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小说阅读(四)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小说阅读(四)

ID:694953

大小:50.57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5-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 10 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小说阅读(四)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 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 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 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 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 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 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 去,看见一个军人。 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 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 发出了喊叫声。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 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 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 狗!”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 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 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 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 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 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 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 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 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亮喷气。“快点 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 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 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 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 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 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 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 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 可我还活着……”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 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 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 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 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 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 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 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 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 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 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 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 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 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 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 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庳兹玛·烑 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 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 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 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 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 关。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 深省。 C.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 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 D.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 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 (2).本文是怎样具体塑造马车夫姚纳的形象的? (3).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自己的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伯乐(节选) 萧红 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块膏药贴上。” 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瓶虎骨酒喝了。” 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 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 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 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 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 在舱里的船老板,听到他们嚷嚷好些时候了,最后,他听到他们越嚷嚷越 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 间探了出来。开初他静静听了一会,而后他发表了一篇演说: “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 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 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 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 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 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 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 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 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 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 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真他妈的中国人”,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 常看得起他, 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 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是哪一 家保险公司呢?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 “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 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 行的哪,老弟!” 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她抱着小雅格,牵着约瑟,从小扶梯上 扑扑腾腾地走下来了。走下来一听,他们正谈着这船的问题。 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 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 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 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 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 太太说:“什么良心问题?” 马伯乐说:“船翻了不淹死人吗?” 太太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逃起难来还怕死吗?” 船老板在一边溜着缝说:“说得对呀,买一只船做做好事,多救几条命也 是应该的。” 马伯乐转转通红的眼睛说:“也是!” 这时候在甲板上又有些人在骂着,在说着疙疸话。船老板越听越不入耳, 又从扶梯上去,又要发表谈话。 这时候有几位伤兵弟兄,就首先招呼着说:“听老板发表演说啦!” 于是果然展开了一个很肃静的场面。老板第一句就说:“我为的什 么?”而后很沉静他说了第二句,“诸位是为的逃难,是想要从危险的地方逃 到安全的地方去。而我呢,南京一趟,汉口一趟,我是为的什么?我是为的诸位 呀!换句话说,我就是为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若不然,我们何必非干这行子不可 呢?就说我这只船吧,载点别的什么货物不行吗?难道不载客人就烂到家里了 吗?不过就是这样,在国难的时候,有一分力量就要尽一分力量,有枪的上前线, 没枪的在后方工作。大家在逃难的时候,忍耐着一点,也就过去了,说三道四, 于事无补,白起摩擦,那是汉奸行为。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 船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凛然一股正气,把船上所有的人都说服 了,说得个个目瞪口呆,有的感动得悲从中来,含着两泡眼泪,说:“中国亡不 了……” 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 “破”,这船的“慢”, 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 大的前程迈进着。 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沫,撞击着船 头。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 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它非吞没了 它不可。 1941 年 1 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生动直接,既让读者可以快速地进入故事设定的情 境之中,也表现了船上旅客的辛苦和不满。 B."良心"一词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有的是本心流露,有的虛情假意,其中 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属于前者。 C.小说节选部分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一艘逃难的破船上,情节紧凑集中,一波 三折,随着矛盾的缓和活画出一幅众生相。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是一幅迷茫静寂的画面,有象征意味,"它非吞没了它 不可"暗含绝望,暗示人们的不幸命运。 (2).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有人评论说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的国民性,请结合作品中的 人物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 五湖平原,两地相隔,一千五百英里。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 迎接。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 歇根去。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 河。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于是两人 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 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 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 一点生理成分。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 的感觉。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 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 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又说,随之而来,会 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最后,浩司曼说, 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 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 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 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 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 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 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 是更为迅速而直接。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 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 象。 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 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 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的认识。缪斯【注】,一半 是神,一半也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缪斯 如果成为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是,中国 诗的缪斯,已经显示出变哑的危机了。 对于我,对于中年以上的某些读者,中国古典诗的朗吟(英文叫做 chanting)是可以终身享受的一种高级乐趣。说得轻松些,它可以自娱,可以 娱人,是雅人名士的一种消遣,一种修养。说得严重些,它成为欣赏古典诗的 一个必要条件;短如一首五言绝句,不加千百遍的朗诵或低吟,是不可能充分 心领神会的。我这一代的中年人,身逢抗战,经历种种的不幸,而比起现在的 青年来,至少多一件幸事,那就是,懂得如何吟诵古典诗。小时候,我的父母和 二舅父都会吟诗。他们虽未着意教我,毕竞耳濡目染,久之我也吟成了自己 的一种腔调。其后这种吟哦,或高咏,或低唱,给了我无穷的安慰。今日,我的 学生之中,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某些 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不利,一种缺陷。默读唐诗,甚或用今 日的国语出声诵读,固然也可以获致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比起曼声朗吟千百 次后的那种领会,恐怕相去远甚。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仅仅是心灵的吸收, 而后者加上了生理的沉浸。所谓“熟读唐诗”,也就是要用生理的适应去 帮助心灵的吸收,使那种节奏感,那种声调,进入肌肉,缠绕每一根神经。 这样的分析,有些读者可能认为缺乏“诗意”。但是诗的生理作用,往往 可以超越心灵的领会而影响读者或听众。我在美国授中国诗的时候,班上 的金发孩子们对我朗吟的反应,总是热烈的,有些学生甚至要我教他们跟着 吟咏。一位学生事后告诉我:他念这一班所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某次听我朗 吟《国殇》。其间我也有时应邀去别的大学演讲,而当我在演讲时朗吟李 白或杜甫时,完全不懂中文的听众,总是兴味盎然。这种反应,大部分属于生 理。反之,我不懂西班牙文,而每次听到西班牙神父兼诗人劳治国(Father Carlos Orozco)朗诵洛尔卡炽热的抒情诗,总是感到一种绝大的过瘾。又如 狄伦•汤默斯的诗,据有些人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 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扶带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再 如乔叟那中世纪的英文,看起来好费劲,而听傅良圃神父(Father Fred Foley) 念起来,忽然透明得多。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 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 的门;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 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 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这样发 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 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 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文学? 【注】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一个疑问的句式作为标题,不仅增强了语气,还起到设置悬念的作 用,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用切身经历和英国诗人浩司曼的例子点明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极 易触发内心情感,产生生理影响。 C.针对目前诗歌领城缺少朗吟风气,作者反复强调了朗吟的重要性,并揭示 了朗吟缺失的危害性,发人深省。 D.全文语言流畅,多用短句,词汇新颖,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表达内 容果断,感情强烈。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第 3 段提到对“绘画”“音乐”等相关分析,看似与诗歌吟咏无关,请简 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 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 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 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 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订亲的事。姐姐订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 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 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 眉头。在弟弟妹妺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 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 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 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费。姐姐订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 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订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订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 名字。河生觉得那个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 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 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 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 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一 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 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 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 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 该和什么样的人订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 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下子就把姐 姐的心思猜到了,他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 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 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 捏着含在嘴边,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 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 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 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 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 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 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段时间后, 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 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 岀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 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 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 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 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 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 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 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 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 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 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 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 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 也因为自已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 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 分) (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 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 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 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 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 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 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 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 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 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 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疹得慌, 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 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 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轨道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轨道上听 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 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的太疼了,就换另一支耳朵贴上 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 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 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越了无边无际的黑暗, 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 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 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 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的高兴。农村的孩 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 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 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 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 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 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 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 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 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 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 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的捆在礁石上,接雨水 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 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 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 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 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 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 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 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 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 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 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 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 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 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务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 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 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 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 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 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 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 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 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 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 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 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 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 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 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 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 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 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 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 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 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 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 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 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 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 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 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 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 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 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 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 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 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 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 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 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 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 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 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 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 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 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 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 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 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 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 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 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已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 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 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 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 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 B.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 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 C.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 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 D.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能够睡一 个安稳的觉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 (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3).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①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他试探性的、断断 续续的语言表现他急于宣泄的丧子之痛,以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他孤寂痛苦 的内心世界。②侧面描写。以乘客、年轻的车夫的冷漠麻木侧面烘托他的 孤苦无助。③环境烘托。以阴冷的雪景烘托他悲苦无告的命运。 (3).(1)人物形象上:①形象地写出了姚纳与瘦马相依为命、同病相怜的情 景。②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向自已的瘦马倾诉,表现了姚纳的孤苦无助。(2) 主旨上:以马的有情反衬人心的凉薄。(3)手法上:具有留白的效果,含蓄隽永, 引发读者对姚纳命运的猜测、思考。 解析:推动情节发展的是姚纳急于宣泄的丧子之痛。 2.答案:(1).D; (2).①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展现人 物个性。②船老板大段的演讲, 符合他看似正义凛然,实则虚伪无耻的人物 特征,使其形象更鲜明。③文中语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如 “听老板发表演说啦!”“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 (3).①船老板:正气凛然的表演之下却是利欲熏心的猥琐,发国难财还要给自 己戴一顶爱国的“帽子”,表里不一,自私虚伪。马伯乐:遇事时在本能上有未 泯的良知,但人云亦云,冷漠逃避。马伯乐太太:凡事胆小但利益面前却冷漠 贪婪,自私自利。乘船众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会不满、抱怨,但极易被愚 弄、蒙骗。 解析:(1).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是一幅迷茫静寂的画面”说法错误。“静 寂”不恰当,结合“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 沫,撞击着船头”分析可知,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的是迷茫而又暗涛汹涌的画 面。 (2).结合“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块膏药贴上。’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 该买瓶虎骨酒喝了。’”分析可知,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有利于推进故事 情节,展现人物个性。结合“‘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 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 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 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 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 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 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分析可知,船老板大段 的演讲,符合他看似正义凛然,实则虚伪无耻的人物特征,使其形象更鲜明。 结合“听老板发表演说啦”“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分析可知,文中语 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 (3).可以先到文中找到丁向东的言行举止,再分析从中体现出的性格特点。 本题题干“有人评论说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的国民性,请结合作 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了解,然 后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 船。现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 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 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 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我两千块钱兑过 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 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分析可知,船老板 表里不一,自私虚伪,正气凛然的表演之下却是利欲熏心的猥琐,发国难财还 要给自己戴一顶爱国的“帽子”。结合“‘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 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 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 分析可知,马伯乐遇事时在本能上有未泯的良知,但人云亦云,冷漠逃避。结 合“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 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 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 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分析可知,马 伯乐太太凡事胆小但利益面前却冷漠贪婪,自私自利。结合“大概这船,用不 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 着”“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 要船票钱……’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 的。’”“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 ‘破’这船的‘慢’,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大的前程 迈进着”分析可知,乘船众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会不满、抱怨,但极易被愚 弄、蒙骗。 3.答案:(1).A; (2).①比喻,把“耳朵”比作一扇奇妙的“门”,突出耳朵是听到声 音的一种途径。②“耳朵”是解读诗歌的一种途径,诗歌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的 不同效果,突出了诗歌诵读的重要性。③“但是”转折关系,强调了朗诵对于 诗歌理解的作用。④暗示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做法,会使部 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 (3).①借助“高更看梵高画”证明绘画的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也 会起作用。②用“绘画这种空间艺术”与“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对比, 突出时间艺术对人的生理影响更突出。③承上启下,突出诗歌也具备像音 乐这样强烈的生理影响。④从而引出诗歌既是心灵的也是生理的,突出诵 读的重要性。 解析:(1).A.“疑问的句式”错,题目“岂有哑巴缪斯”应是反问句。故选 A。 (2).“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耳 朵”比作“奇妙的门”,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再结合上下文“仅仅张开眼睛,是 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 是哑了的缪斯”,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歌用眼睛看和耳朵听进行对比, 将诗歌诵读前后的不同体会进行对比,这里用来突出诗歌诵读的重要性。 再结合“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 哑然无声,不能卒读。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 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这句话,可知这句话强调了朗诵对于诗歌理解的作 用。 (3).题干已经暗示考生答题的角度,“看似与诗歌吟咏无关”,其实是说就是和 诗歌吟咏有关,考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就要分析第 3 段提到对“绘画”“音乐” 等相关分析和诗歌吟咏有什么关系,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答案就出来了。 第三段中说“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绘画到底是空间的 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 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 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 是更为迅速而直接”这是分析绘画和音乐对我们生理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再结合第二段的内容“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 分。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英 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 甚于心智”,这段谈论的是诵读对人的生理方面的影响,所以第三段是借助绘 画和音乐对我们生理的节奏所起的作用来证明诗歌也具备像音乐这样强烈 的生理影响,从而突出诵读的重要性。 4.答案:(1)C;(2)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 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 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 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 好生活的好姑娘。 (3)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 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解析:(1)“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错,原文说的是“他 害怕有人看到他……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2)解答此题,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分析”姐姐的形象,所以要先筛 选出姐姐的言行,然后归类分析。姐姐领着河生玩,保护河生不让他受欺 负;河生到了上学年龄,母亲不许姐姐上学,她理解并通过劳动挣钱补贴 家用,给河生交学费;姐姐问河生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后坐在树下出 神;姐姐为河生做洋布裤子;订亲的小伙子退亲后姐姐流泪。将这些信息 归类,可从姐姐与弟弟的关系、女儿与家庭的关系、女孩儿与订亲人的关 系三个方面分析。 (3)要探究画线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就要对画线句的具体词句进 行分析。“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结合小说内容特别是对河生心理的描 写可以看出,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 念头”,“庄严”表明河生决定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透露出作者对 他的赞许;“我要好好读书”,是河生的希望,也是作者对自己塑造的人 物的期许,透露出作者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5.答案:(1)C (2)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 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 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 “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3)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 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 “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 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解析:(1)“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过度解读。“暗示正 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错,从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在 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 作”来看,是锻钢打铁这一人生经历最终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主要集中在前六段,分析每段的内 容,然后进行层次的划分,分层概括出来即可。第一段作者先叙述自己在 听闻大同学对火车的描述后,萌发了看火车的念头。第二段叙述了夜晚在 去看火车途中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浓密的森林的恐怖经历;第三段写到达铁 道边后等待火车的到来;这两段可归为一层,写作者为看火车而付诸行 动。第四段至第六段写看到火车到来以及发现火车头镰刀和锤头图标后的 感受。 (3)分析文章标题的统摄作用,首先需要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分析标 题与文章行文的安排、文章主旨的表达之间的关系。首先,“记忆里的 光”对应的是小时候看火车时,火车头上“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 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后文围绕着“镰刀锤头”,按时间顺序又讲述了 作者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经历,抒发了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情感。由此可 知,“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统摄了全文。 6.答案:(1).D; (2).① 开头设置了悬念,一个“竟”字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关注和思考 ② 开篇点题,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 ③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侧面衬托村长的霸道形 象。 (3).① 衬托了村长的形象。村民们对二狗的畏惧,实阿上是对他背后的村长 的畏惧,通过刻画二狗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贪婪、虚伪,平日里欺压百 姓、作威作福的村长形象; ② 推动情节发展。正是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节,使小说的 情节得以展开; ③ 丰富小说主题。“二狗”这个名称暗示他是村长的第二条“狗”,是极力讨 好村长的一类人的代表,“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平时趋炎附势,欺压百姓,表 现作者对这一类人的厌恶之情。 解析:(1).“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 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与原文不符, 原文是“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 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 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可知并不是所有人。同时,养狗的人也未必感 激。故选 D。 (2).本题中,第一段就一句话“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这句话设置了悬念,“竟”字能够迅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阅读 欲望,且进一步让读者有着深刻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后文中提到“二狗听了 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儿狼狗,邪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 门,村长自然恨它”,从结构上讲,这一段内容开门见山,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 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村长的狼狗竟 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这一内容,从侧面的角度丰富了村长的凶残 霸道的形象。 (3).村民们畏惧二狗,实际上是对村长的畏惧,村长在文本中的凶残霸道无处 不见,如文中说道“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儿狼狗, 邪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原文中有“二狗四处寻找线 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 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 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引发了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 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二狗”这个名称是一种暗示,暗示其为“第二 条狗”,文中说“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 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 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突出二狗“狗仗人 势”、狐假虎威,欺诈百姓,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厌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