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91339

大小:160.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5-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马鞍山市 2021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儒家首次构建了“艺德合化”的模式,最早确立了艺术审美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实 践途径,既注重用“艺”来推动“德”的修养升华,更重视把道德修养向艺术化、审美化境界的转化推进。 先秦儒家关于“艺”与“德”的丰富内涵,以及互为制约、相互依存的思想,非常清楚地明确了形式与内 容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德”如何转化为“艺”的内在精神因素,“艺”又是如何彰显“德”的丰富内 涵,最终创造性合化为一体,达到“感人至深”“尽善尽美”的理想审美形态,就成为构建“艺德合化” 途径的关键性因素。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基础的是对“心”的认知和表达。先秦儒家认为,“心”不仅是“艺”的 本源,而且“心”还是人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引导着人不断实现思想精神的超越和升华,从而达到理想的 君子人格境界。孔子以“心”确立了道德本质的内在属性,孟子、荀子选一步阐释了“心”既具有道德内 涵又具有认知功能,以及具有道德情感力量的特征,确立了由“心”而生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地位。《孟子·尽 心上》明确指出了“心”“性”“天”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全力修养自己之心的人,是因为明白道德善 良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觉悟到了人的本性所在,就会努力保存自己的道德善良之心,涵养自己的思想 道德修为,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做人,只要“尽心”就能够做到“知性”和“事天”,从而达到符合 自然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本质的是对“情”的呈现和把握。先秦儒家最早提出“艺”本源于人之 “情”的观点。《毛诗序》认为诗歌是来自于“情”动而生,用语言表达不够充分,就会不断感叹抒发,如 果还不足以表达,就会吟咏歌唱,最后就会出现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状态,充分说明了文学艺术来源于 “情”的本质缘由。《乐记》:“礼乐之情同。”“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孟子·告 子上》:“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先秦儒家认为对“情”的美好体验是人性天然的本能需求,更是 “艺”所要体现和表达的主要内容,“礼”与“乐”都与“情”的表达体验具有莫大的关系。巧合的是,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在《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道德性等方面探讨了情感作为艺术的 本质,认为艺术一般说来是各种感情的传达”。可以说,在本质上沟通了“艺”与“德”的艺术化、审美 化途径的正是对于“情”的表达和呈现。“德”是“艺”的本质内涵,“艺”是“德”的“情感”表达方 式,,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丰富“情感”的肯定和阐释,打通了“艺”与“德”二者密切融合的通道,由此 而来,就构建起了“艺德合化”的媒介途径,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性情观”。 (摘编自岳音《先秦儒家的“艺德观”构建论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德合化”模式的构建源自于“艺”“德”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和实践途径的确立。 B.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的前提条件在于如何把“艺”与“德”创造性地融合为一体。 C. 孔孟等人阐释了“心”既具有道德内涵又具有认知功能,确立了“心”的主体地位。 D. 《毛诗序》认为诗歌缘“情”而生,充分说明了文学艺术来源于“情”的本质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维度探究构建“艺德合化”的有效途径,两个维度构成对比关系。 B. 文章相关引文的合理使用,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谨。 C. 文章援引了托尔斯泰的观点,意在说明艺术和情感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D. 文章先总后分,在分论的过程中,先提出了观点,再进行论证,思路很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审美形态,需要“艺”与“德”创造性地合化为一体。 B. 孟子认为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需同时做到“尽心”“知性”“事天”。 C. 先秦儒家认为,“情”是“艺”所要体现和表达的主要内容,托尔斯泰也持类似观点。 D. 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丰富“情感”的肯定和阐释,打通了“艺”“德”二者间的通道。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源自于“艺”“德”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和实践途径的确立”分析错误,强加条件。原文第 1 段“先秦 儒家首次构建了‘艺德合化’的模式,最早确立了艺术审美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实践途径”, 根据“首次”和“最早”可知选项中“源自于”分析错误。 B.“前提条件”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第 1 段“‘德’如何转化为‘艺’的内在精神因素,‘艺’又 是如何彰显‘德’的丰富内涵,最终创造性合化为一体,达到‘感人至深’‘尽善尽美’的理想审美形态, 就成为构建“艺德合化”途径的关键性因素”,“关键性因素”并不等同于“前提条件”。 C.“确立了‘心’的主体地位”曲解文意,分析错误,原文第 2 段“孔子以‘心’确立了道德本质的内在 属性,孟子、荀子选一步阐释了‘心’既具有道德内涵又具有认知功能,以及具有道德情感力量的特征, 确立了由‘心’而生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地位”。原文是“由‘心’而生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地位”,而选项 是“确立了‘心’的主体地位”,理解错误。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两个维度构成对比关系”分析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基础的是对 ‘心’的认知和表达”“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本质的是对‘情’的呈现和把握”,并没有论证两个 途径的关系。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需同时做到‘尽心’‘知性’‘事天’”分析错误,原文第 2 段“《孟子•尽心上》明确指出了 ‘心’‘性’‘天’的辩证统一关系”“只要‘尽心’就能够做到‘知性’和‘事天’,从而达到符合自 然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可知“尽心”是关键,并不是需同时做到“尽心”“知性”“事 天”。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00 多万,这是驻村干部的总数,一声令下,他们奔赴戈壁深山、江滨海畔;1800,这是牺牲在一线的 扶贫干部人数,他们长眠在了那些熟悉的田野里。正是这样一支历经千锤百炼、生死考验的干部队伍,访 民户、问疾苦、找路子,立下安民报国的志向,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此同时,正因始终强调“造血” 功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贫困群众的意志、信念、眼界。脱贫精 神,由此进入当代中国的精神谱系。他们共同经历的这场精神洗礼,最终凝聚成一股形塑当代中国精神面 貌的力量。 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愚昧迷信等陋习,一度困扰着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然要为解决落后传统 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解答,为文化革新创造必要前提。于是,一张张更新版的村规民约贴在 了公告栏里,村里多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面子”文化被用来倒逼村民主动脱贫……脱贫 攻坚以深入文化肌理的形式,不断冲刷着乡土社会的思维方式。效果是明显的,据媒体报道,因婚丧嫁娶 的改革,仅河南一个人口 60 多万的县,一年就节省了一个亿。近代以来,中国人曾迷惘于由农耕文明向现 代文明的艰难过渡。但脱贫攻坚所带来的文化观念再造,已经给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命题提供了现实 路径。 (摘编自关铭闻《写在大地上的史诗》)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各国的贫困问题复杂多样,是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中国 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有益的启示。2018 年, “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 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 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的减贫奇迹,为世界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中国价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森,对贫 困有个经典判断: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而更多是一种权利不足。从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 到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中国减贫实现了困难群众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生活方 式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堪称全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最好的人权实 践。当被问及世界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什么时,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 最重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还有“仁”——“仁”的意思是,尝试为人民谋利益。这在现在这个时代十分有 意义。 (摘编自任仲平《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 材料四: 在 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我 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 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历史性转移,首 先源于历史性成就。十八大以来,从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夯实了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根基,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 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 (摘编自桂从路《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4. 下列不属于中国实现减贫奇迹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百万计扶贫干部奔赴一线,以实干奉献的精神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B. 在重大时间节点上,国家多次颁布重要政策,指导开展减贫工作。 C. 采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多样化方式,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D. 实现困难群众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是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所带来的文化观念再造,顺利完成了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求索的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 B. 数据显示,我国存在数量巨大的贫困人口。在政策的干预下,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降幅持续稳定。 C. “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相关决议,说明中国方案是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D. 综合材料来看,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减贫是长期的,需要众多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6. 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D 6. ①脱贫精神进入当代中国的精神谱系,成为一股形塑当代中国精神面貌的力量。 ②脱贫攻坚为解决落后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解答,为文化革新创造必要前提。 ③中国的减贫奇迹,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与难能可贵的中国价值。 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依据原文“中国减贫实现了困难群众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物 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堪称全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最好的人权实践”,“实现困难群众生存权 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是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是结果不是原因。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顺利完成了”错误,未然变已然。依据原文“近代以来,中国人曾迷惘于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艰 难过渡。但脱贫攻坚所带来的文化观念再造,已经给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命题提供了现实路径”,“顺 利完成了”错,只是“提供了现实路径”。 B.“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降幅持续稳定”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在政策的干预下”错,仅仅政策干预 是远远不够的。依据原文“正是这样一支历经千锤百炼、生死考验的干部队伍,访民户、问疾苦、找路子, 立下安民报国的志向,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此同时,正因始终强调‘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 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贫困群众的意志、信念、眼界”说明除了政策,还有扶贫干 部的努力,也有贫困群众的观念的转变等。 C.“说明中国方案是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错误,依据材料三原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 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 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是“精准扶贫方略”不是“中国方案”。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概括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的意义,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材料中具有总结性、表明观点的 内容。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原文“脱贫精神,由此进入当代中国的精神谱系。他们共同经历的这场精神洗礼,最终 凝聚成一股形塑当代中国精神面貌的力量”可总结出第一点意义:脱贫精神进入当代中国的精神谱系,成 为一股形塑当代中国精神面貌的力量。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脱贫攻坚必然要为解决落后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解答,为文化 革新创造必要前提”可总结出第二点意义:脱贫攻坚为解决落后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解 答,为文化革新创造必要前提。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原文“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为世界各 国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可总结出第三个意义:中国的减 贫奇迹,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与难能可贵的中国价值。 依据材料四第二段原文“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 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可总结出第四个意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忠实改稿 韩小蕙 ①我始终忘不了陈忠实老师的一件小事。 ②2012 年,电影《白鹿原》制作完成,但还未最后“定稿”,我有幸先睹为快,陈忠实老师亦在场。 我被其中“老腔”那一段戏震撼得目瞪口呆,乡野艺术家们那种呼天抢地的表达,哪儿是在表演,分明是 把自己的性命都押上去了!一连多日,那几位农民艺术家的喷血似的啸喊,一直在我心头激荡着,让我反 复品咂着秦陕农民深重的内心。 ③我就求忠实老师了:给我们光明日报文荟副刊写一篇老腔吧?多长、多短都行,您写多少,我们发 多少。我绝不催您,何时写来何时发,保证给以最壮美的版面。忠实老师略一沉吟,答应了。 ④君子一诺。稿子很快就写来了。忠实老师不用电脑,是用钢笔写在 18 页白纸上的。整整齐齐的字里 行间,显示出大作家陈忠实对文字的尊崇与珍重。忠实老师的这篇文章,题目干脆利落,就叫“我看老腔”, 5800 多字,叙述了他从 3 年前初识华阴老腔,受到震撼后,不断地把这关中珍宝介绍到北京人艺等大雅之 堂,又每演一场都收获到爆炸性欢迎的故事。文章写得非常非常好,不仅下大功夫去落实了关中地方戏的 有关资料,具有学术的权威性;而且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表达出来的,流畅圆润,生动好读,具有强大的 感染力量,使我这个职业编辑的阅读过程中,也几度怦怦心跳,思潮起伏。 ⑤然而,在准备刊发的时候,我竞有些踟蹰了:说实在的,我很想请忠实老师再增添一部分内容,即 在那苍凉的黄土原野、乡间最简陋的舞台下面,他自己作为一个乡党一个普通观众,看着农民艺术家们充 满泥土本色的表演,他的现场感受是什么? ⑥但我真的很迟疑,不太敢说出口。这真是有点非分的要求了-你想,陈忠实老师何许人也?乃中国 文坛巨学,已然这么呕心沥血地给你写了,你若再提要求,不是冒犯吗? ⑦一连好几天,我纠结!作为一个职业编辑,我是属于呕心沥血编副刊的那种愚人,虽然在别人眼中, 这些不当吃、不当喝、不当升官发财的报纸版面没什么用,简直就是太无足轻重了;可我这种但求百分之 百而不放过的完美主义性格,也确实屡屡害苦了我,并让这件事成为我心中过不去的坎儿。 ⑧最终,导致我下决心拿起电话的是我想起了一件事:20 世纪 90 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老师 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 2 万元,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力,当时的 2 万元可是一笔极大的数目,相当于今天的十万、二十万啦!后来到了 2012 年 5 月,他又主动与《白鹿原》 的三位责编之一、《当代》原主编何启治先生商量设立“文学编辑奖”之事。面对陈忠实个人将要拿出高达 几十万元的偌大数目,何启治建议将该奖项命名为“陈忠实当代文学编辑奖”,但忠实老师坚决不同意, 执意定为“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 ⑨与我想象的完全一样,忠实老师在平静地接听完我的电话之后,用他那高尚人格所凝练出来的高贵, 一字一句认真地说:“好,那我就再给你补充上这么一段。” ⑩我当时鼻子都酸了,一如我现在写下这一段回忆文字,鼻子又发酸、眼睛又潮热了一样。 ⑪几天后,和上次一样,我再次收到了忠实老师的快件。里面又是那薄薄的白纸,2 页,依然是整整齐 齐的字里行问,显示出大作家陈忠实对文字的尊崇与珍重。涉及忠实老师补充他现场感受的那一段是:“我 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 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 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每每感慨托尔斯泰的那段名言:“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他对自己 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在文坛、在作家群、在读者的汪洋大海中,为什么陈忠实 的名字是一座大山?不朽的《白鹿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忠实老师“高者出苍天”的人品。 他真诚地体悟每一个个体生命,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老农和他们的婆姨。他知晓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 “人”字后面所深蕴的无垠与无限。他的写作,就是要把这“人”字大写出来,写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悸动, 写出人类内心最本质的跳动。 犹记得当初打电话给忠实老师时,我叫了一声“忠实老师”。他迟疑了一下,用他那浓重的陕西腔 反问:“小蕙,你叫我啥?”我以为自己说错什么话了,期期艾艾地说:“忠实老师,怎么了?”这回他 听清了,马上说:“呀,你咋能这样叫,可不敢呢!”大哉陈忠实老师,原来他在自己的心目中,就是这 样给自己定位的! 我不知说什么好。想起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自己刚步入文学之路时,前辈们曾一再地教诲“作文 先做人”。现在,却很少有人再提到这句话了,也许是怕被年轻人嘲讽为“过时”?然而,真理就是真理, 经典就是经典,楷模就是楷模。人间大美,天地同辉,作家当如陈忠实!做人当如陈忠实!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擅长细节描写,譬如“平静地接听”“迟疑了一下”等,通过对动作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示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顺叙——“索稿一收稿一改稿”,行文思路清晰,同时运用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 人物的形象。 C. 文中第 11 段援引对“老腔”描写的文字,运用了联想、比喻、排比等手法,表现了陈忠实聆听老腔时 的内心感受。 D. 本文卒章显志,通过对文坛前辈教诲的思考,既是对陈忠实为人的称赞,也意在引起人们对当下为人处 世的反思。 8. 文中多次写到“老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9. 文中说到“作文先做人”。结合文本简析:陈忠实“做人”的品质与“作文”的成就。 【答案】7. A 8. ①从结构看,有机地将相关事件串联在一起,结构紧凑。 ②从内容看,交代索稿和改稿的缘由。 ③从主旨看,突出陈忠实先生的文学成就,诠释了他“高者出苍天”的人格魅力。 9. 从“做人”来看:①对“我”起初邀稿,再要求改稿,他都是欣然答应,并很快高质量地交稿,突出了 他为人的谦逊、敬业;②文中两次写他不用电脑,是用钢笔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彰显了他对文字的尊 崇与珍重;③他出资改善出版社的工作条件,显出他的热心仗义;④他出资设立“文学编辑奖”,坚持不 挂名,突出他的低调平和。从“作文”来看:他是“中国文坛巨擘”,有《白鹿原》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扛 鼎之作。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结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A.“譬如……‘迟疑了一下’等,通过对动作的细腻刻画……”错误。“迟疑了一下”是神态描写,而非 动作描写。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从内容、结构、思想主旨三方面考虑。 从内容上看,文章第二段写“我被其中‘老腔’那一段戏震撼得目瞪口呆”,才有了第三段“我就求忠实 老师了:给我们光明日报文荟副刊写一篇老腔吧”,交代索稿的缘由;下文写稿子很快就来了,“忠实老 师的这篇文章,题目干脆利落,就叫‘我看老腔’,5800 多字,叙述了他从 3 年前初识华阴老腔……”“然 而,在准备刊发的时候,我竞有些踟蹰了:说实在的,我很想请忠实老师再增添一部分内容,……”,交 代了改稿的缘由。 从结构上看,作者有机地将相关事件串联在一起,由文章开头的被“老腔”震撼,到向陈忠实老师索要有 关“老腔”的稿件,再到修改稿件,然后引发感慨,“老腔”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集中。 从主旨上看,引出后文关于“不朽的《白鹿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忠实老师‘高者出苍天’ 的人品”“他真诚地体悟每一个个体生命,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老农和他们的婆姨。他知晓生命的意义, 真正领悟了‘人’字后面所深蕴的无垠与无限。他的写作,就是要把这‘人’字大写出来,写出人内心最 深处的悸动,写出人类内心最本质的跳动”等议论,突出了陈忠实先生的文学成就,诠释了他“高者出苍 天”的人格魅力,倡导大家向陈忠实先生学习。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做人”的品质: 要求写稿时,“忠实老师略一沉吟,答应了”;要求改稿时,“与我想象的完全一样,忠实老师在平静地 接听完我的电话之后,用他那高尚人格所凝练出来的高贵,一字一句认真地说:‘好,那我就再给你补充 上这么一段’”,“几天后,和上次一样,我再次收到了忠实老师的快件”,陈忠实老师对“我”起初邀 稿,再要求改稿,他都是欣然答应,并很快高质量地交稿,突出了他为人的谦逊、敬业。 第一次交付稿件,“忠实老师不用电脑,是用钢笔写在 18 页白纸上的。整整齐齐的字里行间,显示出大作 家陈忠实对文字的尊崇与珍重”;第二次交付稿件,“几天后,和上次一样,我再次收到了忠实老师的快 件。里面又是那薄薄的白纸,2 页,依然是整整齐齐的字里行问,显示出大作家陈忠实对文字的尊崇与珍重”, 文中两次写他不用电脑,是用钢笔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彰显了他对文字的尊崇与珍重。 “20 世纪 90 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老师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 2 万元, 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力”,他出资改善出版社的工作条件,显出他的热心仗义。 “后来到了 2012 年 5 月,他又主动与《白鹿原》的三位责编之一、《当代》原主编何启治先生商量设立‘文 学编辑奖’之事。面对陈忠实个人将要拿出高达几十万元的偌大数目,何启治建议将该奖项命名为‘陈忠 实当代文学编辑奖’,但忠实老师坚决不同意,执意定为‘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他出资设立“文学 编辑奖”,坚持不挂名,突出他的低调平和。 “作文”成就: “在文坛、在作家群、在读者的汪洋大海中,为什么陈忠实的名字是一座大山?不朽的《白鹿原》是一方 面”,陈忠实老师是“中国文坛巨擘”,有《白鹿原》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 其副,吏沿以干利。坛下张幔,距城数里为园囿,植采木、刻鸟兽绵络其间。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 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乘與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 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迁 太常丞、同修起居注。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 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 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 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 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 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元所不运,皆有所论著,又记平日与宾客言 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 B. 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 C. 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 D. 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郊丘之制,祀礼名。这里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古代帝王举行郊祭,通常在都城之郊。 B. 集贤校理,官名。唐开元中置集贤段书院,置学士、直学士等官,后增设修撰等官,宋亦设置。 C. 河东,区域名。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其在黄河以东,故质史上一直雨河志代称山西。 D. 休日,即休沐。我国西汉时就确立了五休的休假制,唐代定为句体,宋在唐的基础上假期有所增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括熟知祭礼,改革郊丘之制。他研究了郊祀制度的沿革,写成了《声郊式》一书,皇帝诏令自此采用 新的礼制。 B. 沈括办事干练,方法稳妥恰当。他处理淮南饥荒,采用发放公仓钱粮,整治河渠废田等方法,来消除水 灾造成的破坏。 C. 沈括出使契丹,力保国土不失。他对地域版图和档案文书进行研读并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谈判夺回了 被侵占的疆土。 D. 沈括博学善文,研究成果丰硕。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等多个领域旦都有著运。所著《笔谈》 一书流传于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书信档案数十件,预先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它,杨益戒有问题提出,沈括 就回头让吏员列举所得档案来回答。 (2)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用暴力役使人民,这对我朝没有什么不利。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的翻译是:将要举行祭祀的前夕,皇帝亲自前来观赏,登上端门,陈列仪仗卫队以检阅他们的威严警 戒,游览赏玩,这些都不是斋戒祭祀时所应有的现象。 “法驾”指皇帝,是“临观”的主语,所以“法驾临观”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 两项;“严警”是“阅” 的宾语,“游幸登赏”指游览赏玩,应该独立成句,排除 D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区域名”说法错误,应该是“古地区名”。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通过谈判夺回了被侵占的疆土”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括得地讼之籍数十”,可知是沈括找到争论地 界的各种书信档案数十件,所以夺回的是争论地界,而不是被侵占的疆土。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籍”,书信档案;“预”,预先;“所问”,提出问题;“顾”,回头;“举”,列 举。 第一句重点字词:“先君”,以前皇帝;“大信”,重大信誓;“用”,役使;“非……也”否定判断句 式。 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按照惯 例,皇帝每三年一次往圜丘祭祀天地的礼仪,是由有关机构按照典籍记载安排进行,他们把副本收藏起来, 吏员往往借着举行祭祀仪式而谋取私利。祭坛下张设帐幕,在距离皇城数里的地方修建园林,竖立起五彩 的木头,把雕刻好的飞鸟走兽绵延不断地放置在林木之间。将要举行祭祀的前夕,皇帝亲自前来观赏,登 上端门,陈列仪仗卫队以检阅他们的威严警戒,游览赏玩,这些都不是斋戒祭祀时所应有的现象。皇帝使 用的一个器物,就需要六七十名工匠制作。沈括考察了南郊大礼的历史沿革,撰写了一本书叫《南郊式》, 于是皇帝降诏命令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礼仪办事,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淮南发生饥荒,朝廷派遣沈括前去巡察。他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疏通河渠,修治荒废的农田,以 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破坏。升任集贤校理,巡察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升任太常丞、同修起居注。辽 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嵬一带地界分划的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能返回。” 神宗派遣沈括出使辽国。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当年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指定以古 代的长城作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于是上表阐明了这件事。神宗在休假日打开 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差一点误了国家大事。”神宗命令 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神宗赐给沈括白金一千两,让他出使辽国。他到了契丹宫廷,契 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议。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书信档案数十件,预先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它,杨益戒 有问题提出,沈括就回头让吏员列举所得档案来回答。另一天再问,还是同样回答。杨益戒无言可对,傲 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 以理屈为衰弱,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用暴力役使人民,这对我们南朝没有什么不 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沈括不会屈服,于是丢开黄嵬不谈而只要求将天池地区划归他们。 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 论述。他又把平时当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编成《笔谈》一书,大多记载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故旧老臣的 进退,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敞装。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释:①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武威郑,治所在今甘肃式威。②晋 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点明了时节和地点,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人身在武威,听说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返回晋昌, 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B. 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黄鹂飞上戍楼,暮春的边城一片空寂,使此时的诗人平添几 分作客天涯的感受。 C. 颔联紧承上联,诗人构思巧妙,用语贴切,“飘”字写出塞外落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挂”字化抽象为 具体,形象生动,颇具匠心。 D. 诗歌的语言不过分雕饰,整体上浅显易懂。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塞外之景色,使情感表 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5. 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4. D 15.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理解有误,诗歌中“乡愁”“悲”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一句中,流泪是因为诗人身处边塞,“乡愁”直接点 明情感,是思乡之愁,在边境远离家乡,是羁旅思乡的愁苦。 “白发悲明镜”一句中“悲”直接点明情感,悲伤是因为白发,悲年华已逝,“青春换敞装”是说青春只 换来了破裘,表明青春年华逝去,功业却无成,内心伤感。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是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这是为好友出使西 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贫妇的话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的繁 重,寄寓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为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 原因。 (3)《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江边手执长矛、作诗豪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家田输税尽 (2). 拾此充饥肠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酾酒临 江 (6). 横槊赋诗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输、充、羞、谀、酾、槊。 【点睛】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数学家欧文大概是清晰阐述人工智能未来图景的第一人,他于 1965 年指出:我们把超智能机器定 义为具备超越所有聪慧人类智能活动的机器,一旦机器设计成为一项智能活动,那么,超智能机器就能设 计出更好的机器。人类智能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因此,第一台超智能机器将是人类制造的最后一台机器, 如果这台机器不是足够听话并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控制它的话。当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所 的 态度,并不都是 的。美国未来学家约·黑文斯就提议,我们要以好奇心、笑声与欢乐去迎接未 来,而不是恐惧、忧郁和害怕。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也反对任何关于人工智能终将毁灭人类的说 法,“基于在人工智能领域 37 年的经验,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这类 的预言并没有切实的工 程基础”。很有可能,未来人类将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以永远使自己可以生存下去。 而在此之前的一幅图景则是:( ),就像过去人们要 社会,就必须学会读书、写字一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持 杞人忧天 耸人听闻 扎根 B. 抱持 忧心忡忡 耸人听闻 立足 C. 坚持 忧心忡忡 夸夸其谈 扎根 D. 抱持 杞人忧天 夸夸其谈 立足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未来人类接受文明之前,要先学会使用计算机与机器人 B. 未来人类要学习使用计算机与机器人,否则无法接受文明 C. 只有学会使用计算机与机器人,才能成为未来人类 D. 只有学会使用计算机与机器人,未来人类才能接受文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于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未来人类将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以使自己永远可以生存下去。 B. 未来人类将能够把他们的思想加载到高级计算机中,以永远使自己可以生存下去。 C. 未来人类将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以使自己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D. 未来人类将能够把他们的思想加载到高级计算机中,以使自己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坚持: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抱持:怀抱秉持。和后文“态度”相搭配的是“抱持”。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根据后文约·黑文斯的提议可知,不能忧愁 不安,故用“忧心忡忡”。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滔滔不绝地空谈。根据前文“毁 灭地球”的话,可知应用“耸人听闻”。 扎根:使生根固定。立足:站住脚,指能住下去或生存下去。根据语境,“读书、写字”是立足社会的条 件,应选用“立足”和“社会”搭配。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是在讲述人工智能的好处和未来,后文又说“就像过去人们要立足社会,就必须学会读书、写字 一样”,根据承前省略主语的原则,前文应该是要学会计算机和机器人才能立足社会。B 项本身有语病, 并不是“要学习使用计算机与机器人”才能接受文明,故排除 B;CD 两项均说法太绝对,故排除 CD。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把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添加”改为“加载”; 二是“以永远使自己可以生存下去”语序不当,应改为“以使自己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A.“ 把他们的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动宾搭配不当;“以使自己永远可以生存下去”语序不当。 B. “以永远使自己可以生存下去”语序不当。 C. “ 把他们的思想添加到高级计算机中”,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量子叠加和量于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量子世界跟宏观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量子有多 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①______,1 就是 1,2 就是 2,而在微观的量子世界中,一个状态可以存在于 1 和 2 之间,它既不是 1,也不是 2,但它既是 1,又是 2。②__________,也是量子叠加的一种表现,是指两个 处在纠缠态的量子一旦分开,不论分开多远,如果对其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③__________,而且是即 刻的变化。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纠缠所体现的这种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学最神奇的 现象之一。 【答案】 (1). 在宏观世界里 (2). 所谓量子纠缠 (3). 另一个粒子就会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介绍了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相关知识。 第一处,根据“量子世界跟宏观世界最大的区别……”“1 就是 1,2 就是 2,而在微观的量子世界中……” 推断,应该填入“在宏观世界里”这样的句子; 第二处,根据第一句“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量子叠加的一种表现, 是指两个处在纠缠态的量子一旦分开……”推断,此处要填的句子应包含“量子纠缠”一词,如使句意更 连贯,则可填入 “所谓量子纠缠”这样的内容; 第三处,根据“如果对其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可推知,这里是在作比较,因此要填的句子肯定会是包 含“另一个粒子”这个词,再根据“而且是即刻的变化”推断,应该要填“另一个粒子就会发生变化”这 样的句子。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11 月 24 日,2020 年“最美职工”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10 位来自一线的劳动者,获得 2020“最美职工”称号。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努力成 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在全社会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时代主旋律。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了“最美职工”证书。 【答案】示例:11 月 24 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发布仪式。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负责同志为 10 位来自一线的劳动者颁发了 2020 年“最美职工”证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 这段新闻报道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交待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 11 月 24 日晚,地点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 台。第二句交待了获得称号的人员数量。第三句则是对获得“最美职工”称号的人员进行歌颂。第四句介 绍了颁发证书的单位。核心内容是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负责同志为 10 位来自一线的劳动者颁发了 2020 年“最美职工”证书的发布仪式,答题时根据字数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中有这样两句话: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 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习近平 北斗系统是我们国家时空安全的一个命脉,只有这个东西在自己的手上以后,才能不受控于人。 ——杨长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科技创新托起强国梦 抬头看,北斗组网,战机翱翔;俯首察,蛟龙深潜,稻谷飘香;放眼望,国泰民安,盛世辉煌。六十 年来科技发展,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载上强国的梦想,扬帆远航。 科技,彰显中国砥砺前行的新奇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有海无防,香港被占,国土被侵,人民被杀, 我们有心而无力。银河号被查,大使馆被炸,我们空有怒火而无可奈何;被强盗的飞机骚扰,我们只有落 后的歼--8……没有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力量,我们的屈辱无论如何不会减少,正是无数志士的埋头苦干,才 有了辽宁山东劈波斩浪,飞鲨威龙呼啸天空,歼-20 战机的自主研制,东风--41 洲际战略核导弹的威慑,海 陆空的协调演练……几十年来的栉风沐雨,才让那些背负着苦难的日子,迎来了安稳和平的此生光阴,才 让“不被欺辱”的简单梦想,迎来了强国道路上的盛大开放。 科技奏响中华强国梦的主旋律。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中国人民一代又一 代“望月”的浪漫梦想,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使中国与科技前沿仅差一步之遥;“雪龙 2”登 陆南极首航成功,将中国人的脚步散落在各地四方;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摆脱了美国如影随行 的窥探和控制;5a 商用加速推出,让中国科技领跑世界……无数的成就,强大了国家,振奋了民心,鼓励 更多年轻人选择用科技报效祖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一辈科学家有“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 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惊天壮举,新时代的科学家也有“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 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强大。”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总是一马平川。科技强国路上难免遇到阻力,或有强权打压,或有治理困境, 但我们有无数风华中茂的年轻科学家,有老一辈专攻一术的业界脊梁,有众志成城,坚定不移的决心,定 能拨云见日,望见强国路上的累累硕果。 再回首,拳握古今,肩挑明,国民齐心见证大国崛起;睹当下,锻自烈火,履过薄冰,科教兴国事业 如日中天;望明朝,国泰民安,车水马龙,发展创新开启新航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要点】关键句: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材料目标:引导考生关注国际形势,明确奋斗目标,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富国富民,才能让国家更强大。 【审题】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材料是习总书记的两句话。第一句话道出了创新的不易。创新走的是别 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不惧 失败,以九死而无悔的追求,采撷成功的果实。第二句话强调的是北斗系统对于我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其实也是在强调科技创新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掌握了高新科技,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不受制 于人。正是因为创新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千方百计地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向前发 展,方能不落后于人,不落后于时代,让我们的百姓过上更加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行文时,要围绕 “坚定信念搞科技创新”的观点进行论述。 【立意】1.科技创新托起强国梦; 2.创新必须有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3.科技创新系国之命脉。 【素材】1.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 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建 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指明了方向。 2.科技强国任重道远,更需我辈青年负重前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的出 彩都离不开青年的奋进,青年总是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慷慨付身家国,科技强国的路上我辈青年更要积极锤 炼自我,努力承担强国的责任和使命。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要勇于承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要把 握好机遇,全面应对挑战,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勇于承担责任,强化自我,要在历练中不断完善自我。青 年从来都是实干者,丁磊 26 岁创办网易,马化腾 27 岁创办腾讯,一代青年以创新之姿开创中国互联网新 纪元。五四以来的一百年正是青年奋发图强大展身姿的一百年。无数青年披荆斩棘,用青春的勇气和踏实 的付出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瞩目奇迹。 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再到“北斗”,历史一再证明, 中国科技的发展,靠的就是自主创新,靠的就是不屈不挠。“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 要想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动权,就要化“为我所用”为“为我所创”。“我们是以百米冲刺的 速度在跑马拉松”一位北斗研究员这样形容,他们不敢松一口气。在今天当“北斗三号”划破苍穹,冲向 太空,他们依然没有放慢脚步,并坚定许诺还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