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案

ID:695340

大小: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让我们的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成长的脚印》案例 清芬路小学 罗晓英 导语: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 性,整个过程蕴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 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 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及至错误的回答等 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 态生成性资源。怎样面对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呢?这一直是我们实验者关 注的一个话题,说实话,我和很多老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怕 这种意外脱离了即定的教学目标,怕它脱离了设计好的教学轨迹,怕自己 无法驾驭,怕耽误了教学时间…在听了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中《成长的 脚印》一课后,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案例片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后,教师就将交流的面扩大 到全班】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跑步跑得更快了。 师:(称赞道)是比上学前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呀! 生:(看着大家,自豪地说)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答出 来。 师:(摸着学生的头)哟,你也发现了自己的这个进步。老师教你两 年,早就注意到你的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好了。(说完,孩子羞涩地笑了) 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你能把你的字展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行。(说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整洁, 端正的字获得同学的掌声。) 生:(大声说)我会洗碗了。 师:哦,你要是能天天坚持这样,你还会是妈妈的好帮手呀! 【孩子们在各种回答、展示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 幸福的微笑。接着,一个女孩子被点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我会拉二胡了,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那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曲给 同学听听看? 生:好。我正好把二胡带来了。 【于是孩子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 调。底下的孩子开始笑起来,还有孩子说“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得什 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小女孩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 不知如何是好。很明显课堂教学出现意外了。我们也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 汗,不知她会怎样继续下面的活动…】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 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众生:(摇头)没有。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也行。 【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 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还有的甚至拉出 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二胡可不好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个很容易的事,看 来你比我们行!(听了他的话,那个孩子的眼睛亮了) 生:你要坚持下去呀,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听了他的鼓励, 那个孩子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孩子)大家说得对,你今天其实拉得也不错,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让我们为 他的进步鼓掌! 【教室响起真挚的掌声,那个孩子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声中,头抬得 更高了。】 课听到这,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也为教师的灵活处理拍手叫好。 教师灵活地将课堂中的意外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都来关注,并积极 地参与其中。“试拉二胡”的情境,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他们 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认同别人。这次小小的意外,居然成了这节课 的亮点。 反思: 实践证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开放的,具 有创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成为对成长的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成全。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教学也是不 具有生成性的。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 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我们的教 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 让我们的教学因“意外”而精彩,这是教师面对开放课堂最理想的状 态。要达到这个状态,我们教育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 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 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 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例如,面对听到的嘲笑,教师并没有指责批评,因为他了解,这个“笑” 是孩子们价值观的体现,也正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于是教师创设新的情 境,让嘲笑的孩子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拉二胡的过程。这样使他们不光意 识到拉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也能体会到那个小演奏者的不容易。以 事实说话,从无声处更好地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树立了自信心,让 那个表演者真正的受到别人的肯定,也使教学中“节外”的小花,开出美 丽的花果。 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也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关注,关注不同 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行为,关注他们的神情,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 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同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倾听学生的话语,了解孩子思想的偏差 外,更关注了孩子的行为,关注了他们的神情。最初演奏的孩子听到同学 们的笑声时,自信的头低下了。老师很快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引导其他孩 子实践感悟,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认同了最初演奏的孩子。听到别人的认 可后,那个孩子的眼睛亮了;不一会儿,她笑了;在大家真诚的掌声中, 她的头抬得更高了。从她的神情变化中,我们仿佛又看到对于一个孩子来 说最可贵的东西——自信心。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是对孩子整个生命成长过程 的关注。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这节课中,就是教师的关注,这个 孩子的自信心才逐步恢复。试想,倘若教师放过了这个环节,也许这个孩 子的头将永远不敢高高抬起了。 另外,我们教师还应理智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 及教案,甚至课堂结构,这样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二、让孩子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考虑发挥学生主体性 的一个很好的途经。对于许多生成问题,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可放手让 孩子自己解决,或孩子自己体验感悟。让孩子思维进行碰撞,互相启发。 同样,面对其他孩子的哄笑,我们通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面对嘲笑 的孩子说:“刚才有同学说自己有礼貌了,那你们看看自己的行为,这是 有礼貌的表现吗?”再对演奏的孩子说:“你今天演奏得不错,相信经过 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相信这样的引导也会很快平息 这场风波,并安抚那个孩子的心。但是,光凭教师的说教,能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做法只是教师自己行为意识的灌 输,并非是孩子自己道德认识的内化。 相反,在上面案例中,教师就把学生的生成问题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 让孩子自己体验拉二胡的困难。以事实说话,让学生自悟、自省。获得教 育。孩子们每一句所说的话,都是一种真挚的真情流露。他们的话不仅教 育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充分肯定。这种发自孩子内心的生命感悟比 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所以,生成的问题留给学生解决,会让我们看到 真情的互动,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 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是我在 一篇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我把它作为文章的结尾,希望能给我们新课程 实践者带来进一步思考,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捕捉课堂中的“意外”,让它 成为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