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ID:691942

大小:36.4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海口市 2021 年高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比如 1949 年后直到改革开 放之前,写农村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文学史却一般不以“乡土文学”视之,而是称之为 “农村题材创作”,主要原因就是文学史家们认为这类作品往往只是从为政治服务的立场, 成了单一地反映农村中阶级斗争或“两条路线斗争”的工具,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相比其 “乡土性”变得模糊不清。而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重新启动并且步入快车道,城市空 间不断拓展而乡土空间日益蒌缩,作为现实生活反映的乡土文学也开始面临巨大的危机,甚 至“乡土文学的衰亡不可避免”这样的论断也时有耳闻。如果说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因对 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过分强调,而使乡土文学的内涵被抽空、发展遭到停滞的话,那么这种停滞 还只算是乡土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点“曲折”。而当乡土社会开始向城市社会转型,乡土文 学面临的危机就似乎切切实实前所未有的深重了。 (摘编自史建国《乡土文学的危机与契机》) 材料二: 当下,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或农村(乡土空间),正在随 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萎缩,乡土文学也由此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实世界 中乡土空间的萎缩似乎预示了乡土文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乡村作为一种文化空间承载着 过去的记忆,当空间被解构,这些作家只能凭借记忆式的写作对乡村进行重构,在回忆过程中 凭借诗意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叉一个梦幻般美好、和谐恬静的乡村。乡村和城市作为一种对 立的空间而存在,城市代表着污浊,乡村代表着美好,人们在城市受到伤害,希望回到乡村疗 伤,这是审美怀乡式小说书写惯用的模式。 大多数学者认为,乡村之所以呈现出美妤的特征,原因在于作家美妤的回忆光环。和普通 人一样,作家远离了童年成长的村庄,在城市里历经艰辛,再回忆起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故土, 自然想起的全是美好的记忆。雷蒙·威廉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怀旧的田园主义传统进行了 批驳。认为乡村一定有丑陋,且不亚于城市,乡土小说排斥切的写法显得抽象、做作且不自然。 乡村美德,不过只是作为一种记忆。中国文学史上大多数学者也对乡土记忆书写持批判态度, 王鹏程提出:“将乡村视为田园牧歌、人间乐土的,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和诗意化的呈现 罢了。”这种呈现用想象代替观察的写作使得文本缺乏审美感和新鲜度。丁帆也认为,一味 沉溺于对故乡的恋旧情绪与诗意化的还原,会使作者忘记原有的文明不好的一面,无法进行 辩证的价值判断,使得作品单调且格局狭窄。 片面地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会使得乡村文明原有的弊病被掩盖。在城 市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乡村并不见得只有美好,作家笔下的乡村与乡村里的人曾被当作 “落后”“封建”“保守”的代名词,有时又是犯人用来逃避法律制裁的“绝佳”场所,是 藏污纳垢之地。其中有因为穷困被迫典妻的丈夫,有“冥婚”习俗下出嫁的菊英,有封建迷信 的二诸葛和三仙姑,有落后、爱计较的“小腿疼”和“吃不饱”。鲁迅也有不少作品揭露乡 镇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如《离婚》里想要离婚的爱姑,她大胆抗争封建礼教、 三纲五常,终究败给了封建族权、夫权。 城市一方面作为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空间而存在,它将富贵与贫穷、善良与丑恶、真诚与 虚假等一切现象都包含在内。这些现象在城市未出现之前就存在于乡村,只是随着城镇化进 程,跟随着社会流动进了城市,在城市的环境中不断被加剧和放大了,这些对立的现象不断冲 突与碰撞。但是另一方面,城市从来都以冷漠的姿态去对待他们,它从不消解这些现象而任其 流动。所以城市较之乡村来说,显得更加混杂、丑陋。 当作为城乡空间流寓者的乡土作家们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乌托邦” 的建构,给自已困顿的心灵提供适时的慰藉。不同于沈从文以“乡下人”的姿态去批判城市 给乡村带来的巨大破坏,“乌托邦”式的写作是为心灵提供一个避难所。乡村是连接现实与 过去的情感纽带,乡村作为地理空间的消逝只是其外部表征,更重要的是随着地理空间消逝 后,空间所承载的情感也随之消逝。赫姆林·加兰认为,在城市与乡村的两种文化冲突中,乡 土小说作为调和而存在,以此来完成从乡土到城市进程中的情感转换。乡土书写者代表了与 他们有着相同身份认同困境的一批人,其作品以一种“精神还乡”的姿态来回望故乡,他们 并不是意欲与社会进步对抗,相反,是希望在剧烈的城乡冲突中给精神层面增加设置一处缓 和带,使得冲突不会太剧烈。乡土记忆写作站在弱势群体一方,通过创建“乌托邦”式的心灵 避难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空间流寓者的身份认同困境。 (摘编自张郁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下乡土记忆书写的人文关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挤压着乡土空间,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日益萎缩,“乡土文学 的衰亡不可避免”的论断也日益成为现实。 B.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思想过分强调,农村题材创作政治性太强,因此这 一时期的农村题材作品不属于“乡土文学”。 C.政治和文学有着天然的对立性,历史已经证明,在乡土文学中注入政治的元素,乡土文学的 内涵必然会被抽空,发展也遭到停滞。 D.审美怀乡式小说常以“城市代表着污浊,乡村代表着美好”的模式进行书写一当人们在城 市受到了伤害,就希望回到乡村疗伤。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对立的空间,如果乡土文学不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乡 村文明原有的弊病就不会被掩盖。 B.在城市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乡村的弊病被作家们描写得淋漓尽致,城市文学的兴起可 能助推了作家们对乡土美好记忆的叙写。 C.城市比乡村显得更加混杂、丑陋,因为富贵与贫穷等对立现象流进城市后在城市的环境中 不断被加剧和放大且城市从不消解这些现象而任其流动 D.“乌托邦”的建构,是作为城乡空间流寓者的乡土作家们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心灵的避难所。 3.下列各项中,能支撑材料二中雷蒙·威廉斯和王鹏程的共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格非《望春风》中的儒里赵村是温暖、甜蜜的所在,但改革开放后,村庄不可避免地走向 了衰落 B.鲁迅《离婚》中乡下想要离婚的爱姑,大胆抗争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终究败给封建族权、 夫权。 C.刘庆邦《到城里去》描述乡下人进城艰辛谋生,顽强拼搏于社会底层,从事极卑微、危险的 职业。 D.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里,叙写因城乡的隔阂与矛盾,两位忠厚老实的挑夫走上了犯罪的 道路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审美怀乡式乡土文学。(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清算月亮 林语堂 左派文人反对风月的文章,竟“把月亮一笔勾销”。因此我必须为月亮辩护。我生怕的 是,如果中国人全部失去了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那么中国之为国也必将变得更为狭 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现在竟有人把看中秋月与吃月饼,认为是“封建的”与“反革命的”, 由于月饼是中国的,所以也便是旧式的,而与一个女学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却是“进 步的”与“革命的”,因巧克力糖来自西方。让他们去吃巧克力糖吧,这些聪明的青年人他们 可以不去理,但是月光却要照在他们身上,并且继续不断地照着他们,静寂无声,不图自卫,终 有一天它会得到他们的心。除非他们确是迷失了灵魂! 因此想把月亮清算,不能像那些青年作家想得那样容易。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甫 虽为左倾分子所不容,不能就把他们一笔勾销。左倾分子称之曰“毒”,但是只要中国一日忠 于自己,忠于它自己的天赋才智,那么陶渊明与苏东坡就一日不会被人勾销。据我所知道的, 那些左倾分子,就连陶渊明或苏东坡的诗也没有读过。他们说这些作家是“封建的”“有闲 阶级”“不面对现实的”士大夫。陶渊明歌曰:“采菊东篱下”,“鸡鸣桑树颠”。苏东坡歌 曰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果也封建至极矣!江上清风与山头明月只属资本家有闲阶 级所有乎?唯有资本家之鸡方立于桑颠上乎?雄鸡桑树果不属于“现实”之世界乎?事实是如 此的,陶渊明与苏东坡已经进一步,不再去谈大众平民——他们自己已经变成平民,思想行动 与农夫同感。 因此,不能把月亮一笔勾销。还是让我们把月亮这问题,去一劳永逸地勾销了吧。中国的 诗文与浪漫人物,和月亮全有连带关系。这派浪漫人物,西方尚未之闻。 中国的浪漫人物与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西方的浪漫人物表示一种强烈冲动的情感,中 国的浪漫人物则表示种恬淡幽静的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中文名之 为风雅,意思含有艺术化的培养,对诗歌的喜好,畅达无忧的人品,不贪钱财的心理,喜爱交游 朋友,憎厌官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与他的朋友,在萧爽楼中就是最合风雅的人。沈复 描写他的朋友如下: 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之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第三, 讨论科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禁止:宽宏、 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静。 这些朋友们都耽于诗赋、绘画、饮酒,但不行之过度,并且喜欢郊游谈话。他们最喜欢在 月下小酌晩餐。他们虽然贫穷,不以错过为怀,但都是快乐的,并没有去做资本家的走狗。中 囯的浪漫人物对于财势,向来都感到强烈的厌恶,他们饱经世态炎凉,就连一个势利的和尚也 不齿的。 但是这种中国历史中的浪漫人物在国家危急之时,都是勇敢不屈出名的好汉。苏东坡、 白居易、袁枚、郑板桥(那个怪才子),还有袁中郎——不一而同的,他们遗留下来史迹,比满 口仁义的孔教徒要清白得多。他们执政为县吏之时,乃是人民的真正“父母”,离任之时,农 民夹道跪,感激涕零。¨嘿,你写的歌女诗赋如此之多,而人民诗赋则如此之少!”一个标榜孔 教的人嘲笑着白居易这样说。在表面上看来,孔教徒关心于人民的福利,但是白居易为官清廉, 孔教之徒则并不如此。十七世纪著名的批评家金圣叹、袁枚、郑板桥,犯有渎君之罪名。但 是不能忍受贫民之被压迫者乃为金氏,当朝廷征收苛捐之时,鼓动农民造反与他的朋友在孔 庙相对而哭者亦为金氏,是以终于就义就死。协助贫民反抗朝廷者为金氏,而非之“侮君之罪” 置他于死地为高官。那个高官的灵魂征收苛捐,得以安然皇帝死后之灵魂,亦得安然。不论在 什么时候,我喜爱月亮而憎恶这种伪装忧国的孔教徒。 文本二: 文学革命以后,既以说话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闲谈说理笔调一派,在谈话之中夹入闲情及 个人思感,此即吾所谓个人笔调。但吾不大与时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唯有哈尔滨 小品才算小品。于是此小品文遗绪之问题便发生了。中国古文中虽少好散文,却也有不少个 人笔调之著作。若用另眼搜集,倒也有趣。在提倡小品文笔调时,不应专谈西洋散文,也须寻 出中国祖宗来,此文体才会生根。其搜集标准,亦不尽以古时所谓小品为标准(如柳宗元之讽 喻小品《三戒》等),而当纯以文笔之闲散自在,有闲谈意味为准。如屠隆《冥寥子游》一类, 与十八世纪之 Sterne 相同,叙事夹入闲情,说理不妨抒怀,便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 和呜。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夭,善拉 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 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此量吾所谓理想散文。 (有删改) 【注】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兼通中西文化,擅长幽 默散文。文本均选自他的散文集《给思想一个高度》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必须为月亮辩护”的原因,是担心中国人如果缺少浪漫情怀,中国社会将变得更为 物质和粗劣。 B.月亮是中国诗文中常见的经典意象,既有自然之美,又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 专供“有闲阶级”欣赏的风雅之物。 C.作者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西方的浪漫人物情感强烈冲动,中国 的浪漫人物情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 D.作者《论幽默》一文指岀幽默广义上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狭义上与讽刺、揶揄有别。 本文幽默中有酸辣讽刺、无情揶揄。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引用陶渊明、苏轼的名句并进行连续追问,是要指出两人在远离官场后已经成为大 众平民,所写诗歌与平民无异。 B.沈复《浮生六记》记载了与友交往“四禁止”和“四不禁止”,说明中国浪漫之士淡泊名 利,清高自守,追求个性自由。 C.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挺身为民的行为令人敬佩,而“孔 教徒”口头上假装忧国忧民,令人愤慨。 D.屠隆《冥寥子游》将叙事、说理和抒情自然融为一体,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鸣, 是古代最佳小品文。 8.作者以“清算月亮”为题,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 分) 9.如欲以“林语堂散文的个人笔调’”为题写一篇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 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敌骑出没塞下,掩杀守墩军,敏伏壮士突擒 之。修治垣堑,敌不敢犯。十五年,召为兵部右侍郎。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 二十一年改督漕运..,寻召拜户部尚书....。先是,敏在大同,见山东、河南转饷至者,道远耗费,乃 会计岁支外,悉令输银。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贏治军装,交便之。自是北方二税皆折银, 由敏始也。崇文门宣课司...税,多为势要所侵渔。敏因马文升言请増设御史主事监视。御史陈 瑶斥敏聚敛,敏再疏求去。帝慰留之。贵戚请隙地及牧马场千顷,敏执不可,事得寝。当宪宗 末,中官、佞幸多赐庄田既得罪,率辞而归之官,罪重者夺之,然不以赋民。敏请召佃,亩科银 三分,帝从之,然他庄田如故也。会京师大水敏乃极陈其害,言:“今畿辅皇庄五,为地万二千 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三百三十有二,为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官校招无赖为庄头,豪夺畜 产,戕杀人,污妇女,民心痛伤,灾异所由生。请尽革庄户,赋民耕,亩概征银三分,充各宫用度。 无皇庄之名,而有足用之效。至权要庄田,亦请择佃户领之,有司收其课,听诸家领取。悦民心, 感和气,无切于此。”弘治四年,得疾乞休,帝为遣医视疗。诏敏乘传归。未抵家卒。赠太子少 保,谥恭靖。敏生平笃行谊,所得禄赐悉以分昆弟、故人。里居时,筑室紫云山麓,聚书数千卷, 与学者讲习。及巡抚大同,疏籍之于官,诏赐名紫云书院。大同孔庙..无雅乐,以敏奏得颁给如 制云。 (节选自《明史·李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 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B.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 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C.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 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D.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 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漕运,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道运往京师或其他地点的运输方 式,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土地、水利、赋税、户籍、 粮饷、财政收支等。 C.宣课司,官署名。明代设于京师顺天府的税务机构,掌商业税和财产税的征课。 D.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传统的中国城市基本都有 孔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敏治边有方,效果显著。在巡抚大同时,面对外敌侵扰,李敏埋伏壮士进行突袭,擒获敌人, 并且加固边防守御,从此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B.李敏体恤军民,积极改革。先前,从山东、河南转运粮饷到大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李敏 规定除每年必需均以银两代替粮饷。 C.李敏不畏权贵,忠于职守。针对崇文门宣课司赋税被权要侵吞一事,李敏请求马文升增设御 史进行监督;权贵请求空地及牧马场土地,他坚决反对。 D.李敏重德轻财,兴办书堂。他平生重视德行,将自己的俸禄赠送给兄弟、故交,曾修筑书堂, 收集几千卷图书,后将书院献给国家,皇帝下诏赐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 (2)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贏治军装,交便之。 14.李敏针对京城庄田弊端向皇帝进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庄田的危害及革除庄田会带来 的好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赠张旭①(节选) 李颀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②。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注】①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②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 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③丹经: 道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酒破题,足见酒在张旭一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B.“皓首”句,写出了张旭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 C.“太湖精”这一称呼体现出友人之间的融洽无间,也含有对张旭出神入化书法的赞美。 D.“瞪目”二句从多角度详细描述了张旭酒后的状态,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以致自己不 知道醉与醒。 16.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 5—10 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约会时男子因女子隐藏 而独自徘徊、焦急等待的状态. (2)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绝壁旁千尺高 巨石的样子.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 悲伤、欢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3 月 14 日晚,在美丽的海南崖州古城,一场题为“南溟吉贝”的大秀正在上演。椰风、 海韵、秀台、模特……这场由海南本土设计师吴虹、郭凯和凊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共冋 带来的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由黎锦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部分组成。作为“锦 绣中华-202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的开幕式首秀,“南溟吉贝”吸引了在 场所有观众的目光,海内外众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服装设计有感兴趣的朋友,10 多个线上 平台的直播同步欣赏了这场精妙绝伦的大秀。 “吉贝”指的是用以织就黎锦的原材料木棉。黎锦是海南黎族人民通过纺、染、织、绣 等技芑纯手工制作的织物,浓缩着黎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和向往,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 国时期。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于 2009 年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服饰秀的第一、二部分中,( );在第三部分黎锦的“未来”中,黎锦图腾符号更 是被巧妙地应用到了现代服装设计中。古老的海南黎锦与新的流行色彩、面料工艺相融合, 诉说黎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旗袍、粗纺棉麻与黎锦的融合,让人耳目一新。 B.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旗袍、粗纺棉麻与黎锦的融合。 C.黎锦与旗袍、粗纺棉麻的融合,让人耳目一新。 D.让人耳目一新的是黎锦与旗袍、粗纺棉麻的融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论散文,他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论诗歌,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①___________,他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论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论绘画他是中国文人画鼻祖。 这样一位具有家国情怀才华横溢的人,“奋厉有当世志”,官居礼部尚书,但刚正不阿秉 言直书的性格,使他仕途多舛几次被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②___________。让人钦佩的是苏 东坡在精神上摆脱了得失的痛苦,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世事沧桑变化,在坎坷中独享清趣,在清 淡中品尝滋味,在绝境中活出精彩。 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襟怀,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睿智思辨;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象,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的高雅脱俗,也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浩荡气节。___________, 北宋乃至中国文化将会失去多少光彩!纵然人生如须臾一瞬,苏东坡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0 个字。(6 分) 22.请以“苏东坡”为开头,分别用一个陈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凝聚 了一种又一种中国精神: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 为民”的红船精神;有“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有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有“严谨求实、团结 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有“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有“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 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所凝聚的精神,一代人也有一代人所担当的使命。时值建党 100 周年, 强国中学特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根据活动内容完成以下任一写作任务 (1)校团委将开展“传承中国精神,争做时代青年”大型征文活动,身为强国中学高三学 子,你对以上哪种精神感触最深?请据此并结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与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2)学校将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拍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计划 拍摄的短视频写篇解说词 (3)学校将开展“民族复兴,感恩有你”大型感恩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自选一位与材 料中的某一精神相关的人物,给其写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海口市 2021 年高考调研测试 语文·答案 1.D A.“乡土文学的衰亡不可避免’的论断也日益成为现实”于文无据,材料一只是说“这样的 论断也时有耳闻”,材料二也只是说乡土文学也由此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似乎预示 了乡土文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并没有说明它“日益成为现实”。B.“这一时期的农村 题材作品不属于‘乡土文学’”错误。从材料一“而使乡土文学的内涵被抽空、发展遭到停 滞”“这种停滞还只算是乡土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点‘曲折'”等表述来看,作者仍然把这 一时期的农村题材作品归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C.“政治和文学有着天然的对立性”表 述错误,且“在乡土文学中注入政治的元素,乡土文学的内涵必然会被抽空,发展也遭到停滞” 表述绝对 2.A 推论错误。由“如果乡土文学不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不能推导出“乡村 文明原有的弊病就不会被掩盖”的 3.B 文中雷蒙·威廉斯和王鹏程的共同观点是一 乡村一定有丑陋,将乡村视为田园牧歌、人间乐 土的,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和诗意化的呈现。A.说明城市 造成乡村走向衰落。C.反映城 镇化时代乡下人的生活的流寓和艰难。D.表现城市与乡村的隔阂与矛盾对人性的破坏并造成 了巨大悲剧。只有 B 项爱姑的反抗与失败,反映了农村存在着丑陋的一面,能支撑雷蒙·威廉 斯和王鹏程的共同观点。 4. ①审美怀乡式乡土文学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美好、和谐恬静的乡村,是乡土作家们 “乌托邦”式的心灵避难所。②这种审美怀乡式的写作,使文本缺乏审美感和新鲜度,也会掩 盖乡村文明原有的弊病。(每点 2 分,从不同角度辩证看待即可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 结构思路的能力 5. ①先写在乡土空间逐步萎缩的背景下,乡土作家用审美怀乡式的写作模式书写乡村。②再阐 述雷蒙·威廉斯等学者对审美怀乡式写作的批判,并举例论证乡村丑恶确实存在。③再写乡 村的富贵与贫穷等对立现象在城市环境中被加剧和放大,乡土作家们建构心中的乡村“乌托 邦”,寻求心灵的慰藉。(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中国的浪漫人物情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 错,原文只是说中西方的浪漫人物同,并不是比较情感差异。由原文“中国的浪漫人物则表示 一种恬淡幽静的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可知,中国的浪漫人物也有 热烈情感,不过隐藏于心。 7.B A.“所写诗歌与平民无异”错误。C.“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 挺身为民的行为”表述错误,根据文意,“清廉为官、挺身为民”本就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并 不是他们“诗文中所反映的”。D.根据文章看不出屠隆《冥寥子游》是古代最佳小品文 8. ①“清算 有彻底计算、算账之意,“月亮”在文中代指美好风物及其所引起的浪漫主义情感。 ②以“清算月亮”为题,含蓄讽刺了左派文人想要清除文学作品中的所有浪漫主义事物或情 感的观点,批判了激进的教条主义和物质主义思想。③暗示了作者的观点,即不能清算月亮”, 不要伪裝忧国。(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 ①闲谈式的说理和抒情,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独特见解。②看似散漫无章实则紧扣中心话题 的结构特点。③个性化的闲适、幽默的语言风格。(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 11.B “水利”不是由户部掌管,而是工部 12.C “李敏请求马文升增设御史进行监督”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李敏通过马文升的建议 请求增设御史进行监督 13. (1)过了四年,李敏因病回乡。生大饥荒,(李敏)条列上奏救荒的几件事。(关键词“逾”“条” 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2)百姓轻松携带着很容易到达,而将士能够以其赢余置办军事装备,各方都便利。(关键词 “赍”“贏”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14. 危害:庄田的存在让一些百姓无田可种,庄头仗势欺人、抢夺畜产、残害百姓,民怨沸腾,灾异 由此发生。革除庄田的好处:革除庄,将田地租给百姓种植,既能愉悦民心,也可增加国家收入。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官御史。天顺初年,李敏奉命安抚平定贵州的少数 民族。回朝,巡按京郊地区。成化初年,被举荐破格晋升为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提升任右副 都御史,巡抚大同。敌人骑兵在边塞岀没,衾杀驻守的军队,李敏埋伏壮士突袭擒获了他们。 李敏还修理城墙壕沟,敌人不敢进犯。十五年,召为兵部右侍郎。过了四年,李敏因病回件事。 二十一年改任监督漕运,不久召授户部尚书。此前,李敏在大同,见山东、河南运送粮饷到达, 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于是核计除岁支外都命令运送银两。百姓轻松携带着很容易到达,而将士 能够以其嬴余置办军事装备,各方都便利。自此北方两种税收都折银,是从李敏开始的。崇文 门宣课司的税赋,多被权势要人所侵取。李敏通过马文升建议请求增设御史主管监视。御史 陈瑶斥责李敏聚敛,李敏两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慰留他。贵戚请求空闲地及牧马场一千顷, 李敏坚持认为不可以,事情才得以停止。宪宗末年,宦官、受宠信的近臣多赐庄田。这些人获 罪之后,都推辞而归还给官府,罪重的被剥夺,然而不将它们分给百姓。李敏请求招百姓租种, 毎亩征收银三分,皇帝听从李敏,然而其他庄田依然如故。恰逢京城发大水,李敏趁机极力陈 述庄田之害,说:“现在京郊有皇庄五个,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宦官田庄三百十二个, 占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官校招集无賴担任庄头,抢夺畜产,戕杀人命,污辱妇女,民心悲痛哀 伤,灾异由此而生。请求全部革除庄户,给百娃耕种,毎亩一律征收银三分,充作各宫用度。无 皇庄之名,却有足用的功效。至于权要的庄田,也请选择佃户领种,有关部门收其税赋,让各家 领取。如此可愉悦民心,感动和气,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弘治四年,得病请求退休,皇帝为他 派御医探视治疗。诏令李敏乘传车回乡。没到家就去世了。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靖。李敏 一生德行忠厚,所得俸禄赏赐都分给兄弟、故人。居住在乡里时,筑室于紫云山麓,藏书几千 卷,与学者研究学习。到巡抚大同,上疏登记送入官府,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大同孔庙没有雅 乐,因李敏上奏得以按制颁给。 15.D “多角度详细”表述错误;“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原因分析不当;“自己不知道醉与醒” 理解错误,应是张旭的那种状态,让别人不知道他醉与醒 16. ①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里都长满了野草,虽一片荒芜,但不 以为意。②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 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③借日常行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 着道书,行为之放诞无忌,正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于富贵名利的无所谋求。(每 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每空 1 分 18.C 根据文段意思,说的应是设计特点,强调的是黎锦与旗袍、粗纺棉麻的融合,给人带来的惊喜, 可知 C 最为恰当 19.B B 项和波浪线句子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借代。C.夸张。D.比喻 20. 海内外众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服裝设计感兴趣的朋友,通过 10 多个线上平台的直播同步 欣赏了这场精妙绝伦的大秀 21. ①论词作 ②竟在流放中度过 ③如果没有他 22. ①苏东坡是艺术领域的全才 ②苏东坡人生坎坷却乐观旷达 ③苏东坡精神丰富、永恒。 23.写作提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则材料列举的红船精神、新时代深圳精神、抗疫 精神、载人深潜精神、“三牛”精神等,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真、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传递给考生中国形象、中国精 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共同赓续精神血脉,构筑精神谱系。 考生需要在充分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的基础上来选择具体某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强调传 承中国精神,需要考生重点来谈传承、怎样传承,做一个时代青年。第二个任务写解说词,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介绍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场面、一个变化等, 第三个任务要求写一封信, 强调“感恩”,还要注意要求“选一位与材料中的某一精神相关的人物”选择人物应该不难, 脱贫攻坚、抗疫、科学发展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选择其中最为熟悉的来写即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