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 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 了。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中华文明在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 比周朝更发达的秦汉时代挺进。过了近 600 年,到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民族迁移,还出现 过若干少数民族的政权。但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朝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中华文明继续前行。 从世界历史上看,两河流域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蛮、走进文明的地区。这里的居民创造了人类 早期的辉煌,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办教育,兴文化,但就是没有产生史学。古代的印度虽然 拥有灿烂的诗篇,也有远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没有史学。在古代,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但创造了历史, 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但古希腊的史学主要是当代史,古希腊人没有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 时叙史的传统。 与西方传统不同,中国通过对内开放、对外学习他人来不断发展自己的文明。 阶层开放、上下流动是中华文明对内开放性的重要体现。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提倡“明明扬侧陋”, 让新生力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战国时期,主持各诸侯国变法的商鞅、吴起等等,大都不是本国人。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建立,人才的选拔路径更宽敞也更开放,所以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 话语。与欧洲依靠经济力量的新兴阶级完全不同,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这类新兴政治人物,依赖的主要是 知识和个人的才学。这种开放选拔人才的方式不但促进了新生力量的成长,而且有助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历来抱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在史书上俯拾皆是。 现仅举两例加以说明。例如,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 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这里所说的“摩诃兜勒一曲”实际上就是 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它被带到长安,后来又被汉武帝时期的音乐家李延年“更造新声”而流行中 华,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1609 年,伽利略在意大利发明并制成天文望远镜。10 年后, 望远镜传入中国,并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历法变革、学术研究与军事斗争等活动中发挥作用。可见,即 使在明中后期这样被认为闭关锁国的时候,中华文明的开放步伐也并未停止。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深扎根于 5000 年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复兴,传承中的升华,开放中的飞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阔的 现实基础和深远的世界意义,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复兴都深刻、都伟大。因为它顺乎历史潮流,合乎发展规 律,必将极大地促进和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1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青铜时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因外敌侵犯和内部斗争而中断了。 B. 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虽然出现少数民族政权,但他们乐意接纳并且学习中华文明。 C. 从世界历史上看,从古至今,只有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因为连续记录历史而一直赓续至今。 D. 科举制度建立后,人才选拔的路径更宽敞、更开放,这种方式选拔的人才促进新生力量的成长,有助于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这一论点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手法。 B. 文章先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即对内开放、对外学习他人。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透彻、论证有力。 D. 文章在中外文明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当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洲和古中国在阶层流动的机制上有区别,欧洲依靠经济力量而古中国依靠知识和才学。 B. 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历来抱有开放包容的态度,不过遗憾的是在明清停止了开放的步伐。 C. 中华文明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D. 文章从中外文明比较的视野来思考中华文明,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特质。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因外敌侵犯和内部斗争而中断了”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 明都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了。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可见印度 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是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但至于具体的什么力量和因素, 文中并没有明确地指出。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B.“但他们乐意接纳并且学习中华文明”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中原地区……还出现过若干少数民族 的政权。但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朝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中华文明继续前行”,可见,文中仅是提到 了少数民族的政权的出现,并未说“他们乐意接纳并且学习中华文明”。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C.“古希腊文明……一直赓续至今”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古希腊人没有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 的传统”,可见古希腊文明没有“连续记录历史”。另外,“中华文明因为连续记录历史而一直赓续至今” 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但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这只 是阐述了中国创造的史学成就,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是“连续记录历史”。选项的说法偷换 概念。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说法错误。文章先论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然后再明确指出“与西方传 统不同,中国通过对内开放、对外学习他人来不断发展自己的文明”,接下来再具体分析了“对内开放、 对外学习他人”的内容。可见,“对内开放、对外学习他人”是相对“西方传统”而言的,着眼于与“西 方传统”的区别来进行论述,和前文论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并不是“在此基础上 分析原因”。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不过遗憾的是在明清停止了开放的步伐”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即使在明中后期这样被认为闭关 锁国的时候,中华文明的开放步伐也并未停止”,可见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历来抱有开放包容在明中后期 并没有停止,因此,不能说“在明清停止了开放的步伐”。选项的说法曲解文意。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二十一世纪正迎来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 的浪潮,这样的时机可以说是百年一遇。 正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之下,2015 年 12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这对于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 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下行 通道,逆全球化思维盛行,同时工业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契合的正是新一轮 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这个“新”机遇,与“数字中国”战略一脉相承。 (摘编自吴绪亮《新基建与数字中国发展的战略逻辑》,《中国经济时报》2020 年 4 月 23 日)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数字世界制高点,数字国家的建设风生水起。对我们国家而言,以“数字中 国”为抓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数字中国”建 设,是治理路径、方法、执行实施、结果复盘的全方位创新实践,也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变革再造和重塑。在治理能力竞争的赛道上,我们通过“数字中国”的建设基础,驰 而不息。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不少成功案 例。今后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创新,创造出基于人、事、物、数据的运营平台,在有域无疆的,新 的数字世界里,根据多维度的数据对物理世界的治理进行创新和重构。 (摘编自王晶《“数字中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学习时报》2019 年 11 月 22 日) 材料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35.8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6.2%,而 2005 年这一比例仅为 14.2%。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数字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 达到 67.7%。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际市场明显萎缩,尤其对于传统产业来讲,伤害更为明显。但在福建长乐,当地 积极拥抱互联网,加速实施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很多公司厂房里,曾经人头攒动的场景不再,眼前 是有序挥舞的机械臂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有理由相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和区 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 级改造的步伐。 今年以来,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福建省提出三年基本建成国家东南区域 网络枢纽和海上数字丝绸之路信息通信枢纽;浙江省计划三年投资近万亿元,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 的标杆省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开展 5G 创新应用 400 余项,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 目 600 余个,不仅持续拉动投资,也正激发中国经济内在活力。 (摘编自秦平《期待数字中国战略进一步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网 2020 年 10 月 13 日) 4. 下列对“数字中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来临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 提出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B.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当前的“新基建” 与“数字中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C. 我们国家以“数字中国”为抓手,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抢占了数字世界的制高点,在信息 化建设方面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D. 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行,促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 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开始融 入并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创新,我们可能创造出基于人、事、物、数据的运营平台,这有助于我们对 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和重构。 B. 2005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为 14.2%,2019 年这一占比已经达到 36.2%。这组数据表明,数字 技术驱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国传统产业,数字技术有助于改造传统产业,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 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D. 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扭转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维,2020 年以来,我国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 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6.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提升。②国家治理层面:提升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③经济发展层面:提振了经济信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拉动投资,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 C.“我们国家……抢占了数字世界的制高点”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数字 世界制高点,数字国家的建设风生水起。对我们国家而言,以‘数字中国’为抓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可见我国正在建设数字国家,而非已经“抢占了 数字世界的制高点”。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等新型基础设施”说法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当前全球经济已经 进入下行通道,逆全球化思维盛行”,这是对当今全球局势的阐述;材料三中谈到了“有理由相信,大数 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 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今年以来,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 新型基础设施”,这是阐述了数字技术的前景和我国各地正在布局的基础设施。可见,对当今全球局势的 阐述和“我国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我国各地加 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并不是“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扭转西方国家逆全球 化思维”。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时代机遇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数字中国”建 设,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数字中国”的建 设,“对于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 义”。这一点可以直接概括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提升。 材料二阐述了“数字中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原文中说“以‘数字中国’为抓手,实现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数字中国’建设,是……的全方 位创新实践,也进一步推动……各领域的变革再造和重塑”。由此可见,从国家治理层面上看,“数字中 国”的建设,能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三阐述了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的内容,以福建长乐为例,展望了数字 技术的应用前景。原文中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 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可见,从经济发展的层面看,“数字中国”的建设,提振了经济 信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今年上半 年全国累计开展 5G 创新应用 400 余项,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 600 余个,不仅持续拉动投资,也正 激发中国经济内在活力”,可见“数字中国”的建设,还能拉动投资,激发经济内在活力,引领中国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市政府的鸽子 卡尔维诺 在候鸟迁徙的旅程中,或向南飞或向北移,或秋天或春天,很少会经过城市。它们成群结队掠过天空, 高高翱翔于水平排列的圆形山丘,斜斜地沿着森林的边缘,一会儿好像循着蜿蜒的河流或田地的犁沟,一 会儿又好像乘着无形的风。但只要在它们眼前一出现城市屋顶上的天线,鸟儿就远离了。 不过,有一次,一群秋天的丘鹬闪现在马路夹缝的一线天里,只有马可瓦多看到了,因为他走路时总 是鼻子朝天。那时他正骑在一辆三轮小车上,一看到这群鸟就好像要追捕它们似的使劲地蹬,沉浸在猎人 的幻想中,尽管他除了军枪以外再也没碰过任何武器。 他这样踩蹬着,眼睛盯着飞翔的鸟,结果发现自己闯过了一个闪着红灯的十字路口,卡在汽车中间, 而且差一点就被撞倒。当交通警察铁青着脸记下他的姓名和地址时,马可瓦多仍继续追寻着天空飞舞的翅 膀,可是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公司,那张罚单招来一顿严厉的指责。 “要看红绿灯,懂不懂?”车间主任伟利哲牟先生对他大吼大叫。“你那时候在看什么,笨蛋?” 马可瓦多脑袋空空。 “一群丘鹬……”他说。 “什么?”伟利哲牟先生是个老猎人,眼睛闪闪发光。于是马可瓦多描述起来。 “星期六我要带上狗和猎枪!”主任愉快地说,忘记自己正在发脾气。“山上的候鸟开始迁徙了,那群 鸟一定是被山上的猎人吓到,才会偏向城市……” 这一整天,马可瓦多的脑袋里像个磨坊似的转来转去。“星期六,山上可能会挤满了猎人,那么谁知 道又将有多少丘鹬会飞来城市,如果我也准备一下,星期天我就有烤丘鹬吃了。” 马可瓦多住的平民公寓有一个屋顶阳台,牵着一条条晾晒衣物的铁丝线。马可瓦多带着三个孩子、一 桶黏鸟胶、一支刷子还有一袋玉米上到阳台。当小孩们忙着把玉米粒洒遍阳台时,马可瓦多则用刷子在栏 杆、铁线和屋脊上涂抹黏鸟胶。他涂得非常之多,以至四处玩耍的小菲利浦差一点也给黏住了。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梦见在屋顶上遍布着被黏住而跳动的丘鹬。他的太太朵米替拉比较贪吃而且懒惰, 梦到屋脊上悬挂着已经烤好的金黄色的鸭子。女儿伊索莉娜很罗曼蒂克地梦见可以装饰帽子的蜂鸟。小米 开尔则梦到鹳鸟。 第二天,每隔一小时,就有一个小孩上屋顶去巡察:不过只是把头从天窗轻轻地探出去,这样万一正 好有鸟准备停下来,才不会吓到它们,然后再下楼去报告消息。可是始终都没有好消息。直到接近中午, 小彼得回来的时候喊着:“有了,爸,爸,快来!” 当马可瓦多带着一个袋子上了阳台时,看到的却是在涂着黏鸟胶的铁线上有一只可怜的鸽子,是那种 习惯于广场上的人群和嘈杂的灰色的市政府鸽子。在它尝试要摆脱那根不小心停靠上去的黏糊铁线的同时, 其他鸽子在周围飞来飞去,悲伤地看着它。 当马可瓦多一家正围着那只又瘦又多筋的烤鸽子剔骨头时,听到有人敲门。 是房东的女佣人。“我们太太要见您,请马上来一趟。” 马可瓦多十分担心,因为他已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恐怕是要下逐客令了。马可瓦多往贵族层①的房东 家走去。刚进大厅,就看到已经有一位访客了——上次那位铁青着脸的警察。 “请进,马可瓦多,”太太说,“有人通知我说在我们阳台上有人在捕捉市政府的鸽子,您知道怎么 回事吗?” 马可瓦多觉得全身僵冷。 “太太,太太!”这时,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喊了起来。 “什么事,昆达琳娜?” 洗衣女人走了进来。“我去阳台上晒衣服,可是所有的床单和内衣都给黏住了,我拉了一下想把它们 取下来,可是全撕破了!所有东西都报废了,这是怎么回事?” 马可瓦多用一只手捧住胃,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不能消化。 (选自《卡尔维诺作品集》) 【注】①意大利老式房子的二楼是以前贵族阶级居住使用的,挑高、空间比较大,相反的,最后一层楼以 前供仆佣居住,屋顶十分低矮。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可瓦多看到“天空中飞翔着一群丘鹬”就想把它们吃了,全家人晚上做梦时都想着食物,这些都说明 了马可瓦多一家环保观念淡薄。 B. 小说第一段写出了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很少有飞鸟栖居,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为下文马可瓦多 只捕捉到市政府的鸽子埋下伏笔。 C. 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马可瓦多闯红灯、捕杀市政府鸽子等这些无视公共道德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表达 政府统治黑暗、人们生活贫困的主题。 D. 小说中作者用逆笔来描写贫穷,贫穷原本是悲惨而不忍卒睹的,作者却用诙谐逗趣的笔法给了它另一个 面目,如“黏鸟胶差点黏住小菲利浦”。 8. 文中的马可瓦多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概括分析。 9. 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章的标题改为“马可瓦多”更佳,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7. A 8. ①马可瓦多是一个生活贫困的“小人物”。马可瓦多家境贫困,整天为食物发愁,生活 在社会底层,租住在屋顶低矮、仆佣居住的房子里,而且已经半年交不起房租了。②马可瓦多是个爱占小 便宜、自私的人, 马可瓦多看到丘鹬,就“沉浸在猎人的幻想中”,渴望能抓到丘鹬,并且把阳台上除晒 衣服的铁丝线涂上黏鸟胶来捕捉丘鹬。③马可瓦多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马可瓦多为了能让家人解决温饱 问题,想到 “用胶水来捕捉丘鹬”,并且烤吃了“市政府的鸽子”,虽然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也是为了 家人。 9. 观点一:以“马克瓦多”为标题更好。①从人物的角度来说,马可瓦多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 以突出人物形象。②从情节的角度来说,小说中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以此为题,可以串联故事情节,③从 主题的角度来说,小说以描写马可瓦多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主题。 观点二,以“市政府的鸽子”为标题更好。①从情节的角度来说,以“市政府的鸽子”为标题,能够制造 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物象的角度来说,以 “市政府的鸿于”为标题,形象生动,也有象征“食 物”的内涵。③从主题的角度来说,“市政府的鸽子”是故事的转折点,以此为题,更凸显悲剧的意味。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说明了马可瓦多一家环保观念淡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马可瓦多没有捉到丘鹬,只意外地黏住了 一只市政府的鸽子,马可瓦多全家也吃起了这只“又瘦又多筋的烤鸽子”。可见马可瓦多想要捕捉丘鹬以 及全家人都梦见食物,是说明了马可瓦多一家家境贫困,生活拮据,并不是说明他们一家“环保观念淡薄”。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的马可瓦多住在“最后一层楼以前供仆佣居住,屋顶十分低矮”的“平民公寓”,三个孩子,“已拖 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想方设法地捕捉丘鹬来当作食物,看到一只“又瘦又多筋”的鸽子也会吃掉,这些 都说明了马可瓦多生活贫困。马可瓦多“骑在一辆三轮小车上”,被罚后,车间主任伟利哲牟先生对他大 吼大叫,可见马可瓦多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起眼的“小人物”,平凡、困窘、没有地位。 马可瓦多一看到丘鹬,“就好像要追捕它们似的使劲地蹬,沉浸在猎人的幻想中”,非常渴望能捕捉丘鹬, “这一整天,马可瓦多的脑袋里像个磨坊似的转来转去”,为了“星期天我就有烤丘鹬吃”,他“带着三 个孩子、一桶黏鸟胶、一支刷子还有一袋玉米上到阳台”“用刷子在栏杆、铁线和屋脊上涂抹黏鸟胶”, 而且还“涂得非常之多”,试图让自己家能捕捉到最多数量的丘鹬。由此可以看出,马可瓦多是一个爱占 小便宜、自私的人。 马可瓦多明知道被黏住的“是那种习惯于广场上的人群和嘈杂的灰色的市政府鸽子”,还是将它变成了 “又瘦又多筋的烤鸽子”,让全家人围着一起吃;他考虑到“星期六,山上可能会挤满了猎人,那么谁知 道又将有多少丘鹬会飞来城市”,为了让家人吃饱,他想到用胶水来捕捉丘鹬的办法。由此可以看出,马 可瓦多关爱家人,疼爱孩子,虽然捕捉丘鹬和鸽子的行为本身是错误的,但他也是为了家人着想;是贫穷 困顿中的的小人物为生计所迫,为了全家能吃饱的无奈之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如果认为以“马可瓦多”为标题更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人物上看,“马可瓦多”是小说的主人公,发现丘鹬、刷胶水、捉鸽子……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是围绕着 马可瓦多进行的。想要捕捉丘鹬而尽量多涂胶水、烤吃了市政府的鸽子,表现出马可瓦多的自私;捕捉候 鸟当食物,拖欠房租,对“恐怕是要下逐客令了”感到担忧,表现出了马可瓦多的贫穷。以“马克瓦多” 为标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从情节上看,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不多,主人公是马可瓦多,次要人物有车间主任伟利哲牟先生、警察、马 可瓦多的家人、房东太太和洗衣女人。人物之间的关系简单。以“马克瓦多”为标题,可以将情节前后串 联起来:马可瓦多发现丘鹬并告诉主任,从而想到要先一步捕捉丘鹬,因此带着孩子在阳台上刷胶水;黏 住了市政府的鸽子将它烤吃,被警察找上门,洗衣女人向房东报告衣服被胶水黏住而报废了……所有情节 都由马可瓦多而串联,使小说故事情节完整。 从主题上看,马可瓦多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他而展开的。小说通过描写他涂胶水捉 丘鹬、烤吃鸽子而引发警察上门、使房东的衣物报废的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表达了悲伤的主题。一个 看上去逗趣的故事背后,是作者对社会底层努力挣扎的小人物不幸命运的深深同情,更显得深刻而耐人寻 味。 如果认为以“市政府的鸽子”为标题更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情节和表达效果上看,“市政府的鸽子”能够制造悬念,使读者产生好奇,急于知道故事的具体情节,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物象上看,“市政府的鸽子”其实是一个意外,马可瓦多想要捕捉的本来不是鸽子,但黏住这只“又瘦 又多筋”的鸽子后,还是将它变成了一家人围着剔骨头的食物。因此,“市政府的鸽子”象征了食物,代 表着贫穷的社会底层居民对食物的向往。除此之外,以“市政府的鸽子”为标题也更为生动形象。 从主题上看,马可瓦多涂尽量多的胶水在铁丝上,本来是想要捕捉尽可能多的丘鹬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 当“接近中午”“马可瓦多带着一个袋子上了阳台时”之前,故事都以“捕捉丘鹬”的情节在开展;而“市 政府的鸽子”被黏住是一个意外,从“市政府的鸽子”出现开始,故事就发生了转折:烤吃鸽子,警察上 门,房东衣物报废。读者不会想到鸽子出现后的情节波澜,马可瓦多的命运可能由此而发生更大的不幸。 以“市政府的鸽子”为标题,更能凸显出貌似幽默逗趣的故事背后深层的悲剧意味,引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泰不华字.兼善。家贫,好读书,能记问。年十七,江浙乡试第一。明年,对策..大廷,赐进士及第。顺 帝即位,加文宗后太皇太后之号,大臣燕铁木儿、伯颜皆列地封王。泰不华率同列上章言:“婶母不宜加 徽称,相臣不当受王土。”太后怒,欲杀言者。泰不华语众曰:“此事自我发之,甘受诛戮,决不敢累诸 公也。”已而太后怒解曰:“风宪有臣如此,岂不能守祖宗之法乎?”赐金币二,以旌其直。召入史馆,与 修辽、宋、金三史,书成,授秘书卿。转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 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行乡饮酒礼,教民 兴让,越俗大化。台州黄岩民方国珍入海为乱,诏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泰不华迁浙东道宣慰使都 元帅,分兵于温州,使夹攻之。未几,国珍寇温,泰不华纵火筏焚之,一夕遁去。既而孛罗帖木儿密与泰 不华约以六月乙未合兵进讨。孛罗帖木儿乃以壬辰先期至大闾洋,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皆溃, 赴水死者过半。孛罗帖木儿被执,泰不华自分以死报国,语众曰:“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 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尽死以报国耳。”众皆踊跃愿行。时国珍戚党陈 仲达往来计议,陈其可降状。泰不华率部众,张受降旗乘潮而前。船触沙不能行,垂与国珍遇,呼仲达申 前议,仲达目动气索,泰不华觉其心异,手斩之。即前搏贼船,射死五人,复斫死二人。贼群至,泰不华 嗔目叱之,杀二人。贼攒槊刺之,中颈死,犹植立不仆。年四十九。 (节选自《元史..·泰不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 尽死以报国耳/ B. 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 尽死以报国耳/ C. 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 尽死以报国耳/ D. 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 尽死以报国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成人后所取,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相为表里,又称“表字”。 B. 对策,科举考试的一个环节,由考官就儒学或时事方面来设置问题,供考生回答。 C. 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宋、金设有路这一行政级别,元朝承袭下来并有所改革。 D. 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遵照康熙的诏令编写的一部记载元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不华家贫好学,参与编纂三史。他虽出身贫苦却聪明好学,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后来奉诏参与纂修辽、 宋、金三史,书成之后,被授予秘书卿一职。 B. 泰不华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他在元顺帝封婶母为太皇太后,封宰相大臣为王时,冒着杀头的危险 上书皇上的做法不妥,后来得到了太后的谅解。 C. 泰不华注重教化,关心百姓疾苦。他曾为民请命,让朝廷免除了浙西灾民的租税;在担任绍兴路总管时, 他除吏弊、减赋税、办教育,教化越地百姓。 D. 泰不华勇猛无畏,为国牺牲生命。他受命到浙江温州参与平叛,与方国珍多次交战,最后一役,他在射 杀多人后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死后也直立不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皆溃,赴水死者过半。 (2)时国珍戚党陈仲达往来计议,陈其可降状。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方国珍夜间率领精锐士卒纵火呐喊,官军不战斗溃散了,跳水而死的超过一半。(2)当时方国珍 的亲信陈仲达前来商议,叙说方国珍可以投降的情况。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显要”的意思是指重要的职务,“诚”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实在”,因此“显要”之后应断开,由 此排除 A、D 项;“助我击之”的主语是“君辈”,因此“变”之后应断开,由此排除 C 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以书生的身份担任重要的职务,实在担心辜负了所学的东西。现在我守卫海滨,贼人 刚被招安又造反作乱,请大家帮助我进攻敌人,打胜了是你们大家的功劳,打不胜我将以死报国。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是遵照康熙的诏令编写的”说法错误。《元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 1370 年,是宋濂、 王袆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诏令主持编修的,并不是遵照康熙的诏令。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办教育”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泰不华在担任绍兴路总管时,“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 均赋役。行乡饮酒礼,教民兴让,越俗大化”,可见泰不华除吏弊、减赋税、教化越地百姓,但并没有“办 教育”。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劲卒”,精锐士卒;“鼓噪”,动词,呐喊;“赴水”,跳水。 (2)“戚党”,名词,亲信;“往来”,前来;“计议”,动词,商议;“陈”,动词,叙说。 参考译文: 泰不华字兼善。他家境贫寒,喜欢读书,能记善问。他十七岁时在江浙科举乡试中考第一名。第二年, 在朝廷上回答策论,获赐进士及第。顺帝即位,加文宗皇后以“太皇太后”的称号,对大臣燕铁木儿、伯 颜都赐地封王。泰不华与同朝官员上书说:“婶母不应该加封美好的称号,宰相、大臣不应当受封王和土 地。”大后大怒,要杀掉进谏的人。泰不华对大家说:“此事是我发起的,我甘心受到诛杀,绝不敢连累 诸公。”后来太后气消之后说:“御史台有这样的大臣,难道还不能守住祖宗的法度吗?”便赐给泰不华 两枚金币,以表彰他的耿直。泰不华被召入史馆,参与纂修辽、宋、金三史,书成之后,授他为秘书卿。 后改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洪水伤害了庄稼,恰好泰不华入京,他极力向中书省奏言,免除了浙西 的租税。至正元年,授绍兴路总管。他革除吏弊,取消没入官府的牛租,让百姓自己核实田地面积以使他 们的赋役平均。实行乡饮酒礼,教导民众讲求礼让,越地的民俗大受教化。台州黄岩人方国珍入海造反, 皇帝诏令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泰不华任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分兵到温州,让他和孛罗帖木儿夹 攻方国珍。不久,方国珍进犯温州,泰不华把筏子点燃去焚烧方国珍的船只,贼军连夜逃走。不久孛罗帖 木儿暗中和泰不华约定于六月己未(十八)日合兵进攻。孛罗帖木儿却在壬辰(十五)日提前到达大闾洋, 方国珍夜间率领精锐士卒纵火呐喊,官军不战都溃散了,跳水而死的超过一半。孛罗帖木儿也被方国珍抓 住,泰不华自己料想将以死报国,对众人说:“我以书生的身份担任重要的职务,实在担心辜负了所学的 东西。现在我守卫海滨,贼人刚被招安又造反作乱,请大家帮助我进攻敌人,打胜了是你们大家的功劳, 打不胜我将以死报国。”大家都踊跃随他前往。当时方国珍的亲信陈仲达前来商议,叙说方国珍可以投降 的情况。泰不华率领部下,挂起受降的旗子乘着潮水前进。船碰到沙子不能前进,将要与方国珍相遇时, 泰不华叫陈仲达去申说此前议定的办法,陈仲达眼珠乱转,呼吸粗乱,泰不华发觉他心有异图,亲手将他 斩杀。便向前与贼船搏斗,射死五人,又砍死二人。贼兵蜂拥而至,泰不华瞪眼呵斥敌人,杀死二人。贼 兵聚集长矛向他刺去,他被刺中脖颈而死,仍然站立着不倒下。终年四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其三十一) 【魏】阮籍 驾言发魏都①,南向望吹台②。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③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④下,身竟为土灰。 【注】①魏都: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故魏又称梁。后文的“梁王”即指魏王婴。② 吹台:魏王婴所筑乐台,其曾在此宴请诸侯。③夹林:地名,魏王婴游览之处。④华阳:山名,在密县(今 河南省密县附近)。战国时秦将白起在华阳大破魏将芒卯,魏人割南阳以求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写诗人驾车从魏都大梁出发前往吹台凭吊,引出下文的怀古抒情。 B. 诗歌将战士、贤者与统治者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表明了魏国灭国的原因。 C. 后四句叙写夹林失陷、吹台荒芜、军队战败等事,表现了魏国亡国的惨景。 D. 诗歌以精练的语言再现历史,而末句体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悲观情绪。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诗歌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而要居安思危,勤于朝 政。②诗歌写战国时的魏王灭国之事,既有警示统治者之意,又表达了诗人对曹魏王朝的担忧。③诗歌先 写“战士食糟糠”的悲苦艰辛,后写兵败华阳,将士的身体化为土灰,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末句体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悲观情绪”说法错误。根据注释,可知末句“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 灰”是指战国时秦将白起在华阳大破魏将芒卯,魏人割南阳以求和的事。因此,末句是写战国时魏国的情 况,而不是曹魏的情况。诗人以战国时魏国亡国的悲剧警示曹魏统治者,给迷悟的曹魏统治者以当头棒喝, 具有辛辣的嘲讽意味,但并没有流露出对曹魏王朝的悲观情绪。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歌的前四句,先拈出兴亡史事以发端。“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写出了当年梁王拥众出都,于吹台 之上置酒高会的情景,声势壮大,气派煊赫。“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写出了如今此处的满目荒凉。 诗人以欲抑先扬之笔,借古讽今,将历史盛衰的严峻问题赫然推出,设问有力,劝谏当朝统治者不要像战 国时的梁王一样沉迷于声色犬马,而要居安思危,勤于朝政。 诗歌第五句到结尾,追述了魏国覆灭的原因。“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是写梁王的昏庸腐败,只知奢 华淫乐,不顾国事,不知养兵用贤,使兵士食糟糠,让贤士处在草野之中。下面六句写昏庸腐败的恶果: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梁王的行乐还没完,秦兵已经重来进攻;“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夹林和吹台再不能为梁王所有,吹台的宫殿也荒凉冷落了;“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梁王的军队在 华阳战败,梁王自己也化为尘土。这八句是诗人写梁王之事,以喻当时统治者,既有警示统治者之意,又 表达了诗人对曹魏王朝的担忧。 诗歌中写“战士食糟糠”,体现出魏国军士在魏王昏庸腐败的统治下,统治者于吹台之上置酒高会,歌舞 取乐,穷奢极欲,而魏国的军士们却饥寒交迫,生存困难,苦不堪言;统治者埋下的隐患最终导致了国家 的灭亡,魏国的将士们也因此而“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为国殒命,令人哀悼。诗歌先写“战士食 糟糠”的悲苦艰辛,后写兵败华阳,将士的身体化为土灰,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坚定地表示,即使被肢解,自己的志向也不会因受挫而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不同的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正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时,身边的音乐索然无味,感觉是 “______________”,江动送客听到琵琶女的演奏,感觉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苔痕上阶绿 (2). 草色入帘青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呕哑嘲哳难为听 (6). 如听仙乐耳暂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有:痕、犹、惩、嘲哳、暂。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客家话其实是一种经历沧桑的语言,承受过血与火的焠炼,吞咽过______________的苦难,饱尝过 ______________的摧折,最后在远离战火,远离喧嚣的五岭及以外的深山抹掉一身汗水和血泪,长喘一口 气安顿下来,像被风吹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生长、散落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 后来,在“湖广填四川”这个浪潮中,又被客家人携带在身带到了天府之国。回望客家人迁川,这幅 画面是多么令人震撼:______________的客家人扶老携幼、肩挑背扛,把对故土的依恋深深折叠进心底, 把对前路的不安与恐惧踩在脚下,怀揣对天府之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过高山和云雾,涉过激流与险滩, ______________,用汗水和期盼铺出了一条 5000 公里的新生活之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颠沛流离 风霜雪雨 络绎不绝 披星戴月 B. 颠沛流离 五风十雨 不绝如缕 披星戴月 C. 颠倒黑白 风霜雪雨 不绝如缕 披肝沥胆 D. 颠倒黑白 五风十雨 络绎不绝 披肝沥胆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后在远离战火、远离喧嚣的五岭及以外的深山抹掉一身汗水和血泪,长喘一口气安顿下来,像被风吹 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散落、生长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 B. 最后在远离战火、远离喧嚣的五岭及其以外的深山抹掉一身汗水和血泪,长喘一口气安顿下来,像被风 吹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散落、生长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 C. 最后在远离战火、远离喧嚣的五岭及其以外的深山抹掉一身汗水和血泪,长喘一口气安顿下来,像一粒 粒被风吹向远方的蒲公英种子散落、生长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 D. 最后在远离战火,远离喧嚣的五岭及以外的深山抹掉一身汗水和血泪,长喘一口气安顿下来,像一粒粒 被风吹向远方的蒲公英种子生长、散落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 19.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B.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C. 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D.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1)处,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形容歪 曲事实,混淆是非。这里用来形容“苦难”,与歪曲事实无关,故应选用“颠沛流离”。 第(2)处,风霜雪雨: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 顺。这里用来形容“摧折”,与“风调雨顺”无关,故应选用“风霜雪雨”。 第(3)处,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绝如缕:比喻事情极其危急。这里形容的是 迁往四川的客家人人数众多,接连不断,故应选用“络绎不绝”。 第(4)处,披星戴月: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这里形容的是客家人在迁川途中的辛劳奔波,故应选用“披星戴月”。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五岭及以外的深山”成分残缺,应在“及”后面加上“其”;二是“像被风吹 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语序不当,应改为“像一粒粒被风吹向远方的蒲公英种子”;三是“生长、 散落”语序不当,应改为“散落、生长”。 A.成分残缺,应在“及”后面加上“其”;语序不当,应将“像被风吹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改为 “像一粒粒被风吹向远方的蒲公英种子”。 B.语序不当,应将“像被风吹向远方的一粒粒蒲公英种子”改为“像一粒粒被风吹向远方的蒲公英种子”。 D.成分残缺,应在“及”后面加上“其”;语序不当,应将“生长、散落”改为“散落、生长”。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的冒号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这幅画面”后面,表示解释或说明。 A.提起下文,冒号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 起下文。 B.用于总说性话语“三大原则”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C.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经营品种”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D.表示总结上文。 故选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中医讲究顺应时令节气的变化规律养生,主张“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金秋时节,饮 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___________。秋天食养应多选择甘润养肺、滋阴润燥类食物,如梨、甘蔗、石榴等 含水量丰富的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质润滑肠的食材。___________。仲秋时节,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 人体常有津干液燥的征象,根据中医酸甘化阴的原则,秋季宜适当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能起到补肺阴、 敛肺气的功效,比如葡萄、猕猴桃、柚子、山楂等。___________。辛味发散泻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应少 吃辛辣的食物,以防止化热生火,加重秋燥。姜、葱、胡椒、辣椒、韭菜等都应该少吃。 【答案】 (1). 多食甘润之品 (2). 适量食用偏酸甜的食物 (3). 少食辛辣食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整个文段说的是秋季食用的注意事项。通读整段文字,发现每个补写的句子都是由横线后生发的,即食用 哪种食物。 第一空,前文有“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的疑问,此处应用陈述句加以回答。结合后文“秋天食养应多 选择甘润养肺、滋阴润燥类食物”以及列举的食物“梨、甘蔗、石榴等含水量丰富的水果,以及芝麻,核 桃等质润滑肠的食材”,可见此处应填“多食甘润之品”。 第二空,结合后文“根据中医酸甘化阴的原则,秋季宜适当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的语句,此处应填适宜 食用的是“偏酸甜的食物”,用动宾句式加以组织即“适量食用偏酸甜的食物”。 第三空,结合后文“辛味发散泻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应少吃辛辣的食物……”,此处应填秋季食用禁忌, 即“少食辛辣食物”。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来自日本九州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直接重编程技术,向人体血管 内皮细胞导入 3 个特殊转录因子,成功培养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脏祖细胞。肝脏祖细胞具有分化为肝 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在肝细胞移植实验中,研究人员给罹患致死率较高的急性肝衰竭的实验鼠植 入由肝脏祖细胞分化而来的肝细胞,成功将实验鼠的存活率从 20%提高到 80%。研究人员认为,将来有望利 用该技术给重症肝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这一研究成果 2l 日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答案】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利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肝脏祖细胞的新技术。肝脏祖细胞能分化为肝细 胞等,该新技术或可用于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疗。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从本段文字中提取新闻要素,人物——“来自日本九州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自…… 九州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属于补充信息,可以删去。事件——“利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直接重编程技 术,向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导入 3 个特殊转录因子,成功培养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脏祖细胞”,根据后 文“将来有望利用该技术”,可知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培养肝脏祖细胞的新技术,而“利用人体血管内皮 细胞”是实现该技术的方式,“直接重编程技术”“向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导入 3 个特殊转录因子”属于具 体说明信息,可以删去。原因——“肝脏祖细胞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具有分化 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可以压缩为“能分化为肝细胞等”;结果——“将来有望利用该技术给 重症肝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研究人员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属于补充信息,可 以删去。 因此,可以压缩为: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利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肝脏祖细胞的新技术。肝脏祖细胞能 分化为肝细胞等,该新技术或可用于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疗。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天祥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9 月 8 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总结伟大的抗疫精神。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 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10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 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主题展览时,这样评价抗美援朝的伟大壮举。 班级计划举行以“有一种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 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让我们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 我们都是读书人,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我们的 精神“坐标”,它被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所信奉,所推崇。为什么?就是因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正因为有了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绵 延数千年而不衰,甚至是越来越生机盎然。孟子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还有伟大的 “抗疫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它们都是时代的精神高标,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爱国不仅深入到每一个时代,而且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个人与国家血脉相连。 我们是中国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爱国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根、立德之源和立功之本。 同学们,爱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爱国要用心灵去感知,用灵魂去触摸,更要用行动去践行。“排 雷英雄”杜富国从小就立下参军报国之志,自觉地用前辈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自己,参军后更是哪里 危险哪里去,在中越边境雷场,他和他的战友们用年轻的身体蹚过雷区,把危险的死亡地带变成良田千顷。 杜富国正是用生命在践行他的爱国主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 爱国热忱在新中国、新世纪、新时代被赋予崭新的内涵。他们用生命捍卫生命,用生命捍卫平安。再如武 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这位“疫情吹哨人”,在没有严密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顾危险,积极投 身于抗疫一线,最终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李文亮医生是英雄,也是一个令人敬佩 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何尝不是体现于行动上!“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他的强烈的职业操 守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动摇、改变,这是何等的难得,又是何等的伟大? 同学们,让我们向这些爱国的先进典型致以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我们有幸生于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感恩那些革命英雄、建设英雄、抗疫英雄和无数在平凡的岗 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凡人英雄”,以及所有的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光辉印记的“为国为民”的奉献 者们,是他们把爱国主义的精神信仰代代相传,从而熔铸成我们中华民族今日的辉煌。 历史不该遗忘,爱国主义的旗帜也已经传递到我们大家的手里。同学们,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肩扛责任,勇负重担,让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飘扬在中华大地碧蓝的天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创设了一个主题班会的情境,要求考生围绕“有一种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 行”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本题的材料为“组合型”材料: 材料一,孟子的话意为,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孟子的“道义”,即正义。 材料二,文天祥诗意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材料三,伟大的“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材料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体现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四则材料都是在谈“精神”,虽然表述不同,但在内涵上有相通之处。无论是文天祥的“丹心”,还是伟 大的“抗疫精神”,或是“抗美援朝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内涵便是“舍生忘死”,爱国爱民。班会主 题中的“有一种精神”,考生可以在四则材料中任选其一,也可以进行综合论述。 【立意】1.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2.伟大的爱国精神是时代精神最重要的内涵。 3.“抗疫精神”促我前行。 4.牢记“抗美援朝精神”,不负人民。 5.爱国主义是立身之根、立德之源和立功之本。 【素材】【爱国事例】 1.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这 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2. 嘉靖三十四年,28 岁的戚继光奉命调防浙江,这正是当时倭寇活动尤其猖獗的地方。来到浙江之后,戚 继光深刻地意识到,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于是他排除万难,组建了一支“戚家军”。 正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在戚继光的指挥下,戚家军横扫倭寇,让沿海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建立 了彪炳千秋的不世功勋。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又奉命调援福建,继续开始荡平沿海的倭寇。戚继光奔走 边疆,孤悬海岸,但他始终心向朝廷、心向家国。正是这颗热烈的报国忠心,才能够让他克服无数的困难, 取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 3.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在欢呼的人群之外,几个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正 拼尽全力地奔向烟云。这其中,就有年仅 26 岁的林俊德。为了祖国的大国重器——核事业,他隐姓埋名, 默默奉献了 52 个春秋。像这样伟大的名字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忘记,如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