构思十分巧妙。 承载作者美好记忆和浓浓乡愁的古桥被炸毁,代之而起的是一座象征新时代的崭新的立交桥,然而这样的 变化并不能让作者满意,“古桥”承载的文化历史意义是不能被一座新桥代替的。石桥被立交桥取代,让 作者痛惜之余更能引发读者对于新旧更替与社会发展的反思,引发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主题更为深刻。 文章构思以小见大。作者用自己“故乡的桥”的变迁作为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通过桥的变迁 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座桥映照出整个中国,围绕桥的变迁写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 化。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0 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 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 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 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6. 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 气氛。 B. 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 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 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 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 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答案】16. B 17. D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②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错,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 的理解与信任。 故选 D。 参考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 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早晚都会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 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 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 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 害可敬的人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wū)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 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 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既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 又可以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样对付这件事情?”荆轲说:“希望得 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 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 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才得以 听闻(您的)教诲!”于是就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 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课内翻译 18. 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答案】(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 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2)到了秦王宫殿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改变,受到惊吓而害怕,大臣们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看秦武 阳,对他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字有:有益于君,状后,对您有好处;鄙,意动,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 国家。 (2)关键字有:陛下,宫殿的台阶下;怪,意动,认为……奇怪;顾,回头看;谢,谢罪。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 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 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 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 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 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 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 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 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徒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车驾幸瘦渊,召还,为大内都 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 三年,卒。 (选自《宋史·李重贵传》,有删改)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 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 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 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 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 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 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 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20. 翻译。 (1)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2)“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 【答案】19. A 20. (1)镇上有成群的盗贼,认为他还年轻,谋划半夜入镇抢掠。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 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 (2)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见陛下?”太宗认为他说得好,取出御剑赐给他,又多次派遣使 臣慰劳。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错误。由原文“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可知,太宗即位前就 已经招揽他来身边。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以,认为;劫钞,抢掠;课,督促;溃去,溃散逃离。 (2)关键词:善,认为……好;累,多次;抚劳,慰劳。 参考译文: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体貌魁伟,善于骑马射箭。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很被亲近信任,王审琦把 外甥女嫁给他,补为合流镇将。镇上有成群的盗贼,认为他还年轻,谋划半夜入镇抢掠。李重贵得知这一 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太宗还在王府时,就知道他英勇干练,将 他召至帐下。太宗即位后,升迁为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兼在河州刺史,改任为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 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任卫州团练使。尚未赴任,适逢命五路讨伐李继迁,以李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以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趁机上言:“贼寇住在沙漠之中,追随水草游牧,没有固定住所,方便战斗, 有利则进,不利则逃。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很盛,不会前来迎战,并且会谋划远远逃走。 我们若想追击则人马乏食,若想坚守则在当地没有坚固的营垒。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见陛 下?”太宗认为他说得好,取出御剑赐给他,又多次派遣使臣慰劳。不久诸将果然没有立下大功。等到军 队归来,任命他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封本州防御使,改任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向南入侵,议定屯兵杨疃,张凝率领先锋部队遭遇敌军,李重贵率策应军队与敌激战, 保全军队而返。范廷召从定州前来,遇到契丹军队交战,康保裔大阵被敌军破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 腹背受敌,从中时直到寅时,奋力拼杀,敌军才退去。当时诸将的兵力颇有丧失,唯独李重贵与张凝保全 军队回到驻地。张凝评议上奏将士们的功劳,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 呢!”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许他。 第二年春天,凭借功劳晋升官阶增加食邑,改任贝州知州,征召至朝廷慰问,又派遣到州。当年冬天, 改任为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因病奏请回京治疗,痊愈之后,连任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任冀州 知州。景德初年,皇帝亲临澶渊,征召他返回京城,任大内都部署。第二年春天,出任郑州知州,因病重, 授任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任左羽林军大将军退休。大中祥符三年,去世。 四、现代诗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嘹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 年 6 月 24 日美国密西根州 2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塑造了期盼落叶归根并希望与祖国生死相依的爱国青年形象。 B.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写诗人想象回到祖国怀抱的坦然,把祖国当作自己最圆满的归宿。 C.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望透”一词写出诗人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展又不得回归的苦痛。 D.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用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意象写出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22. 想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该诗的想象是超现实的。请结合诗句的相关内容从修辞、内容两方 面说明作者的想象是怎样做到超现实的? 【答案】21. C 22. 修辞方面,“长江”“黄河”是母亲的象征,象征着祖国母亲,“睡整张大陆”是 夸张的手法,这里把长江与黄河的声响当做安魂曲,这番独特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独特味道,使诗歌中 意象的特点超出了事物的现实特征。内容方面,“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是一种多么豪迈的情 怀啊,死亡是痛苦的,是可怕的,诗人在诗歌中却将其想象成一种满足,这是超乎于常理的,增强了诗歌 的美。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C.“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展”属于过度解读,此处只有对新生中国的憧憬。 故选 C。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修辞、内容两方面说明作者的想象是怎样做到超现实的。 这首诗是 1966 年作者在美国密西根州写的。羁旅漂泊的生涯使得余光中的怀乡病日益深重,该诗表现的便 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诗人把祖国比作一张“最纵容最宽阔的床”,希望自己死时能“坦然睡 去”,这实际上是把祖国当作是人生最终的也是最圆满的归宿。 该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超现实的想像。修辞上,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长江”“黄河”是母亲的象征, 象征着祖国母亲;诗人想像自己的身躯异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运用夸张手法,所寄寓的意 思便是全身心地融入祖国,彻底地拥有祖国;诗人还把长江与黄河的声响当做安魂曲,这番独特的比喻, 增强了诗歌的独特味道,使诗歌中意象的特点超出了事物的现实特征。 内容上,前 8 行以“安眠”为主要意向,把死亡视为一种憧憬、一种满足,死亡是痛苦的,是可怕的,诗 人在诗歌中却将其想象成一种满足,这是超乎于常理的,增强了诗歌的美。 五、(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0.0 分) 23. 默写题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 雄浑。以“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3)《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 (4)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荆轲慷慨悲歌后送别 者同仇敌忾的神情。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万类霜天竞自由 (4). 粪土当年万户 侯 (5). 满载一船星辉 (6).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7). 丁香一样的颜色 (8). 丁香一样的芬芳 (9). 士皆瞋目 (10). 发尽上指冠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携、稠、竞、侯、斑斓、芬、瞋。 六、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0 分) 24. 下列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4 月 7 日,扬沙天气袭击我市,这提醒我们必须保护好现有的植被,严禁乱砍滥伐,建立起_______沙漠 推进的生态屏障。 ②雪峰的红光映射到______的牧场上,形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③这首词中的“落霞明”一句衬出天宇的______,也渲染出暮景的绚丽,整个境界空旷而略带寂寥。 ④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______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A. 遏制 辽阔 寥廓 意气 B. 遏止 辽阔 寥廓 义气 C. 遏制 寥廓 辽阔 义气 D. 遏止 寥廓 辽阔 意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遏制”强调控制、禁绝;制止。“遏止”强调的是用力阻止。句①中说要建立起生态屏障来让控制沙漠, 而不是彻底阻止沙漠,故用“遏制”更好。 “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指立体的范围。“辽阔”指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指平面的范围。句②中 形容谢峰的红光隐射的牧场上,牧场应该是平面上的辽阔宽广,故用“辽阔”更好。句③说“落霞明”一 句衬天宇,“天宇”的特点肯定是立体的高远空旷,故句③用“寥廓”更好。 “义气”作名词,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义气”作形容词,指有这种 气概或感情。“意气”作名词,指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意气高昂”;也指志趣和性格,如“意气 相投”;还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闹意气、意气用事”。句④中依据“他遇事不够冷静, 甚至”,强调他做事由于主观偏激而产生了不好情绪,且“意气用事”为固定搭配,故句④用“意气”更 好。 故选 A。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激活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还可以解放人力。 B. 作为拥有 10 亿用户的超级平台,微信一直看作是可以扭转电商格局的选手,而其电商生态到底有多大 势能、去中心化逻辑会让电商产生多剧烈的化学反应,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将随着微信商品搜索的开放而 逐渐浮出水面。 C.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发现,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所以,要多 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D. 观众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的 基本判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语句强调的是“激活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后一分句是递进的内容,所以应与“解 放人力”前后互换。 B.成分残缺,应在“看作”前面加上“被”。 C.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故选 D。 2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 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 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 品。B 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C 项,“呼吁”用于请求援 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 “欢迎”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是一个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 写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故乡的低语、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 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27. 本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28. 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 【答案】27. “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我的舍弟”重复了,改为“我的弟弟”或删掉“我的”。 28. 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 【解析】 【分析】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1)“我……惠存”错误,“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此处是说自己保存,谦敬不当,可以改为“保存”。 (2)“我的舍弟”错误,“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前面的“我的”重复,可以删除“我的”,或改为 “我的弟弟”。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能力。 结合语境可知,这段抒情文字的中心词是“故乡”,所以考生要回顾有关“故乡”或“思乡”的诗句。 分析画线部分,“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由此可以确定仿写的句式是“是……(诗人名)…… (特点)的‘……(诗句)’”;第一处诗人名要对应“李商隐”,应为三个字,第二处对应“缠绵”, 要填写特点,双音节形容词,第三处是诗人诗句的内容,对应“巴山夜雨”。 七、写作(60.0 分) 2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人们徜徉在馨香的荷塘、故都的秋色、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与自然对话时,总能感悟到人 生的志趣,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然带给你的生命启发!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亲近自然 不知从何时起,春游秋游的目的地就锁定了市郊的某一片山水,于是每每总会有那些将手机笔电武装 到牙齿的同伴怨声载道。同样不约而同的,每次的动员会上,老师们总免不了那句“放松一下,难得有机 会亲近一下大自然”。 置身钢铁森林的环绕之中,我们被推着跟着生活流向前走,有些浑浑噩噩地度日。也许这样的生活状 态长久下去,我们某日或许会发现醒来的自己身背坚硬的甲壳,变成那只《变形记》中外强中干的甲虫。 于是我们难得地走入自然,将种种桎梏抛在身后,全身心地体味感悟蕴藏于大自然的智慧,牢记自己 的人生道路究竟缘何出发又将指向何处最重要的,以无比渺小的我们的目光,去仰视造物主之无尽宝藏。 曾经去过海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蜈支洲岛的那一片美不胜收:蓝天、碧海、沙滩……也许在这一方 天地面前任何语言都未免显得贫瘠。还有那里的人们:他们像原著民一样生活,嘴里令人感觉异样地嚼着 槟榔,衣着上沾染着像是洗不透的污浊,黝黑的面容似乎也让人几许不快。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可以被我们 随心所欲定义为落后不开化的人们,让这片海域保有着自诞生之日起的蔚蓝,令这个算不上与世隔绝的岛 屿依旧留存着令我们心驰神往的东西。也许,将恣意染指视作不可触碰的禁地,从来不是什么落后。 也曾到过上海,高楼耸立,灯火辉煌,人类建造者的杰作。可我真正记住的是黄浦江,一条承载了有 关这座城市的一切幻想与现实却混浊得与泥浆无异的河流。我不知道这混浊之上船只泛滥到以至浮夸的灯 火,与背景中无不突兀的高塔们是如何让那么多人对外滩抱有种种不可名状的憧憬,我只知道为了卖弄不 惜将自己的生命之源玷污之举不啻为亵渎。“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没多少年前,那个“水手”这样唱 着。 朋友暂住大堡礁,向世界介绍这里的美丽。曾经这份“世界上最惬意的工作”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我在想,也许这工作真正的惬意不仅在于玩乐之间的闲适,更多的,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 怀着自然之子的景仰,在远离人群之中找回自己,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地呼吸。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则材料作文紧紧扣住我们学过的课文,通过课文引领,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聆听自然、感悟 自然,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能力,是一则非常不错的作文题目。《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 《赤壁赋》……都是情与景的共奏。那月下的荷塘抚慰了朱自清并不宁静的心灵,那故都的秋味是郁达夫 永远的眷念,而地坛角落里那自在生活的花草虫蚁则启迪史铁生重新找到生活的动力,月下的赤壁让豁达 的苏轼更加洒脱……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 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 有所感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因此在写作本文时,不能仅仅 描写自然景观,更要寓情于景,有所感悟。 【立意】1. 自然,需要用心灵感悟; 2. 与一片秋叶对话; 3. 感恩自然,拥抱生命的原初。 【素材】1. 我轻轻地把手放到一棵树上,抚摸着它,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种,但是我知道,它经历过风霜, 它们在它的躯干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不在乎地上是否有虫,不在乎是否会弄脏衣服,我靠树而坐,单手 抱着它,仿佛抱着母亲一样。我从未有过如此平静的时刻,学习、家人仿佛都已消失,整个世界只有我和 这片宁静的树林,微风轻抚着我的脸庞,就像和蔼的母亲轻抚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 心灵上的对话,它抚平了我的愤怒、无奈、悲伤……一切都归于平静。 2. 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滋养的万物对话,是一份独享的孤寂。但这份孤寂,却不带一丝的落寞和悲戚。 形影相吊间,心,却被充盈的满满,满满。春天五彩缤纷的花是你的红颜,夏天清雅高洁的荷是你的知己, 秋天漫天斑斓的叶儿与你齐舞,冬天晶莹剔透的雪儿同你相伴。即使一滴雨,一缕风,即使一棵草,一粒 尘,也会在生活的每时每分中灵动。 3. 自然是哲学的。初春,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中,仿佛只有“苍翠欲滴”才配得上眼前的这片景色。“绿意 正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地面上那片倔强的小草最好的写意。这片刚冒新芽的小草儿,像一个 个保卫边疆的战士,展现出一派“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即使是路人一再踩踏,它们也会坚强地挺起 来。这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正是自然哲学最好的命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