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ID:690896

大小:159.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5-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卷(三) (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7 小题,28 分)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4 分) 大秦岭连接东西,和合南北,是 yùn( )育周秦汉唐四大 dǐng( )盛王朝,以及长安、洛阳两大千年帝都的中华“父亲山”, 更是中国顶级生态空间,被誉为中华绿芯、世界物种基因库。绵亘.的 峰峦如一道天然屏.障,涵养着八百里秦川,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摘自《习近平:要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2020 年 4 月 21 日新浪 网)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分) 绵亘.( gèn ) 屏.障( píng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yùn( 孕 )育 dǐng( 鼎 )盛王朝 2.下文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2 分) 很多人( )于网络, 已不再花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 书,写篇文章。通常都是不断地打开电脑或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 大家很容易变得(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完全 ( )互联网,那记忆就可能技术化,这对人类的情感、性格、思 维都会产生影响。 A.沉沦 漫不经心 如果 依仗 B.沉迷 心不在焉 只要 依赖 C.沉沦 漫不经心 只要 依仗 D.沉迷 心不在焉 如果 依赖 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2 分) (A)梅兰芳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创造出许多完美的舞 台形象。 (B)他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C)过去老一辈表演的旦角,都较少露出手来。 (D)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 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 【解析】A.搭配不当,应将“创造”改为“塑造”;C.语序不当,应 将“的旦角”调至“表演”的前面;D.成分残缺,在“喜、怒、哀、 乐”后添加“的复杂情感”。 4.“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 获得很好的熏陶。”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C )(2 分) (A)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B)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 统的家风。 (C)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 一种诠释。 (D)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 代传递出正能量。 【解析】这个语段围绕“家风”展开,首句解释了什么是“家风”, 第二句介绍古人的家风,第三句则介绍“古今家风”,题干所给的句 子介绍的是今天的家风,故这个句子应该放在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 故应该放在 C 处。 5.梅、兰、竹、菊,被历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填入下面文段 括号内准确的一项是 ( B )(2 分)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筛风弄月, 潇洒一生;( ),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凌霜自行,不 趋炎势;( ),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A.兰 菊 梅 竹 B.竹 梅 菊 兰 C.梅 竹 菊 兰 D.菊 梅 兰 竹 6.综合性学习(6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 火如荼。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 演义》读书汇报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2 分) 品三国,论英雄,煮酒缺谁?/读《三国演义》精彩故事,叹浪花淘 尽千古英雄。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 两种。(2 分)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①__“评”三国,品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__; ②__“唱”三国,吟唱《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曲赋__。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2 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仅会带给我们美好的阅读感受,还会在不知 不觉中滋润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 享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感受那份荡气回肠的 英雄气概。 7.古诗词整理,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10 分) 类别 诗句 评点 边塞诗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 奇美壮丽的塞外风 光,被王国维赞为“千 古壮观”。 (2)山水诗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3)__抒发了孤独抑 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 的愿望。__ 咏史诗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 牧《赤壁》) 岁月流逝而物是 人非。用语平实却引 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 思。 送别诗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 别》) (5)__诗句妙在以移 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 化,给人以空间感和 流动感。__ 二、阅读与理解(共 13 小题,42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4 分)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 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 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 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 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 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1)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__鲁智深__,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 个__行侠仗义、嫉恶如仇__(性格特点)的人。(2 分) (2)选段中董超、薛霸要置林冲于死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林冲 在此前的遭遇。(写出两件即可)(2 分) 高衙内为夺林冲的妻子,求其干爹设计陷害林冲,林冲中计误入白虎 堂;被发配沧州,其妻又被高衙内逼死;在充军途中,被高俅收买的 两个公差,对林冲百般折磨。 9.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探究埃德加·斯诺在《红 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 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4 分)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 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 “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 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 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② 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③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 竦出 ,崭然露芒角①。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 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醲②郁。 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 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 颠③,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 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因命 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 ②醲:浓,重。 ③颠:本指人的 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 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不可久居. 居:__停留__ (2)山竦.出 竦:__高耸__ 11.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 )(2 分) 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解析】句意为:随即下马,分开草丛,分布着蹲坐在石头上,年轻 人把酒烧热了献上来。所以其停顿应为: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 瀹觞以进。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 分)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2 分) 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13.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 简要梳理。(4 分) 甲:从“心乐之”到“凄神”“悄怆”。 乙:从“未有奇”到“心始异之”再到“神骇目眩”。 【乙文参考译文】龙山无山脚,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 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高高地挺 出,高峻如植物初生的尖叶。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 间,心里开始觉察到龙山的奇异。又回旋地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 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上好的 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风从树尖上刮 起,树林摇荡,山峰与树木好像相随着都将坠下,使人惊异得眼花缭 乱。又行几里,发现有深不见底的、清澈照人的、水积聚不流动的、 水四处流动的山泉,也有泉水伏流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 快速流动的溪流。茂盛的树木遮盖在溪水的上面,幽暗的花草缭绕在 溪水的下面。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 地方了。”随即下马,分开草丛,分布着蹲坐在石头上,年轻人把酒 烧热了献上来。喝了几杯酒,有客人指着西边的大石头说:“可以在 这上面做记号。”并请我撰写。我便将一同游览者的姓名及游览日期 写在石头上面了,然后大家离开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 分) 材料一: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 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的给大脑一些回报。 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 愿意重复一件事。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 样,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可以 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带来巨 大的改变。当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 了。你快速做出决定时,即使你认为自己在主动思考,很可能还是习 惯在起作用。 人类的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做正确的事 情,对许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这种稳定性的阴 暗面——大脑如何强迫他们吃垃圾食品、看电视、抽烟和咬指甲。糟 糕的是,这是大脑里比较顽固的部分,它会识别并重复同一模式,直 到接收到不同的新指令。它的名字叫作基底神经节。大脑的另一个区 域前额皮层相当聪明,它是个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心 理学家大卫·诺维尔博士总结了前额皮层和大脑其他部分的区别:前 额皮层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决定“是什么”,而前额皮层主要决定“想 要什么”,比如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学外语,希望身体健康, 希望能写一本书等等。 它是大脑的意识部分,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 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建立健康的新习惯。因此,坏习惯 有多可怕,好习惯就有多神奇。一旦养成健康的新习惯,一切都会变 得轻松起来。每天早上自动起床,吃一顿健康的早餐,然后愉快地去 学习工作,而不是和大脑持久地战斗。 材料二:说明:右图展示了意志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图中横轴 是动力水平,纵轴是意志力消耗量。当动力处于峰值时(右下角),意 志力消耗量为 0,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本来就愿意做的事,根本 无须强迫。可是当动力降为 0 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 量会变得很高(左上角)。 材料三:当人有动力时,做事很容易,也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但 动力很难按需培养。当你累了,生病了,感觉“不在状态”或只想做 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时,动力还在吗?__当缺乏动力时,意志力的消耗 量就会猛涨,意志力消耗量较高时,就难以长期维持一个行为并将其 培养成习惯__。 只有在精力充沛、思维模式健康而且没有受到强烈诱惑时,才能 依靠动力成功。可该行动的时候,条件似乎远没有那么有利,人们就 会决定“明天再做吧”。而当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你会变得没有 刚开始时那么情绪高涨,甚至觉得有些无聊。 杰里米·迪安在《习 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中指出:人们进行习惯行为时是不带有情 绪的。重复不会让人兴奋起来,反而会让人趋于平静。因此,靠动力 来培养习惯时反而会帮倒忙。刚开始做一件事的兴奋在最初会有很大 帮助,可是等到这股劲头渐渐消失,它又会成为强大的敌人,并将意 志力储备很快消耗光。 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自控力研究领 域的顶尖学者罗伊·鲍迈斯特发现:和没有进行健身的学生相比,那 些花两周时间磨炼意志力以改善体形的学生“在随后的自控力测试中 有显著的进步”。另一项研究发现:两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为其他不 相关领域内需要自控力的活动带来了进步。这些研究表明,我们能通 过强化意志力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美国青年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 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最开始他计划做 30 分钟俯卧撑,发现根 本做不到。直到有一次,盖斯心想:管他呢,随便做 1 个也好啊。当 他开始只做 1 个俯卧撑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做完第一个,盖斯 觉得状态还不错,就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 己每天做 1 个俯卧撑。结果是,每次做起来自然不只 1 个。因为没有 心理负担,盖斯发现做俯卧撑的习惯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只想着做 1 个,就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有时候睡不着,爬起来到地板上开始做 俯卧撑。后来,盖斯如法炮制,在阅读和写作领域,也同样使用这个 方法。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 4 倍,读 的书是过去的 10 倍,并出版了畅销书《微习惯》。 14.结合“材料二”,在“材料三”横线处添加适当内容,使之前后 连贯。(2 分)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3 分) A.做一件事时,当意志力足够强大,对内心动力的依赖程度几乎可 以忽略不计。 B.动力比意志力更加重要,人有动力时,做事很容易,仅依靠动力 就能获得成功。 C.意志力可以经由某种方式进行强化,而通过强化意志力可以提高 自己的表现。 D.斯蒂芬·盖斯的成功,得益于他有意无意间养成的一系列“微习 惯”。 【解析】B 项错误。文中没有说到动力比意志力更加重要。动力很重 要,当人有动力时,做事很容易,但动力很难按需培养。和动力不一 样,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 16.结合三则材料,为自己制定一个改善行为习惯的小目标,并分析 它的可行性。(3 分) 目标:每天听 5 分钟英语故事,改变目前英语学习读多听少的习惯。 可行性:虽然只听 5 分钟,但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微小的变化会给 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从而使意志力得到强化,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改善英语学习现状。 (四)记叙性文章阅读(14 分) 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 ①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 身。 ②我一路问女儿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后, 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 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了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 怎么办。”很抱歉,她五岁,已经很自然地有了美国梦。整个社会的 价值观,就这么直接地在儿童身上体现。 ③我心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她学围棋也快 一年了。她扭头问我:“为什么?”这回应出乎我意料,我一愣:“当 然了,学就要学好嘛。”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去 美国要下围棋吗?为什么要学好围棋?” ④又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在英语培训班。与女儿同桌的 15 岁的女孩子,托福考了 113 分。我问:“听得懂吗?”她微微一笑, 笑容里全是自负。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 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女孩诧异地看着我,她 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虽不曾出口,却用身体语言回答了。 ⑤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 认真。我隐约感到一丝悲哀。年少轻狂的她,又哪里知道文学的长久 魅力呢?我想了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他 有两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那些要好的、视为 姐妹的,以为是一辈子好同学、好朋友的人们,会渐渐淡掉,长大后, 总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都变了。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 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 起、向谁说、怎么说。这时,你可能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 于是,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说出了你的心声,抚慰了你 的哀伤。我们脱离人猿已经很久了,我们所需的,不只是工具。” ⑥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是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 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尽量用女儿能听懂的话 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提高你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 学问和智慧的基础。”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答案,因为她可以追问: 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 ⑦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美 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与惊喜……所有无用 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⑧就像这样一个美好的春夜,也许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 让万籁俱寂,让女儿有机会问出她的疑惑:有什么用? ⑨她会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⑩而在我自己的人生谱系里,知识最高,智慧最宝贵。美,就是 美。我爱这所有的无用之物。 17.阅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情节 心理 ①__询问女儿学钢琴的情况__ 欣慰 女儿对学围棋有疑义 ②__惊讶__ ③__女儿的同学认为学古文没用__ 悲哀,深思 向女儿解释为何学围棋 ④__坚定__ 18.精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中“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 里”一句中“这里”的含义。(3 分) 表层义:在孤单时,“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诗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抚慰了灵魂。深层义:在特定时候,发现以前所学的那些看似无用的 文学知识的价值。 19.品读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批注。(3 分) 从钢琴老师家出 来,春夜正好,像 件薄薄的黑绢衫 子,亲密贴身。 我的批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夜比作 黑绢衫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夜的舒适惬意,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为下文我与女儿 的对话作好铺垫,并与下文第⑧段的描写相呼应。 20.请从全文角度说说标题“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的含义?并 分析标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 分) “有用是毒药”是说人们只注重“有用”的功利心毒害着孩子们的心 灵,就如毒药;“无用是解药”是说去掉功利心,让孩子们全面发展, 活得更有价值,就如解药。文章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 过对比的手法,揭示文章的主题,突出了“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都 有用”的主旨。 三、作文(共 2 小题,60 分) 21.小作文(10 分) 信息时代,因为有了微信,“天涯”变“咫尺”易如反掌,但不可否 认,微信也影响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能力。那么微信到底是让 你我近了还是远了呢?某校开展了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微信让 你我近了”,反方观点为“微信让你我远了”。请你针对正方辩词写一 段反方辩词。(150 字左右) 正方辩词:微信让你我的距离更近了。首先,微信能让我们按照自己 的喜好建立朋友圈,发个问候,点个赞;写番评论,加个表情符号, 你来我往不亦乐乎,这种趣味是其他沟通方式很难达到的。其次,微 信除了聊天,还能分享知识、快乐,交流多了,心也贴得更近了;遇 到难处,在群里发条消息,马上就有各种热心回复,让人温暖涌上心 头! 反方辩词示例:微信让你我距离更远了。首先,虽然微信聊天非常方 便,但这种只靠文字、图片,没有眼神和表情的交流,无法建立真正 的信任。其次,微信交流让口头表达退化了,所以虚拟中的网络达人, 经常是生活中的宅男宅女;生活中,朋友相聚,大家都在不停地刷微 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有人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 边,而你却在刷微信。 22.大作文(50 分) 生活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人,他们认真 地生活,认真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发出自己的光 和热。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着自己的幸福。 请以“幸福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 少于 600 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⑤不得抄袭。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