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直径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圆锥曲线综合讲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4讲 直径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圆锥曲线综合讲义

ID:696216

大小:1.3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4 讲 直径问题 1.如图, 1A , 2A 为椭圆 2 2 19 5 x y  长轴的左、右端点,O 为坐标原点,S ,Q ,T 为椭圆上不同于 1A , 2A 的三点,直线 1QA , 2QA , OS , OT 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OPQR ,求 2 2| | | |OS OT . 【解答】解:设 ( , )Q x y , 1(T x , 1)y , 2(S x , 2 )y , 1QA , 2QA 斜率分别为 1k , 2k , 则OT , OS 的斜率为 1k , 2k ,且 2 1 2 2 5 3 3 9 9 y y yk k x x x       , 所以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2 1 45(1 ) 5 9 kOT x y x k x k       ,同理 2 2 2 2 2 45(1 ) 5 9 kOS k   , 因此 2 2 2 2 2 2 2 2 2 1 2 1 1 1 1 1 2 2 2 2 2 2 1 2 1 1 1 1 2 1 2545(1 )45(1 ) 45(1 ) 45(1 ) 81 45(1 ) 81 25 126 70| | | | 14255 9 5 9 5 9 5 9 5 9 5 95 9 k k k k k k kOS OT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2.已知椭圆 2 2 : 124 12 x yE   ,O 为坐标原点, A , B 是椭圆上两点,OA ,OB 的斜率存在并分别记为 OAk 、 OBk ,且 1 2OA OBk k   ,求 1 1 | | | |OA OB  的最小值 【解答】解:设 (2 6 cosA  , 2 3sin ) , (2 6 cosB  , 2 3sin ) , [0  , 2 ) , [0  , 2 ) , 由 2 3sin 2 3sin 1 22 6 cos 2 6 cosOA OBk k         ,整理得:cos sin sin sin 0     ,即 cos( ) 0   ,则 2    , 2    , 则 (2 6 cos( )2A   , 2 3sin( ))2   ,即 ( 2 6 sinA  , 2 3cos ) , 2 2 2 2| | 24sin 12cos 12(1 sin )OA        , 2 2| | 12(1 cos )OB   , 则 2 2| | | | 36OA OB  , 2 2| | | || | | | 182 OA OBOA OB   „ ,当且仅当 | | | |OA OB ,即 2sin 2    , 4   或 3 4   , 1 1 2 2 2 | | | | 3| | | | 18OA OB OA OB   … … ,当且仅当| | | |OA OB ,即 2sin 2    , 4   或 3 4   , 综上可知: 1 1 | | | |OA OB  的最小值 2 3 , 故选:C . 3.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是 2 2 , O 是坐标原点,点 A , B 分别为椭圆 C 的左、右顶 点, P 为椭圆C 上异于 A , B 的点,直线 AP , BP 的斜率分别是 1k , 2k . (Ⅰ)求证: 1 2k k 为定值; (Ⅱ)设直线 l 交椭圆C 于 M , N 两点, / /AP OM , / /BP ON ,且 OMN 的面积是 2 2 ,求椭圆 C 的标 准方程. 【解答】 ( )I 证明: ( ,0)A a , ( ,0)B a , 2 2 c a  , 2 2 2a b c  .可得 2 22a b . 设 0(P x , 0 )y .则 2 2 0 0 2 2 12 x y b b   ,可得: 2 2 2 0 02 2x b y  . 2 2 0 0 0 0 1 2 2 2 2 0 00 0 1 2 2 22 2 y y y yk k x b yx b x b         . ( )II 解:由题意可得: MN 不垂直于 x 轴,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y kx t  , 联立 2 2 22 2 0 y kx t x y b       ,化为: 2 2 2 2(1 2 ) 4 2 2 0k x ktx t b     . △ 2 2 2 28( 2 ) 0b k b t    . 设 1(M x , 1)y , 2(N x , 2 )y , 1 2 2 4 1 2 ktx x k     , 2 2 1 2 2 2 2 1 2 t bx x k   . / /AP OM , / /BP ON , 1 2OM ONk k   ,即 1 2 1 2 1 2 y y x x   .  1 2 1 2 ( )( ) 1 2 kx t kx t x x     , 2 2 1 2 1 22 ( ) (1 2 ) 2 0kt x x k x x t      . 2 2 2 2 2 2 4 2 22 ( ) (1 2 ) 2 01 2 1 2 kt t bkt k tk k         . 化为: 2 2 22 (1 2 )t k b  ,△ 28 0t  . 2 2 2 2 2 2 2 2 1 2 1 2 2 2 2 4 4(2 2 ) 1| | (1 )[( ) 4 ] (1 )[( ) ] 21 2 1 2 kt t b kMN k x x x x k bk k t             . 点O 到直线 MN 的距离 2 | | 1 td k   . OMN 的面积 21 2| | 2 22 2MN d b   , 解得 2 4b  . 2 8a  . 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8 4 x y  . 4.如图,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3 2 ,且过点 (0,1) , 0(M x , 0 )y 为椭圆 C 上一点, 过坐标原点 O 作圆 2 2 0 0 4: ( ) ( ) 5M x x y y    的两条切线分别交椭圆 C 于点 A ,B ,直线 OA,OB 的斜 率存在且不为零,分别记为 1k , 2k .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 (Ⅱ)求证: 1 2k k 为定值; (Ⅲ)请问 AOB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并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 ( )I 由题意可得: 3 2 c a  , 1b  , 2 2 2a b c  . 联立解得 1b  , 2a  . 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 )II 证明:设经过原点的圆的切线的方程为 y kx ,则 0 0 2 | | 2 51 kx y k    , 化为: 2 2 2 0 0 0 0(5 4) 10 5 4 0x k x y k y     , 则 1k , 2k 是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则 2 0 1 2 2 0 5 4 5 4 yk k x   , 又 2 20 0 14 x y  ,可得 2 2 0 0 1 4 xy   , 2 0 2 0 1 2 2 2 0 0 5(1 ) 4 4 5 14 5 4 4(5 4) 4 x xk k x x         . ( )III 解: AOB 的面积为定值 1.下面给出证明. 联立 1 2 24 4 y k x x y     ,化为: 2 2 1 4 1 4x k   , 2 2 1 2 1 4 1 4 ky k   .不妨设 1 0k  . 取 1 2 2 1 1 22( , ) 1 4 1 4 kA k k  . 同理可得: 1 2 2 1 1 4 1( , ) 1 4 1 4 kB k k    . 2 2 21 1 1 1 22 2 11 1 2 4 2 1 20 12 5| | ( ) ( ) 1 41 4 1 4 k k k kAB kk k          . 直线 AB 的方程为: 1 1 2 2 11 1 2 1 41 ( )2 41 4 1 4 k ky xkk k     , 原点 O 到直线 BA 的距离 2 1 2 1 1 2 1 4 20 12 5 kd k k    , 1 | | 12AOBS d AB  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其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 2 ,离心率 为 2 2 .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如图所示 A , B 是椭圆 C 上两点,且 AOB 的面积 2 ,设射线 OA, OB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①求 1 2k k 的值; ②延长 OA 到 P ,使得 2OP OA ,且 PB 交椭圆 C 于Q ,求证: BP BQ 为定值.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 2 2 2a bcc c    , 2 2 ce a   , 解得: 2 4a  , 2 2b  , 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4 2 x y  ; (2)①方法 1:设直线 1:OA y k x ,设直线 2:OB y k x , 则 1 2 2 14 2 y k x x y    ,解得: 2 1 2 1 4 1 2x k   ,同理可得 2 2 2 2 4 1 2x k   , 点 B 到 OA的距离为 1 2 2 2 1 2 2 2 1 1 | | | ( ) | 1 1 k x y x k kd k k      , 因为 AOB 的面积为 2 ,所以 2 2 1 2 1 1 1 2 1 22 1 | ( ) |1 1 1| | 1 | | | ( ) |2 2 21AOB x k kS OA d k x x x k k k            , 即 1 22 2 1 2 1 2 2 | | 22 1 2 1 2 k k k k        , 即 2 2 2 1 2 1 22 | | (1 2 )(1 2 )k k k k    ,所以 2 1 2(2 1) 0k k   , 所以 1 2 1 2k k   ; 方法 2:齐次化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因此 2 2 1 12 4x y  , 2 2 2 22 4x y  , 由 1 2 2 1 1 | |2AOBS x y x y   ,因此 2 2 2 2 2 1 2 2 1 1 1 2 22( ) ( 2 )( 2 )x y x y x y x y    , 直线 OA,OB 的斜率存在时,两边同除以 2 2 1 2x x ,则 2 2 1 2 1 22( ) (1 2 )(1 2 )k k k k    , 所以 2 1 2(2 1) 0k k   ,因此 1 2 1 2k k   ; 方法 3:参数法 设 (2cos , 2 sin )A   , (2cos , 2 sin )B   , 因为 1 2 2 1 1 1| | | 2 2 cos sin 2 2 sin cos | 22 2AOBS x y x y           , 因此| sin( ) | 1   ,则 cos( ) 0   ,则 2 k     , k Z , 所以 1 2 2 sin 2 sin 1 2cos 2cos 2k k        , 所以 1 2 1 2k k   ; ②证明:因为 2OP OA ,所以 1(2P x , 12 )y ,设 PB 交椭圆C 于 3(Q x , 3 )y ,且 ( 0)BP BQ    , 因此 BP BQ  ,即 1 2(2x x , 1 2 3 22 ) (y y x x   , 3 2 )y y , 所以 3 1 2 3 1 2 2 1 2 1 x x x y y y             ,即 1 2 2 1(Q x x     , 1 2 2 1 )y y     , 因为 A , B , Q 都在椭圆上,则 2 2 1 12 4x y  , 2 2 2 22 4x y  , 2 2 3 32 4x y  , 所 以 2 2 1 2 1 2 2 1 2 1( ) ( ) 14 2 x x y y           , 整 理 得 2 2 2 22 1 1 2 2 1 2 1 2 2 2 2 4 ( 1) 4( 1)( ) ( ) ( ) 14 2 4 2 4 2 x y x y x x y y            , 且 1 2 1 2 04 2 x x y y  ,所以 2 2 2 4 ( 1) 1     ,即 2 24 2 1      , 所以 5 2   , 所以 BP BQ 为定值. 总结: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 A , B 为椭圆上的动点,设 1(A x , 1)y , 2(B x , 2 )y , 且满足 2 2OA OB bk k a   , 则有:① 2 2 2 1 2x x a  , 2 2 2 1 2y y b  , 2 2 2 2| | | |OA OB a a   ; ② 2AOB abS  ; ③ M 为椭圆上一点,且 OM OA OB     ,且 2 2 1   . 6.已知椭圆 Q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离心率 3 2e  ,过椭圆Q 右焦点且垂直于 x 轴的一条直 线交椭圆于 E , F 两点,| | 1EF  . (Ⅰ)求椭圆 Q 的方程; (Ⅱ)已知两点 6 6( ,0), ( ,0)2 2C D ,设 A , B , M 是椭圆Q 上的三点,满足 3 4 5 5OM OA OB    ,点 N 为 线段 AB 的中点,求| | | |NC ND 的值. 【解答】解:(Ⅰ) 依据题意可设椭圆 2 2 2 2: 1( 0)x yQ a ba b     , ( ,0)F c ,则有: 2 2 2 2 3 2 2 1 c a b a a b c           ,解得 2 2 2 4 1 3 a b c       , 椭圆 2 2: 14 xQ y  ; (Ⅱ)设 1(A x , 1)y , 2(B x , 2 )y ,则 2 21 1 14 x y  , 2 22 2 14 x y  ①, 由 3 4 5 5OM OA OB    ,得 1 2 1 2 3 4 3 4( , )5 5 5 5M x x y y  , 又点 M 在椭圆 2 2: 14 xQ y  上, 则有 2 2 1 2 1 2 1 3 4 3 4( ) ( ) 14 5 5 5 5x x y y    ②, 综合①、②得: 1 2 1 2 04 x x y y   . 又线段 AB 的中点为 1 2 1 2( , )2 2 x x y yN   , 且 2 21 2 1 21 ( ) ( )4 2 2 x x y y  2 2 2 21 1 1 2 1 1 1 2 1 1 1( ) ( ) ( )4 4 4 4 2 4 x x x xy y y y       1 1 1 4 4 2    . 上式表明,点 N 在椭圆 2 22 12 x y  上,且该椭圆的两个焦点恰好为 6 6( ,0), ( ,0)2 2C D 两点, 由椭圆定义有| | | | 2 2NC ND  . 7.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3 2 ,其四个顶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 4. ( )I 求椭圆C 的方程; ( )II 如图,椭圆C 内切于四条直线 x a  , y b  所围成的矩形, A 、 B 是矩形的两个顶点. (1)设 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P mOA nOB    ,求证:动点 ( , )Q m n 在定圆上运动,并求出定圆的方程; (2)若 M 、 N 是椭圆上两个动点,且直线 OM 、 ON 的斜率之积等于直线 OA、 OB 的斜率之积,试探求 OMN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 ( )I 由题意知椭圆的离心率 2 2 31 2 c be a a     ,即 2 24 3c a . 又 2 2 2a b c  ,所以 2 2 24 4 3a b a  ,即 2 24a b ,所以 2a b . 因为四个顶点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 4,所以 2 4ab  ,即 2ab  , 解得 2 1b  , 2 4a  . 故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5 分) ( ) (2II A ,1) , ( 2,1)B  . (1)设 0(P x , 0 )y ,则 2 20 0 14 x y  .由 OP mOA nOB    ,得 0 0 2( )x m n y m n      , 所以 2 24( ) ( ) 14 m n m n    ,即 2 2 1 2m n  .故点 ( , )Q m n 在定圆 2 2 1 2x y  上. (10 分) (2)设 1(M x , 1)y 、 2(N x , 2 )y ,则 1 2 1 2 1 4 y y x x   . 平方得 2 2 2 2 2 2 1 2 1 2 1 216 (4 )(4 )x x y y x x    ,即 2 2 1 2 4x x  . (12 分) 因为直线 MN 的方程为 2 1 2 1 1 2 2 1( ) ( ) 0x x x y y x x y x y      , 所以 O 到直线 MN 的距离为 1 2 2 1 2 2 2 1 2 1 | | ( ) ( ) x y x yd x x y y     , 所以 OMN 的面积 1 2 2 1 1 1| | | |2 2S MN d x y x y   , 2 2 2 2 2 2 2 2 2 22 1 1 2 2 1 1 2 1 2 1 2 1 2 1 1 12 (1 ) (1 )2 2 4 4 2 x xx y x y x x y y x x x x        , 2 2 1 2 1 12 x x   故 OMN 的面积为定值 1. (16 分) 8.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 2 4 3y x 的焦点重合,且直线 by xa  与圆 2 2 10 20 0x y x    相切.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斜率为 k 且不过原点的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 A 、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 OA,OB 的斜率分 别为 1k , 2k ,若 1k , k , 2k 成等比数列,推断 2 2| | | |OA OB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 说明理由. 【解答】解:(1)因为抛物线 2 4 3y x 的焦点为 ( 3 , 0) , 则 3c  ,所以 2 2 3a b  .(2 分) 因为直线 0bx ay  与圆 2 2( 5) 5x y   相切, 则 2 2 5 5b b a   ,即 2 24a b .(4 分) 解得 2 4a  , 2 1b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是 2 2 14 x y  .(5 分) (2)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 0)y kx m m   ,点 1(A x , 1)y , 2(B x , 2 )y , 将直线l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2 24( ) 4x kx m   , 即 2 2 2(4 1) 8 4 4 0k x kmx m     , 则 1 2 2 8 4 1 kmx x k     , 2 1 2 2 4 4 4 1 mx x k   .(7 分) 由已知,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y y kx m kx mk k k x x x x     , 则 2 1 2 1 2( )( )k x x kx m kx m   , 即 2 1 2( ) 0km x x m   ,所以 2 2 2 2 8 04 1 k m mk    ,即 2 2(1 4 ) 0k m  . 因为 0m  ,则 2 1 4k  ,即 1 2k   ,从而 1 2 2x x m  , 2 1 2 2 2x x m  .(10 分) 所以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1 1 2 22| | | | ( ) ( )OA OB x y x y x kx m x kx m           2 2 2 2 1 2 1 2( 1)( ) 2 ( ) 2k x x km x x m      2 2 2 1 2 1 2 1 2( 1)[( ) 2 ] 2 ( ) 2k x x x x km x x m       . 2 2 2 25[4 2(2 2)] 2 2 54 m m m m      为定值.(12 分) 9.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到直线 2 : al x c  的距离为 4 5 5 ,离心率 5 3e  , A , B 是 椭圆上的两动点,动点 P 满足OP OA OB    ,(其中  为常数). (1)求椭圆标准方程; (2)当 1  且直线 AB 与OP 斜率均存在时,求| | | |AB OPk k 的最小值; (3)若 G 是线段 AB 的中点,且 OA OB OG ABk k k k  ,问是否存在常数  和平面内两定点 M , N ,使 得动点 P 满足 18PM PN  ,若存在,求出  的值和定点 M , 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由题设可知: 2 2 2 2 4 5 5 5 3 a cc c a b a c            ,解得 3, 5a c  , 2b  . 椭圆标准方程为 2 2 19 4 x y  ; (2)设 1(A x , 1)y , 2(B x , 2 )y 则由 OP OA OB    ,得 1 2(P x x , 1 2 )y y .  2 2 1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4 9AB OP y y y y y yk k x x x x x x          . 由| | (0, )ABk   得, 4| | | | 2 | | 3AB OP AB OPk k k k … , 当且仅当 2 3ABk   时取等号; (3) 2 2 1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4 9AB OG y y y y y yk k x x x x x x          .  4 9OA OBk k   . 1 2 1 24 9 0x x y y   . 设 ( , )P x y ,则由 OP OA OB    , 得 (x , 1) (y x , 1 2) (y x , 2 1 2) (y x x  , 1 2 )y y , 即 1 2x x x  , 1 2y y y  . 点 A 、 B 在椭圆 2 24 9 36x y  上, 2 2 2 1 2 1 24 9 36 36 2 (4 9 )x y x x y y       . 2 2 24 9 36 36x y     . 即 2 2 2 2 19 9 4 4 x y     , P 点是椭圆 2 2 2 2 19 9 4 4 x y     上的点, 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 M 、 N , 则由椭圆的定义 18PM PN  ,得 218 2 9 9  ,  2 2   , (3 5,0)M , ( 3 5,0)N  . 存在常数 2 2   ,和平面内两定点 (3 5M , 0) , ( 3 5N  , 0) ,使得动点 P 满足 18PM PN  . 10.已知直线 1 0x y   经过椭圆 S: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 (1)求椭圆 S 的方程; (2)如图,M,N 分别是椭圆 S 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 P、A 两点,其中 P 在第一象限,过 P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C,连接 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 B,设直线 PA 的斜率为 k. ①若直线 PA 平分线段 MN,求 k 的值; ②对任意 0k  ,求证: PA PB . 【答案】(1) 椭圆方程为 2 2 12 x y  ;(2)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令 0x  或 0y  ,得出顶点和焦点坐标,代入 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得出 a 和 b 的值;第二问,将直线 PA 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参,利用韦达定理,得 到 A Bx x ,即得到 B 点坐标,计算出向量 AP  和 PB  的坐标,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 PA PB . 试题解析:(1)在直线 1 0x y   中令 0x  得 1y  ; 令 0y  得 1x   1c b   , 2 2a  则椭圆方程为 2 2 12 x y  (2)① ( 2,0)M  , (0, 1)N  ,M、N 的中点坐标为( 2 2  , 1 2  ),所以 2 2k  ②法一:将直线 PA 方程 y kx 代入 2 2 12 x y  ,解得 记 2 2 2 1 mk  ,则 ( , )P m mk , ( , )A m mk  ,于是 ( ,0)C m ,故直线 AB 方程为 0 ( ) ( )2 mk ky x m x mm m     代入椭圆方程得 2 2 2 2 2( 2) 2 4 0k x k mx k m     , 由 2 2 2 2B A k mx x k    ,因此 2 3 2 2 (3 2)( , )2 2 m k mkB k k    (2 ,2 )AP m mk  , 2 3 2 2 2 2 2 (3 2) 2 2( , ) ( , )2 2 2 2 m k mk mk mkPB m mkk k k k          2 2 2 2 2· 2 2 02 2 mk mkAP PB m mkk k          PA PB  法二:由题意设 0 0 0 0 1 1 0( , ), ( , ), ( , ), ( ,0)P x y A x y B x y C x  则 , ∵ A、C、B 三点共线, 0 1 01 1 0 0 1 0 ,2 y y yy x x x x x     又因为点 P、B 在椭圆上, 2 2 2 2 0 0 1 11, 12 1 2 1 x y x y     , 两式相减得: 0 1 0 12( )PB x xk y y   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 )( )[ ] 12( ) ( )( )PA PB y x x y y x xk k x y y x x y y            PA PB 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1.设 F1,F2 分别为椭圆 C 2 2 2 2 x y: 1(a b 0) .a b     的左、右焦点 (1)若椭圆 C 上的点 3A 1, F1,F2 4, C ;2      到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写出椭圆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点 K 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F1K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 M,N 是椭圆 C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 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 PM,PN 的 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kPM,kPN 时,那么 kPM 与 kPN 之积是与点 P 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写出双曲 2 2 2 2 x y 1 .a b  线 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2) 2 21 4( ) 12 3 yx   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到两交点的距离之和为 4,点 31, 2      在曲线上,列出 a,b c, 的方程求解即可。 (2)设椭圆C 上的动点为  1 1K x , y ,线段 1FK 的中点  Q x, y ,利用中点的坐标关系式,列出  1 1K x , y 与  Q x, y 的坐标关系,用 x,y 表示出 1 1x , y ,代入椭圆方程即可。 (3)分别设出 M N P、 、 的坐标,表示出斜率 PM PNk k 化简整理即可。 详解:(1)椭圆 C 的焦点在 x 轴上.由椭圆上的点 A 到 F1,F2 两点的距离之和是 4,得 2a=4,即 a=2. 又点 A 31, 2      在椭圆上 , ∴ 2 1 2 + 2 2 3 2 b      =1,b2=3. ∴c2=a2-b2=1. ∴椭圆 C 的方程 2x 4 为 + 2y 3 =1,焦点 F1(-1,0),F2(1,0). (2)设椭圆 C 上的动点为 K(x1,y1),线段 F1K 的中点 Q(x,y)满足:x= 1-1 x 2  ,y= 1y 2 , ∴x1=2x+1,y1=2y. ∴ 2(2x 1) 4  + 2(2y) 3 =1, 21x 2     即 + 24y 3 =1 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3)类似的性质为:若 M,N 是双曲 2 2 x a 线 - 2 2 y b =1(a>0,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 P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当直线 PM,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kPM,kPN 时,那么 kPM 与 kPN 之积是与点 P 位置无关的定值. 证明:设点 M 的坐标为(m,n),则点 N 的坐标为(-m,-n),其 2 2 m a 中 - 2 2 n b =1. 又设点 P 的坐标为(x,y), ∵kPM= y-n x-m ,kPN= y n x m   , ∴kPM·kPN= 2 2 2 2 y -n x -m . 2 2 x a 又 - 2 2 y b =1, ∴x2= 2 2 y 1b     a2,m2= 2 2 n 1b     a2. ∴x2-m2= 2 2 a b (y2-n2). ∴kPM·kPN= 2 2 2 2 2 2 y -n a (y -n )b = 2 2 b a (定值). 点睛:证明圆锥曲线有关的定值,最终落脚点在于计算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坐标的关系式。根据题目的条件, 转化为已知点坐标关系的式子是解题的关键,所求定值一般与圆锥曲线的常量有关。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