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统一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0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 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 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 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 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A 项,“愆”应读“qiān”; C 项,“偃”应读“yǎn”; D 项,“通”应读“tòng”。 故选 B。 【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 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当仁不让”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主动 承担”;“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 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第一句中,从语义来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应该做 的事,故应使用“义不容辞”。第二句中,前面已经说明“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故后面应是说“教育子女” 是父亲的责任,使用“责无旁贷”。第三句中,强调“出国演出任务”是“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 团”应当承担的事情,使用“当仁不让”。故选 C。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 等。比如本题中的三个词语,“当仁不让”强调“积极主动”,“责无旁贷”强调“责任”,“义不容辞”强调“道义上”。 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 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 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 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 的位置上。 B.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 机组成部分。 C. 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 的呼唤。 D.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 很好地传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偷换主语,语序不当。第一处错误:偷换主语,“成为”的主语不应该是作者,应在“成为”前加上“使 之”;第二处错误:语序不当,应该先寻找其叙述的价值,再将其信手拈来。 C.成分残缺。“是”的宾语残缺,在结尾处加上“的结果”。 D.搭配不当。“提笔忘字”只有一面,而“能否很好传承”是两面。 故选 A。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 子》《庄子》等。 B. 元杂剧剧本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C.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纺徨》和《故事新编》,《孔乙已》和《祝福》都选自《彷徨》。 D.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的主人公是桑地亚哥;《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俄国 小说家契诃夫,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孔乙已》和《祝福》都选自《彷徨》”错。《孔乙己》节选自《呐喊》。 故选 C。 5. 下列加划线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姬(jī) 鲰生(zōu) 以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跽(jì) B. 樊哙(kuài) 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眦尽裂(cĭ) C. 玉玦(jué) 参乘(chèng) 切而啖之(dàn) 不胜杯杓(bēi) D. 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q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B.“目眦尽裂(cĭ)”应为“目眦尽裂(zì)”; C.“参乘(chèng)”应为“参乘(shèng); D.“从百余骑(qí)”应为“从百余骑(jì)”。 故选 A。 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贰于楚(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军) B.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亡郑以陪邻(增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D. 若不阙秦(侵损) 以乱易整(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D 项,易:替代。所在句子译为:用分裂来替代团结一致。 故选 D。 7. 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于臣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沛公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军 D.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行李之往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比;介词,对。 B.动词,做;“为……所”连用,表被动。 C.动词,驻扎;名词,军队。 D.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 D。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不阙秦,将焉取之。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聪明、明智;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振”通“震”,恐惧。 故选 B。 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她们的名字深寓着作者 “原应叹息”的叹惋。 B. 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然而却历经劫难, 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 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留,但是读者透过 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 D. 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人物 命运一目了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情节内容及手法的赏析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在 平时的阅读中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手法特色、主题思想等,要养成细读文本的好习惯,要 理顺清楚文本中人物的关系,小说手法的运用及艺术特色是重点要掌握的。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 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人物安排错误,应该是“甄士隐和贾雨村”。故答案选 C。 10. 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 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 是宝玉要了锁看。 B. 在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果敢决断,赏罚分明,有条不紊,行事大方,她的管理才能表 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发挥才智、树立威权的开始。 C. 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 杯(注: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 D. 贾府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 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最后正式赐名为“大观园”。大观园楼阁中,贾元春 极爱怡红院和蘅芜苑,次爱潇湘馆和浣葛山庄/稻香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D.“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错。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将“天仙宝境”改为“省亲别墅”,一是不想 如此张扬,二是为了纪念此次省亲,并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之意。 故选 D。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 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 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 “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 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 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 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 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 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 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 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 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1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了春天。 B.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C. 诗中的“细叶”之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D. 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12. 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句“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B. 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C. 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D.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13.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D.“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强加因果。“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的实际原因在文 本第 3 段,“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而且青“更为单纯, 凝净,清醒,永久”,故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A.“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曲解文意。原文说“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很少”不代表“不可能”。 C.“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曲解文意。本文第 3 段首句已明确“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相近” 不属于“同一种颜色”。 D.“青不能用来形容柳”以偏概全。原文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说明青能够 用来形容柳。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青冥浩荡不见底”中的“青冥”是指“天空”,此处的“青”是指蓝色。 故选 C。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 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踦:依靠。 B.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进乎.技矣 ②依乎.天理 B.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①吾见其难为. ②怵然为.戒,视为止 D. ①方今之.时 ②臣之.刀十九年矣 16.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 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 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 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 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 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 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 《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 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答案】14. A 15. C 16. C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膝之所踦”的“踦”应解释为“支撑,接触”。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相当于“于”; B.连词,表转折,但,却; C.动词,做;介词,因为; D.助词,的。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作为目标,即把解牛 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故选 C。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 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 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 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 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 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 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 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 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 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 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 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 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 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四、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 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 (3)曾皙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_________。 【答案】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为国以礼 (4). 其言不让 (5). 童子六七 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长、毋、让、童子。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 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 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 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 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 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 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 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 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 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 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 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 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8. 王熙凤的出场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19. 你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赞美黛玉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 20. 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 【答案】18. 出场的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用: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制造悬念,增添阅读兴趣。 19. 第一问: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扬了贾府的其他姐妹,显示了她的巧舌如簧和八面玲珑。第二问: “忙”字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20. 不是。其用意一是表现自己的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的地位。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根据原文王熙凤出场时是先听到了她的笑声,答出出场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从结构、 人物等角度分析作用。别人敛声屏气,她却能如此张扬,一见在贾府地位之特殊,二可示其性格泼辣。黛 玉的心理活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也制造了悬念,增 添了读者阅读兴趣。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一问根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等句可知,凤姐的这番话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自表扬了贾府的其他姐妹,显示了她的巧舌如簧和 八面玲珑,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第二问“忙”字写出了王熙凤情感态度转变之快,也写出了其转变的原因所在——贾母说“我才好了,你 倒来招我”,可见其先前“用帕拭泪”并非真心,而是刻意逢迎贾母,暴露了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并不是希望黛玉回答。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意在表现自己的热情,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对黛玉的关心, 向黛玉献殷勤。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意在炫 耀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是与众不同的,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1. 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个语义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③《左传》善于描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句式变换的能力,句式变换主要有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变式句和常式句互换,此 题属于短句变长句,基本是下定义的形式,下定义的题目要首先明确格式是“种差“+“临近属概念”。答题 时首先根据材料要找到这两个要素,然后把临近的属概念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此题临近的属概念是“文 学作品”,抓住句子的主干“《左传》是文学作品”组织句子,然后将其它的句子按顺序排列作为句子的定 语。 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 2017 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其中语文科目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 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这种变化 更注重“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对于这些变化,广大师生有赞赏,有质疑,有困惑…… 请根据材料,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这次高考语文科目的某一点调整及其意义阐述你的认知和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值得期待的开端 近日,高考语文考纲修订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考查内容中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 识”,无疑是对改革方向的一种指引。高考愈发重视人文素养是好的信号,但这种调整真正从考试层面发 展到对学生素质的切实影响要花费多长时间,其间涉及的一系列相关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调整如何完善, 我们在短时间内恐怕得不到答案。指望立竿见影式的成效固然不现实,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考纲修 订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端。 中华古代文化曾令世界为之目眩神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文化似乎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前期 的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教育理念偏重科学素养,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精神层面的需要。高考考纲修订在文化自 信稳步提升的今天顺势出现,呼唤人文素养的回归。 高考因其人生分水岭式的重要地位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注意力,分数即王道的大背景下,纯粹出于享受 “拥毳衣炉火”式的古雅意境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人毕竟只是少数。长此以往,历史的馈赠被信息爆炸 时代的新鲜事物冲淡,曾经的“常识”不再被广泛知晓,古代文化这座恢宏的圣殿未免日趋荒凉。将之列 入考纲,方式虽简单粗暴,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涉及高考,学生自然会主动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即使 刚开始免不了机械背诵囿于“纸上谈兵”,掌握的知识是不会令人失望的。长期的练习可以成为某种程度 上由“技”入“道”过程,量的积累带来质的改变,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标。考纲修订 只是开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会有人因为这次调整发生更积极的变化,当这项决定影响的是高中生这一 人数庞大的群体,蝴蝶的翅膀这小小的扇动未尝不能引发一阵飓风,甚至将其威力延伸到未来。 人文素养的回归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会范围内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经典 咏流传等相关活动获得更高出镜率的同时,教育领域也在探索适宜的道路。宏观的有推广经典诵读、高考 改革,微观的有清华大学重建文科院系,这些都是庞大教育体系下逐步发生的转变。单纯的考纲变化的确 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提升,但它可以作为诸多“小流”之一,参与“成江海”的过程。任何变革取得成效 都需要时间,我们应当有耐心等待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近几年来高考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趋势明确的变化,若考纲修订并非浅尝辄止,而是作为一系列评价 体系、教育理念改革的先导出现,那它就是一次大胆而不失谨慎的尝试,无论短期内直接效果如何,都会 为相关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作为考生,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忘改革的初衷,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来参与创造考纲修 订这一开端后更值得期待的未来。多年以后高考或许不再刻骨铭心,这时的收获却会追随我们,成为这段 时光的慷慨赠礼。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兼有时评性质,所给材料与考生密切相关,谈的是考纲中语文科 的相关变化,文题要求考生“就这次高考语文科目的某一点调整及其意义阐述你的认知与理解”。 1.分析任务 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调整及其意义”“阐述”“认知与理解”。由“调整及其意义”可以看出, 命题人要求考生从正面谈考纲变化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考生应从正面肯定考纲的变化;“阐述”“认知与 理解”提示考生,此次作文的文体应选择议论文。 2.分析材料 从材料本身来看,强调了语文科的两点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考生写作时可以从这两点中选择一点来谈看法,如,针对第一点,可以谈对“适度增加阅读量”的看法, 也可以谈信息时代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第二点,可以谈传承传 统文化的必要性,也可以谈考纲这一变化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另外,考生也可以综合谈对这两点 变化的理解和认知,如谈一谈增强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对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等。 本作文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 “考纲”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 也不存在障碍。对考纲的改变做了积极有意义的探讨,可以指出“高考考纲修订在文化自信稳步提升的今 天顺势出现,呼唤人文素养的回归”的本质意义。文章实例要充分,说理要透彻。尤其在说理之外带有情 怀。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我们惊喜于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种种方便与快捷,但一些有责任心的专家们却对此表示 深刻的忧虑。语文考纲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加强阅读的重视。不过也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学生 课业负担本已繁重,没有时间去读,其实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时光的车轮已经碾过一时代,青年书 友们或者更多人喜欢用电子设备轻便阅读,也有偏爱传统者继续捧着书卷细嗅书香,无论用什么方式阅读, 都可以得到书香如故。 【立意】(1)愿书香如故; (2)腹有诗书气自华; (3)读书可以使人增知,长智,提雅; (4)让语文深入人心,让阅读成为习惯。 【素材】(1)我赞成适度增加阅读量。书是每个人最好的良师益友,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好书更是胜过颜 如玉、黄金屋。它是支持我们人生成长的不竭源动力。毫无疑问,对于书籍的阅读,至今仍然是人们获取 知识,增长智慧的最主要方式。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 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然而至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子传媒的普及,尤其是 电视荧屏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巨大冲击,调查显示,现代人花在书籍阅读上的 时间已经大大的不如从前了,尤其是青少年阅读的乐趣,好像正在越来越远的梳离于他们了。 (2)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的歌星、影星比作家、诗人多,大部分学生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远不及 他们看电视、上网玩儿游戏的时间,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自觉去课外阅读,多半是老师要交阅读笔记、写 作文档,或是家长一再强调才会去阅读,即便是阅读,大部分学生对武侠、娱乐杂志等休闲类书刊感兴趣, 而忽视一些很好的名著。 (3)在地铁上,公交里,可以掏出手机看一看艾萨克森笔下的乔布斯,追寻他的创业之路,问一问微软创 始人比尔盖茨,体会他对成功的理解和感悟。早餐时可以打开电脑播放一个听书软件,细细聆听播音员对 经典著作的见解与感受。在这种短暂而又双手并不自由的情况下,这样的阅读让我们抓住分分秒秒,与经 典著作来一个邂逅。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沏上香茗,伴着轻音乐,打开书卷嗅书香,或是随着塞林格守 望麦田,或是随着简爱追求幸福。 (4)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意味隽永的诗句, 在古朴的文字中焕发着光彩,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精神与心灵的艺术之美,而这种美却恰恰需要阅读来 品味。 阅读使文字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 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我们无 力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深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