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考点研究:《外国小说欣赏》考点与高考真题对接 (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考点研究:《外国小说欣赏》考点与高考真题对接 (含答案与解析)

ID:696409

大小:0 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考点研究:外国小说欣赏考点与高考真题对接 考点: 1.叙述——(2019 年浙江卷)《呼伦河传》(节选) 2.场景——(2018 年江苏卷)凌叔华《小哥儿俩》 3.主题——(2020 年全国卷 2)葛亮《书匠》(节选) 4.人物——(2019 年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5.情节——(2020 年全国卷 1)(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6.结构——(2020 年浙江卷)(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 7.情感——(2019 年江苏卷)林斤澜《表妹》 8.虚构——(2019 年全国卷 1)鲁迅《理水》(节选) 【考点研究】 一、叙述 (一)叙述的特点 1.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身份视角:成人视角,孩子视角,知识分 子视角,女性视角…… 2.时空角度: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3.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4.与其他表达方式组合——叙述基础上议论、抒情;细节描写中的场景 5.选材——围绕主旨,正侧描写,剪裁,详略,引用名言…… 6.两种情节——欧·亨利结尾(强化情节),散文体小说(淡化情节) 7.情节结构(构思)(谋篇布局的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 以……话题引入、层层深入、选材、诗眼、时空角度…… 8.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9.修辞:比喻、拟人…… 10.语言风格:朴实,华丽,平静;文体(散文化:抒情,诗意) (二)高考真题对接——(2019 年浙江卷)《呼伦河传》(节选) 二、场景 (一)场景描写的注意点 1.要交代清楚场景的背景;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3.要写出气氛; 4.描写要有顺序。 (二)场景的作用 1、给全篇定调(指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 2、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三)“对照法”设计场景 1.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3.突显主题。 2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 的暗合。 3.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 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4.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 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5.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 摩。 (五)高考真题对接——(2018 年江苏卷)凌叔华《小哥儿俩》 三、主题 (一)多元主题 (二)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法 1.序幕的“抑彼扬此”与主题基调的奠定——人物出场方式 2.情节的“一波三折”与主题的悲剧意味——故事的精彩程度 3.浪漫主义手法对主题表达效果的加强——艺术手法 4.人物的性格品质对英雄形象的增益——人物形象 (三)常规突破口 1.人物显示主题 2.环境烘托主题 3.情节凸显主题 (四)高考真题对接——(2020 全国卷 2)葛亮《书匠》(节选) 四、人物 (一)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 1.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描写展示不同的人物的个性; 2.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3.善于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从不经意处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动态地刻画人物性格。 (二)高考真题对接——(2019 年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情节 (一)摇摆的作用 1.使情节曲折起伏,吸引读者。 2.控制节奏,使情节张弛有度。 3.每一个摇摆为下一个情节作铺垫。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揭示冲突,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暗示、揭示主题。 (二)高考真题对接——(2020 年全国卷 1)(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六、结构 (一)构思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3 (二)小说结构紧凑的方法 1.呼应(首尾呼应)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 2.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使文章结构严谨; 3.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4.场景的集中使文章结构严谨; 5.信件、诗歌使文章结构严谨; 6.用比喻也是简笔,避免繁杂的叙述,使文章结构紧凑。 7.设置悬念是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文章结构紧凑; 8.多次出现的事物,使文章结构严谨; 9.叙述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使文章结构严谨。 (三)“延迟法”手法的作用 1.突出/丰富人物形象; 2.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有波澜; 3.揭示小说的主旨。 (四)高考真题对接——(2020 浙考)(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 七、情感 (一)情感的处理的方法 1.节制胜于放纵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 的效果。 2.蓄势待发 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它不是像瀑布狂泻,而须像由一场又一场由细雨而涨漫的春 潮,在经过耐心的酝酿和铺垫之后,具备爆发与溃决的势头。 3.情感是情节运行的推动力 4.情感的双向流动 (二)高考真题对接——(2019 年江苏卷)林斤澜《表妹》 八、虚构 (一)虚构与真实 1.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2.把虚构自然地嵌入现实之中。 3.生活细节的真实。 4.环境与心理的真实 5.语言的真实 (二)高考真题对接——(2019 年全国卷 1)鲁迅《理水》(节选) 【考题对接】 一、(2019 浙江)萧 红《呼兰河传》 (节选):显性考点——叙述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①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②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 4 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 火黄的黄花。 ③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 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 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 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④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 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 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⑤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⑥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⑦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 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⑧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⑨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 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⑩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⑪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 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⑫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 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⑬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请个兽 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 醋。 ⑭冯至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⑮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 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⑯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⑰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 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 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 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⑱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⑲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 了。 ⑳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 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㉑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㉒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㉓冯至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 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㉔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 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 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㉕ 冯至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5 ㉖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㉗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 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 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 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㉘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 接受了。 ㉙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至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㉚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 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㉛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㉜冯至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1.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9 浙江)萧 红《呼兰河传》 (节选) 1.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 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解析】 (1)①材料句——“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 ②分析句——“我”(第一人称) ③结论句——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2)①材料句——“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 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 ②分析句——“故意”“笑”(孩子视角) ③结论句——文章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3)①材料句——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还有一棵倭瓜秧, 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 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②分析句——“实在好看”(叙述散文化);夹叙夹议(节奏舒缓);夏天、秋天(时间顺序) ③结论句——文章从“夏天”到“秋天”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4)①材料句——“从此那磨房里面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 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②分析句——“磨房”(场景);“见不着天日”“黑黑沉沉的”(细腻)。 ③结论句——文章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二、(2018 年江苏卷)凌叔华《小哥儿俩》:环境(场景) 小哥儿俩 凌叔华 6 ①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 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②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 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 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③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 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④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 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 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⑤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 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⑥“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⑦“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⑧“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⑨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 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 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 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 一顿吧。” ⑩“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⑪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 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 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⑫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 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 仇,跳着出去。 ⑬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 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 上。 ⑭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 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 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 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⑮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 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⑯“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⑰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 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⑱“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 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 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⑲“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 黑猫。 (有删改) 7 2.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3.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2018 年江苏卷)凌叔华《小哥儿俩》:环境(场景) 2.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③人际关 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治等。 【解析】题干问“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要求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环境中的社 会环境,关注的是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作答时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如“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 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小哥俩有学上,“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 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说明家有书房,经常看戏,尊重孩子,注重教育等。“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 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里 有厨子和后院,说明经济状况良好。“‘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 吩咐厨子。”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治。从文中小哥俩的言行看,小哥俩之间很友爱。 3.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②“日光” “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 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画线 部分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作者很高明地描写了一下院里的风光: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 满生机的氛围,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而“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又为二乖在 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三、(2020 全国卷 2)葛亮《书匠》(节选):主题 书匠(节选) 葛亮 ①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②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③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④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 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 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 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 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 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 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⑤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⑥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⑦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 得吗? ⑧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⑨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 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⑩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8 ⑪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⑫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 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⑬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 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⑭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 子出去玩玩。 ⑮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⑯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 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⑰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⑱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⑲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 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⑳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㉒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 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㉓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 微风中摇荡。 ㉔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㉕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㉖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㉗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㉘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 碗啊。 ㉙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㉚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 这壳子就是橡碗。 ㉛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 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㉜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㉝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㉞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 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㉟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㊱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 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㊲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 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4.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三、(2020 全国卷 2)葛亮《书匠》(节选) 9 4.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 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 括。 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 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 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 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 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四、(2019 年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人物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①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②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 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 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③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 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 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 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 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 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 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 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 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 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 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 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 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⑥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 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 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 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⑦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⑧“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 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 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 季节的深处。 ⑨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 10 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 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 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⑩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 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 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 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 不下。 ⑪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⑫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 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⑬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 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 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 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 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⑭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 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 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 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⑮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 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 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5.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四、(2019 年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人物 5. 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 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 统美德得以传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返 回原文筛选与人物有关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括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身份。本题中老祖 母代表传统牧民的形象。她勤劳,比如“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她坚忍,比如“萨丽娃看见老 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 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慈爱,比如“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 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 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她敬畏自然,比如“百代千年,游 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 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老祖母对萨丽娃的影 响由浅到深分别是: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比如“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的烙印,召唤她回到草原,比如“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 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老祖 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比如“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 11 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 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萨丽娃姐姐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五、(2020 年全国卷 1)(美)海明威《越野滑雪》:情节(“冰山理论”)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①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 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 一溜烟滑下山坡。 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 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 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 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 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 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③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④“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⑦“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⑧“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⑨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 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 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⑩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 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 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 舞的白雪中。 ⑪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 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 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⑫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⑬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 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 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⑭“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⑮“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⑯姑娘走出去了。 ⑰“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 会有这么个感觉。” ⑱“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⑲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⑳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 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 12 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㉑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㉒“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㉓“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㉔“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㉕“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 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 加丁谷地。” ㉖“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㉗“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㉘“是啊。” ㉙他们喝干了剩酒。 ㉚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㉛“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㉜“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㉝“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㉞“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㉟“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㊱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㊲“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㊳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6.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 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 及其效果。 五、(2020 年全国卷 1)(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6.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 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 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 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 1、2、9、10、11 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 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 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 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 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 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六、(2020 年浙江卷)(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结构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①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②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③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 13 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④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 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⑤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 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⑥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⑦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 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 片刻,便读了起来。 ⑧“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 伤快要养好啦。” ⑨“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 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 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 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 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 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⑩“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⑪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⑫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 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 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⑬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 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⑭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 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 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⑮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⑯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 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 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 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⑰“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⑱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 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 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 “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⑲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 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⑳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㉑“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㉒“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㉓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㉔“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 1927 年在 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 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 14 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 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㉕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㉖“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 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㉗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 年(有删改) 7.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20 年浙江卷)(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 7. ①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②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 ③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④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 【解析】“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 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 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前后伏笔照应等技巧。 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觉得和波塔波夫中尉似曾相识,“端详 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结尾以波塔波夫中尉给彼得洛芙娜的信进行呼应,,说出自己与彼 得洛芙娜在利瓦季亚的偶遇及念念不忘,虽然小说已经交代彼得洛芙娜那次并未与他在利瓦季亚偶遇,但 是文章以两个人彼此似曾相识来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 过书信,彼得洛芙娜知道了波塔波夫中尉的期待,也知道了他对“自己”的情缘,所以,文章通过书信的 方式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 连、照应,比如文章前面写那架钢琴“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但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在波 塔波夫中尉信中看到“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 些曲谱”这些话时,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最后她为波 塔波夫中尉“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钢琴的反复出现使小说结构非常紧凑。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 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一方面彼得洛芙娜在小屋中看到的信件、照片、 钢琴等,以及波塔波夫中尉在信中提到的旧亭子、钢琴、蜡烛、曲谱等物件都集中在花园和小屋;另外, 两人见面也是先从花园开始,然后到小屋,相对比较集中,这样小说结构也比较紧凑。 七、(2019 年江苏卷)林斤澜《表妹》:情感 表妹 林斤澜 ①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 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②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 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 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 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 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 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③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 了。 15 ④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 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⑤“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⑥“下雨天也洗衣服?” ⑦“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 结。” ⑧客人随即称赞:“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⑨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 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⑩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 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 起来: ⑪“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⑫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 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⑬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⑭“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 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⑮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⑯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 块。” ⑰“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⑱“还吃着大锅饭。” ⑲“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⑳“铁饭碗!” ㉑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你好 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㉒“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㉓“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㉔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 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㉕“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㉖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 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㉗“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㉘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懒懒散散, 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 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8. 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七、(2019 年江苏卷)林斤澜《表妹》 8. 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 代。 16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通过故事 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好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 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同时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同时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 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本题说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 思想感情。小说中,表妹洗衣服踏缝纫机,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从她与表姐快人快语的对话中,见出她 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礼赞和肯定;小说写于 1984 年,从时代背景方面,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巨大 变化。 八、(2019 年全国卷 1)鲁迅《理水》(节选):虚构 理水(节选) 鲁迅 ①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 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 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 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 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 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②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 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③“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④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⑤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 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⑥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 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 坐在他的左右。 ⑦“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⑧“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⑨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 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⑩“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 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⑪“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 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⑫“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⑬“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 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 切,倒还在其次……” ⑭“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 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⑮“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 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⑯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17 ⑰“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⑱“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 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 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⑲禹一声也不响。 ⑳“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 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㉑禹一声也不响。 ㉒“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 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 人罢……” ㉓“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 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㉔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 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 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㉕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 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年 5 月版) 9.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八、(2019 年全国卷 1)鲁迅《理水》(节选):虚构 9. (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 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 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 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 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 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理水》的基本特征扣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要 点去答题。作品中让人们习见不惊的熟悉事物以陌生的面目出现,使事物蕴含的滑稽丑陋性质基于陌生化 的艺术处理而变得尖锐、醒目,消除习俗偏见涂抹在事物上的假相,给人们提供一个透视事物丑拙鄙陋本 质的适当心理距离和最佳角度。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 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 30 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 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划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 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揉的怪诞世界。此外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 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尧舜的天下不仅有满嘴外语 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幼稚园、飞车等古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 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 形态。这种奇诡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作家在 《故事新编》 中所追求的“故”事 “新”编的独特艺 术风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