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西贵州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5月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广西贵州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5月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Word版附答案)

ID:696930

大小:273.5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秘密★启用前 西南名校联盟 2021 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 文科综合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 24.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 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争频繁的乱世时期 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D.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25.图 4 是考古发掘出土的西汉皇家行宫建筑内墙所用陶砖,长 31cm,宽 25cm,厚 3cm,表面所刻文字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无)饥人,践此万岁。对 于这一陶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统治者治世渴求 B.有利于研究西汉制陶业 C.是西汉典型的文献史料 D.有利于研究西汉宫廷建筑 26.图 5 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7.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发生在图 6 所示时空的经济现象是 A.“朝贡贸易”“海禁”政策并行不悖 B.商业市镇和商帮开始大量出现 C.开始在边境设榷场与少数民族互市交易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迅速发展 28.新疆建省(1884 年)后陆续在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 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 30 万斤增加到 70 万斤,且每年有 50 万斤被英俄商人贩卖出国。此 现象表明 A.新疆地区小农经济崩溃 B.当地政府重视经济开发 C.新疆沦为英俄的殖民地 D.新疆的工业化进程加速 29.1929~1931 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主持者曾认真思考过姓氏、婚姻和家 庭的存废问题,最终结果是将新文化运动以来强调的男女平等、肯定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主 义等原则法条化。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宗法制度瓦解 B.家国同构观念增强 C.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D.家庭观念顺时而变 30.中共中央在某一时期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了抗日人民政权的选举 政策:“凡年满十八周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主、男女、信仰、党派、 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其 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该政策 A.推动土地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B.是中共自主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 C.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迅速提高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觉悟 31.《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 12 万公斤”和“一 棵白菜 500 斤”等文章。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32.公元前 432~429 年,雅典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是犯罪行为。 该法案通过后,普罗塔戈拉被告上法庭并被驱逐出雅典,而苏格拉底以“蛊惑青年罪”被判死刑。 这主要表明当时雅典 A.陪审法庭审判结果存在不公 B.野心家企图谋求更多的权力 C.非理性精神能获得广泛认同 D.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城邦利益 33.下表是 1775 年世界部分地区劳动者日均工资状况: 据表可知,这一状况 A.展现世界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B.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新 C.导致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高涨 D.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 34.《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主要反映 了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 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 C.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 35.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和战略武器的部署,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频 繁进行各种名目的军事演习,增加航空母舰、远程轰炸机及核潜艇在西太平洋的活动。2021 年 3 月 12 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举行首次“四边机制”领导人视频峰会。美国的这 些举动主要旨在 A.封锁并孤立社会主义国家 B.改变其外交战略的重心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D.维护并扩大其霸权范围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必考题(共 7 小题,共 135 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6 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 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 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 30%~45% 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 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 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 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 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 1440 年 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0 年 10 月~1911 年 4 月,中国东北发生了严重的鼠疫。鼠疫发生后,北京成立了 京师防疫局,奉天省成立了奉天防疫总局和省城防疫事务所,下设医务部、埋葬部、检诊部、 隔离部、消毒部等部门,省内各厅、县署相继设立各种临时防疫机构 630 余处。清陆军部制 定了《陆军部暂行防疫简明要则十条》,与防疫总局的《东西各种防疫成法》同时印发给下 属各部门执行。奉天省又制定《奉天防疫事务处订定临时防疫规则》和《百斯笃预防及消毒 法》。东三省总督锡良电饬各州县每天将鼠疫详情数据及时上报,清政府暂停了来往关内外 的交通并在山海关设置检查所对南下人员留住 5 日。因疫死众多来不及掩埋,东北当局要求 将尸体火化并对各处严格消毒、奖励捕鼠并对防疫不力的官员进行撤职。辽阳绅商自发组织 防疫所,所需经费自行解决,办事员也不领薪水;长春的商家为防疫积极募捐,约四百余家 共捐洋两千元。 《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鼠疫内容,普及预防鼠疫 的相关知识。 1911 年 4 月 3 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清政府的倡导下在沈阳召开,大量受聘于清政府参 与防疫的外国医生参与。 ——摘编自焦润明:《1910-1911 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大规模传播的 原因。(1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政府的鼠疫防治措施,并说明这次鼠疫防治的影响。(12 分) 42.(12 分)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 以下是方志远著《国史通鉴》丛书部分书名,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及明清卷还在整理之 中。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给即将出版的后续著作拟定一个书名,并说明拟定的 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12 分) (二)选考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请考生在第 43、44 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 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是消费资料供给制的结果。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 统包,以低租金形式分配。由于排斥市场机制,这种制度难以使得住房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发 展。到 1978 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期的 4.5 平米下降到 3.6 平米,城镇缺房户占当 时城镇总户数的 47.5%.1980 年 6 月,国务院宣布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准许私人建房购买 公房。1982 年,国务院批准郑州、沙市、常州、四平开始“三三制”试点:个人支付 1/3,其余 2/3 由地方政府和职工所在单位补贴购房。1986 年,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把提租补贴作 为住房改革的基本环节,提高工资,变暗贴为明补,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通过提高租金 促进售房,从 1988 年开始,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80 年代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9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 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 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 8 千多人增至 8 万多人, 各类运输机到 1945 年 8 月已达 629 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 到约 200 人,飞机增至 30 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 659 架(含中 航 30 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 85643 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 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 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6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文庆,新加坡著名医生、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1921 年受陈嘉庚之邀,任私立厦门 大学校长。在其主持下拟定的《厦门大学校旨》强调“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精神··一方面研 究学术,以求科学之发达进步,一方面建造文化,以催促社会之进化改良,使得我国得为发 达科学,树立文化之国家,而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之地位”。他指出“人材之良否,端视其人格 如何”,将厦门大学校训改为“止于至善”,以培养学生“人人为仁人君子”。他亲自绘制厦大校 徽,制定、修订校内组织规章及《学生通则》《本科学则》等重要规则。调整学科设置,大 力引进名师,推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创办国学研究院,私立时期厦大重点建设的教育学、 生物学、化学、商学、国文、法学等学科,后来发展为该校强势学科,跻身国内学术研究前 沿。他主持办学 16 年,与私立厦门大学相始终,造就人才千余人,是我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教 育家。 ——摘编自张亚群:《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文庆办学思想的主要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文庆办学活动的文化贡献。(8 分) 2021 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24 答案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A B D C A C B A D 【解析】 24.A 选项中“无治主义”是指道家,道家学说适用于战乱后休养生息阶段,社会经济恢复发 展时期,不是战争频繁的乱世,故 A 错误。B 选项中“德治主义”是指儒家,儒家在战 国时期政治实践乏善可陈,而非实践充分,故 B 错误。“法治主义”是指法家,法家思 想 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理论来源,故 C 正确。D 选项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 道家和儒家在当时与社会发展趋势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故 D 错误。 25.材料中文字内容是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的颂扬之词,表达一种美好期盼和愿望, 是统治者力图实现的目标,故 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文物属于汉代陶器,包 含了西汉陶器制造的许多信息,故 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文献史料是指记载在某载 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此文物只是宫廷建筑内墙面用砖,虽有文字,但却与 文献史料存贮知识的功能存在出入,故其属于实物史料,不是典型的文献史料,故 C 说 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因此选 C;根据材料“西汉皇家行宫建筑内墙所用陶砖,长 31cm, 宽 25cm,厚 3cm……”可知,此文物可用于研究西汉宫廷建筑,故 D 说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 26.从该图中路府州县、监司、文官知州、通判副属等关键词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 地方机构的设置。北宋地方机构如此设置主要是吸取中唐五代以来大量设置节度使所带 来地方统治问题的教训,A 选项说是隋唐以来,夸大了时序,故 A 错误。“安史之乱” 后 的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长期存在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北宋如此设置,就 是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而且实际效果显著,故 B 正确。北宋地方机构如此设置有分化事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13 页) 权、相互监督的作用,但地方机构设置,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权力,故 C 错误。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制度因素是北宋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政治、经济、 军事等制度设计和运营引发的,不只是地方机构的设置,故 D 错误。 27.明朝推行的官方经济政策有“朝贡贸易”“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故 A 正确。商 帮 是在明朝开始出现,但商业市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故 B 错误。北宋时已经设榷场 与契丹、党项等民族政权进行互市贸易,而非始于明代,故 C 错误。明代中后期资本主 义萌芽在江南纺织业等行业中已经出现,但发展缓慢,而非迅速,故 D 错误。 28.材料主要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小农经济的作用,但“小农经济崩 溃”表述太绝对,故 A 错误。清政府在新疆设省,并在一些地区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 生产,说明政府重视边疆经济发展,故 B 正确。C 说法不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故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蚕桑生产与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 D 错误。 29.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立法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些原则法制化,这不能 体现传统宗法制度的瓦解,故 A 错误。材料强调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主义,实际上是国 大于家,而非家国同构观念增强,故 B 错误。虽男女平等的主张已经提出并被法制化, 但在当时尚未实现,故 C 错误。据材料“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主义 等”可知颠覆了男尊女卑、重视血缘家族的传统观念,能够反映家庭观念的时代变迁, 故 D 正确。 30.“土地革命”时期是 1927 年国民党背叛国民革命到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这 一 时段,题干中明确抗日根据地,因此该指示的发出时间已是抗日战争时期,故 A 错误。 中共自主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在土地革命时期成立苏维埃政权就已经开始了,故 B 错误。 材料中所规定的抗日人民政权的选举政策和组织形式,明显有利于团结敌后抗日根据地 的抗日力量,故 C 正确。材料中的选举政策仅仅是规定,并没有涉及宣传动员群众,更 不能直接反映实施之后的结果如何,故 D 错误。 31.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题干材料可知,这些现象发生在“大跃进”时期,缺 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导致“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原因,故 A 正确。农村生产合作社的 建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发生在 1953~1956 年,故 B 错误。人民公社 化 运动变革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大跃进”运动调整的是生产力,故 C 错误。过渡时期 总路线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即 1949~1953 年,而“大跃进”运动发生在 1958 年,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32.材料体现的是在雅典公民大会通过法案之后,陪审法庭才对苏格拉底、普罗塔戈拉等自 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审判和惩罚,可知陪审法庭是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司法审判,不能 体现出陪审法庭审判不公,故 A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通过的法律内容和陪审法庭按 照法律规定执行司法审判,未涉及野心家的相关内容,B 项与题干无关,故 B 错误。从 材料中雅典通过的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 可 知法律内容带有排斥自然科学、崇拜超自然现象的迷信色彩,属于非理性精神,法律由 公民大会制定,并由陪审法庭执行,而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代表雅典大多数公民的意愿, 故 C 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个人利益与城邦利益的关系,故 D 错误。 33.1775 年的世界,英国刚开始一段时间工业革命,材料里的其他地方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近代工业化尚未开始,工业化无从比较,故 A 错误。据材料,1775 年英国劳动力价格远 远高于其他国家,抬高了英国工业制品的成本,这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用新技 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因此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新,故 B 正确。西方国家 殖民扩张在新航路开辟后就普遍进行,故 C 错误。近代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并对东方进行 广泛殖民活动,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然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 成时期,故 D 错误。 34.从材料“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为 实 现政治民主需要发展生产力,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使命,故 A 正 确。材料体现了生产力对无产阶级民主和实践程度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需尽可能增加 生产力,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没有涉及阶级斗争等政治方面的内容, 故 B 错误;材料中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可以看成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 度和政治统治,可以看成上层建筑,C、D 虽表述无误,但与材料关联契合度不大,故排 除 C、D。 35.封锁并孤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外扩张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维护霸权, 获取利益,故 A 错误。改变其外交战略的重心是表现,而非美国在亚太扩张的主要目的, 故 B 错误。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材料信息不符,美国的这些举动是不利于亚太地 区的和平与稳定的,故 C 错误。由材料“美国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和战略武器的 部署,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频繁进行各种名目的军事演习,增加航空母舰、远程轰炸机 及核潜艇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等可知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推行单边主义,扩大霸权主义范 围,故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7 小题,共 135 分) 41.(25 分) (1)(13 分)特点: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危害特别大。(答出一点 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原因:各地经济联系密切,区域联系紧密;战争加速了疫情的传播;政府的危机管 理制度不健全,危机应对能力弱;民众的防疫意识淡薄;医疗技术落后,防疫能力弱。 (答 出一点得 2 分,答出四点得 8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2 分)措施:防疫机构健全,严控疫情上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注重疫情 知 识的宣传;加强国际医疗合作。(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 亦可) 影响:有利于迅速控制疫情,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政府公共卫生防疫管理能 力;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为后来公共卫生防疫提供借鉴。(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1346 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 法 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 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 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 30%~45%之间”“直到 1440 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可知, 中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危害特别大。 原因,根据材料一“1346 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英国 政 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 洁。1349 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 集 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范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 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结合时间 1346~1440 年,可知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规模传播的原因是各地经济联系密切,区域联系紧密;战 争加速了疫情的传播;民众的防疫意识淡薄;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应对能 力弱;医疗技术落后,防疫能力弱。 (2)措施,从“鼠疫发生后,北京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奉天省成立了奉天防疫总局和省 城防疫事务所,下设医务部、埋葬部、检诊部、隔离部、消毒部等部门,省内各厅、县 署相继设立各种临时防疫机构 630 余处”“东三省总督锡良电饬各州县每天将鼠疫详情 数据及时上报”得出防疫机构健全,严控疫情上报;从“辽阳绅商自发组织防疫所,所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0 页(共 13 页) 需经费自行解决,办事员也不领薪水;长春的商家为防疫积极募捐,约四百余家共捐洋 两千元”得出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从“《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等著名报 刊开 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鼠疫内容,普及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得出注重疫情知识的宣传;从 “1911 年 4 月 3 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清政府的倡导下在沈阳召开,大量受聘于清 政 府参与防疫的外国医生参与”得出加强国际医疗合作。影响,从“ 1910 年 10 月~1911 年 4 月,中国东北发生了严重的鼠疫”可知东北鼠疫持续时间不到一年,鼠疫迅速得到 控制得益于防治及时,疫情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疫情防控是政府公共卫生管 理能力的表现,有益的经验有利于增强政府公共卫生防疫管理能力;从“《盛京时报》 《大 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鼠疫内容,普及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 可 知舆论宣传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结合现实,可知为后来公共卫生防疫提 供经验。 42.(12 分) 示例:书名:《盛世气象:隋唐五代卷》(2 分) 理由:从已经出版的三本书来看,书名主要是从每一断代的总体社会特征入手进行 高度的概括;政治上,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科举制兴起并发展,制度创新能力 和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 发展,对外贸易海陆并举;文化上,兼收并蓄,三教合流,唐诗盛极一时;科技上,雕 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对外关系上,中外交流频繁,逐渐形成“中 华文化圈”。(8 分) 综上,盛世气象准确地概括了隋唐五代主要的时代特征,用它为书名更能吸引读者。 (2 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书名符合时代特征,语言表述准确,逻辑清晰,理由充分; 二等(9~5 分):书名大致呈现时代特征,语言表述简洁,有一定的逻辑性,能从不同 角 度陈述理由; 三等(4~0 分):书名不能体现时代特征,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理由不充分。 (二)选考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45.(15 分) (1)(6 分)特点:逐步推进,具有渐进性;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先试点后推广。(每 点 2 分) (2)(9 分)影响: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为后续的住 房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思路;进一步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出三点得 9 分,其 他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1)特点,“1980 年 6 月……准许私人建房购买公房”“1982 年……‘三三制’ 试点”“1986 年,提出把提租补贴作为住房改革的基本环节”“1988 年开始……”可推 出 特点一:逐步推进,具有渐进性;“由于排斥市场机制……”说明改革需要引入市场机 制, “国务院宣布”“国务院批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提出”说明这一时期依旧以政 府 主导为主,所以结合起来得出特点二:政府主导,市场辅助;“1982 年……‘三三制’ 试 点”“从 1988 年开始,分期分批”推出特点三:先试点,后推广。 (2)影响,这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材料涉及计划经 济体制下住房供给制的弊端、涉及城镇居民居住情况,涉及政府具体的改革举措。所以 可以从政府职能、居住条件、房地产发展、对后续改革等角度回答。 46.(15 分) (1)(9 分)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 资无法运进中国;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租借法 案》 适用于中国。(每点 3 分,任答三点得 9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6 分)历史贡献:为中国战区提供了大量物资,打破日军对中国的封锁;为中国抗 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 谊。(每点 2 分) 【解析】(1)背景,主要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入手分析。 (2)由材料“(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可知“驼峰航 线” 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战区提供了大量物资,打破日军对中国的封锁;由“为抗战的胜利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驼峰航线”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由“8 千多人增至 8 万多人”“空勤、地勤人员 85643 人”可 知,大量国际友人援华,尤其以美国人为主,所以“驼峰航线”还加深了中美人民之间 的友谊。 47.(15 分) (1)(7 分)主要特点:博集东西方文化之长;注重大学制度建设;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并重;重视人格培养。(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7 分) (2)(8 分)文化贡献:开创了厦门大学的校园文化传统,奠定了厦门大学的发展根基; 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发展,树立大学优良的建设范例;推动了国内诸多学科发展,培养了 一批杰出人才;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每点 2 分,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1)主要特点,“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精神……”可推出特点一:博集东西 方 文化之长;“拟定《厦门大学校旨》”“绘制厦大校徽,制定、修订校内组织规章及《学 生 通则》《本科学则》等”“调整学制设置”可推出特点二:注重大学制度建设;“求科 学之 发达”“建造文化”“教育学、生物学、化学、商学、国文、法学等”可推出特点三: 自 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他指出‘人材之良否,端视其人格如何’,将厦门大学校训 改 为‘止于至善’,以培养学生‘人人为仁人君子’”可推出特点四:重视人格培养。(2) 文化贡献,可从对厦大、对大学建设、对社会、对国家等角度分析。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