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一中、宜城一中、南漳一中2021届高三5月最后一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第 1页(共 12 页) 机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语 文 本试卷共 12 页,23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 和答题卡 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 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 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 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5 题。 材料一∶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 了信息 过载、冗余、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 准推送的技 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算法推荐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 然 而,在信息获取 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每个 人都能够拥用一份投合个人特殊品味的报纸,即 Daily Me(个人日报)。 通 过 Daily Me,你可以筛选出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并且选择最适合你品味的东西。桑斯坦提到, 事实证明,协同过滤运作的良好作用可以使得 Daily Me 为 我而 生,而无需我们自己去 语文试题第 2页(共 12 页) 创造。但这种个人日报亦有可能造成茧房,人们只愿意选 择或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 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 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 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近几年变成研究热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算 法技术 的流行。也就是说媒体技术的进步把信息茧房问题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 标的单一更是 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 算法推荐以强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为后盾,力求为用户推送最精准的内 容。每个 用户的关注和兴趣难免有差异,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 私人化的内容。 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的用户第一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 息以及兴趣爱好等, 例如女性、爱好二次元。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今日头 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 推送列表,内容从新闻、娱乐到电影,涵盖非常全面。之 后今日头条有后台会跟踪并记 录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然后大数据分析用户关心的 话题,并据此推送更多与用户浏览信 息相关的内容。 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 台捕捉 到这一次点击之后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越来越多,最 终被同类信息 淹没而陷入茧房。 新媒体时代更容易造成茧房问题,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用户选择性心理。传 统媒体 时代,受众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等因素,选择和自己意见一致或者相近的 报纸。在新媒 体时代,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选择就 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性 心理,而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是与个人认知结构相关联的,用 户既有的认知会主导他选择 接触什么样的信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用户很容 易形成小的圈子文化,对圈子以外 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屏蔽,进行社交过滤。久而 久之用户会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 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 壁,这个障壁将用户切割开,圈子里和圈子外的 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 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愿意相信自己圈 层中信息,而对外界信息 立生排斥。 材料二∶ (摘编自史婷《信息茧房在中国语境下的成因及破茧分析》) 算法如菜刀吗?是,也不是。 复旦新闻学院全球院长论坛上,主持人问∶"算 法是 否应该有社会责任?"某 算法新闻客户端的一位高层回答说∶"算法好比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 以 用来杀人。"这个回答很像美国步枪协会反对禁枪的理由∶枪不杀人,杀人的 是人。 语文试题第 3页(共 12 页) “菜刀论”很直观,也很有迷惑性,常常被技术中立论者使用。然而,菜刀 作为一 种客观存在的技术也许是"中立的",但菜刀的设计却并非中立,比如说菜 刀是单刃,适 合切或砍而不适合戳或锯,任何握住了刀把的人便掌握了主动权。 所以菜刀的"刀把"" 刀刃"设计在其被投入到具体使用之前就嵌入了特定的意图 和使用方法。 "菜刀"(技术)的使用则更非中立。波士顿市政厅曾开发了一个 iPhone app, 用 户开车经过市区某处时,该 app 可以感知汽车的颠簸程度并自动将这些信息 发送到市 政工程部门以提醒"这里的路面要维护了"。结果发现,拥有 iPhone 和 汽车的市民往往 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其所经过的地段也往往是已经建 设得较好的地段。这一 技术的部署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它隐含偏见,后来波士顿 市政厅下架了该应用。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如果算法真如菜刀,那么"刀把"就一直握在算法编制 者和部 署者手中,而其广大用户则如砧板上的"鱼肉"。 (摘编自邓建国微博文章) 材料三: 1995 年,埃尔德雷斯正式提出了"信息偶遇"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偶遇"是" 在未预 期情境中,个体意外获得有兴趣或可用以解决问题的信息的现象"。 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原因之一在于,其采用的算法认为人的信息 需求是 线性的、一以贯之、可以被预测和掌握的,而事实是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 取过程中,其 信息需求存在着频繁的流动和跳跃,也存在着注意力的变化、倾斜 与转移。"信息偶遇" 则是通过非线性的流动性模式打破算法存在的偏见问题,破 除信息间存在的等级壁垒, 至少是从信息提供方面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平等化。 (摘编自《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 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算法技术虽然 事实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它确实满足了人们高效快捷获取信息的需要。 B.材料二以菜刀为喻,论述了技术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驳斥了技 术 中立论。 C.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那款 iphoneapp,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 市民。 D.目前的算法推送技术,忽视了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信息需求 和注意力的 变动。 语文试题第 4页(共 12 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量信息的产生,是"信息 茧房"存在的前提。 B.信息冗余和污染,是"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 C.随着技术 不断进步,"信息茧房"是能避免的。 D.即使没有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依然会产 生。 3.下列成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3 分) A.夜郎自大 B.指鹿为马 C.坐井观天 D.偏信则暗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算法推荐"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作为新媒体用户(受众),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算法技术带来的弊端。(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6~9 题。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茶 干 汪曾祺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出 如意云 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 槛的槽里,白天 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 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 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 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 的。字高 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 两个字!全城再 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 四尺莹润 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 把酒汲在酒坛 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语文试题第 5页(共 12 页)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 有个帽子 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 掏出一个深洞, 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 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 是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 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 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 缸酱就值 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 营,会做 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 万顺除了做本街 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 在大淖,拴好了船绳, 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 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 麻绳作为拎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 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 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 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 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 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 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 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 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 得实实的,酱 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 道一声 “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 口扎紧, 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 长时间。煮得了, 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 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 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 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 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 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 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 以叫作“茶干”。连老 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 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 黄鸭 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 意人,没 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 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 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 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 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 语文试题第 6页(共 12 页) 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 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 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 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 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 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 子,记得 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 也记得连万顺的 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 家的茶 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 这种东 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 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 我写旧题 材,只是因为我对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 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 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 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 什么写什 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 要对“小说“这个 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话,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 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6.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背后 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 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敬仰。 B.乡下人进城先“直奔连万顺”, 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办完事再把油 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 语文试题第 7页(共 12 页) C.连老大不但勤快,而且认真,他监制茶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连万顺茶干的牌 子闯出来了”,连万顺茶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四色礼品”之一。 D.有人问 连老大的儿子为什么不恢复制造自家的茶干,他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 现在,谁做这个!”一句话写尽人世浮华、急功近利,并以此映衬了连老 大的古朴 厚道、兢兢业业。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 后文又具体 写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小说写 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 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酱圆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 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 淀情感, 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8.小说开头部分用大量“闲笔”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9.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 10~14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 名重 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 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 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 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 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 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 语文试题第 8页(共 12 页) 为先,善作条教,郡 中爱之。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 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 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 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 士.,袤举刘毅、刘定、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 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 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 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 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 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 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 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 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 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 校。 C.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 语文试题第 9页(共 12 页) 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 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 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 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2)及武帝践作,进爵为侯。虽寝 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14.后人评价郑袤有“识人之明”,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完成 15—16题。 经五丈原【唐】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 ① 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 ② 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 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 ③ 无言语,从此谯周 ④ 是老臣。 注释: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 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 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语文试题第 10页(共 12 页) C.这首 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温庭筠这 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16.本诗是诗人 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了作者愉悦的感情。 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 , ”, 则是作 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 “ ”,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 的行为“ ”。 (3)猿啼高而急,似哭似号,给人以凄、哀之感,让人听了伤心,所以诗人们常用 猿啼表达哀音,比如唐人的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 性平无 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 摆饰、装饰之 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 妃含玉镇暑。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 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断不 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 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 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 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龚自珍的“万 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文试题第 11页(共 12 页)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 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 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 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 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 刑拷打算得了什 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本题共 2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 化钙称为 “碱土”等。事实上,稀土是镧、钪、钇等 17 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 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 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 ① , 这一名称从 18 世纪沿用至今。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 艇, ②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 “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③。两 者 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 子半径皆不 同。在应用上,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 低廉;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 贵,可替代性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语文试题第 12页(共 12 页) 22.某高中生打算利用上述语段做一个介绍“稀土”知识的科普小视频,视频分三个板 块,请你为这三个板块各设计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6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 0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 跑世 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 位, 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 创未 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