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地面高度的测量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4、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
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一、课前预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地球表面的差异一般用 和 来表示。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常见的地形类型有 、 、 、 、
。
(3)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 ,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
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
图叫做 ,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
(2)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 。
(3)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地形部位是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是 。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人们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 ,褐色、黄色、绿色、蓝
色等颜色,以表示 的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合作探究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选择爬坡路线和修路路线。
2.根据课本 P33 页的图 2-2-4 判断河流位置。
三、课后习题
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地图上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山峰
D.地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山谷
2.黄山比泰山高出 349 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
3.某盆地底部比海拔 768 米的山峰低 900 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 )
A.-132 米 B.1668 米 C.132 米 D.900 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果有一组等高线向低处和高处凸出,可以判定该处为( )
A.山脊 B.山谷 C.山顶 D.山坡
5.海拔一般不超过 500 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的地形是指(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6、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
A. B. C. D.
7.读右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1 为山脊,L2 为山谷
B.a 为山顶,d 为陡崖
C.b 处比 c 处更陡
D.e 处气温 c 处高
8、读等高线图 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 N 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_____米。
(2).图中 A 表示的地形是_____;(3).图中 B 表示的地形是_____
(4)图中 CD 表示的地形是_____ (5)图中 EF 表示的地形是_____(6)图中 G 表示的地
形是_____
(7)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峰,甲比乙高出_____米。
(8)对比山坡 CD 和山坡 HI 哪个_____更平缓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