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ID:689913

大小:26.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 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 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 教学要求,否则,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判读坡度的陡缓,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 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 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 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 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 和山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 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理解等高线的特点以及坡度陡缓和等高线密 集程度的关系;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出山体的五种部位,理解山体部位的 等高线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等高线山体模型,使学生形象地辨认不同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在 地形图上辨认各种地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 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2、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和山谷。 六、教学准备 畅言教学机 多媒体课件 等高线动画 教师自制山体模型 flash 动画 微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诗中望山 结合诗句“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句展示庐山图片,引 入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看图思考景观图 表示地表形态的不足 之处。 诗词引入等高线 地形图,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和学 习兴趣。 承转过渡 诗人无法准确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景观图也无法准确表示 地表形态,所以我们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以图绘山 【演示】 播放动画讲解,等高线 的含义及特点。 【承转】 我们如何利用等高线地 形图来判读地势的高低 起伏呢?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有 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练习。 【归纳】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 1、看海拔 2、看地势 3、看陡缓 学生观看动画,思考 等高线的含义及特 点。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 上的练习,并说出等 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 陡缓的关系。 以动画形式演示 等高线绘制过 程,增强学生的 直观感受。 培养学生读图分 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 析得出结论。 承转过渡 我们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看海拔、地势、判断坡度的陡缓,还能够 识别各个山体部位。 图中识山 1、识“部位” 【提问】 山体中有哪些部位呢? 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2、贴“部位” 【游戏】 指导学生进行山体模型 “识”部位的小游戏 【承转】: 我们如何在等高线地形 图中识别这些山体部位 呢? 根据景观图说一说各 个山体部位及其特 点。 学生迅速将山体部位 拖到准确位置。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山体模型“识” 部位这个交互游 戏设计改变学习 方式,充分调动 学生的多种感 官,做到了“课 已尽,趣犹存”。 图中识山 3、找“部位” 【展示】 向学生展示手背山体模 型,引导学生观察山峰、 山谷、山脊、陡崖、鞍 部在手背上对应位置。 【归纳】通过手背山体 模型引导学生归纳山 峰、山谷、山脊、陡崖、 鞍部的等高线特点。 【实时练习】 指导学生在学习机中打 开乐图软件,并勾选等 高线图层,在皖南山区 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 山峰、鞍部、山脊、山 谷这些部位,用手写笔 标记出来。 【评价反馈】对学生上 传作品进行及时点评。 先独立观察思考,然 后 小 组 讨 论 得 出 山 峰、山谷、山脊、陡 崖、鞍部的等高线特 点。 学生根据老师上传的 作业要求,完成在等 高线地形图找出并标 记山体部位的个性化 作业,将作业上传到 教学端。 学生实时查看自己的 作业得分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提高学生学 习的参与度,积 极性。 利用学生熟悉的 手背作为模型, 形象直观,加深 对山体部位等高 线特点的理解。 通过在乐图软件 中等高线地形图 标记山体部位活 动,增强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实 时促进学生主动 参与的动机,促 使学生聚焦并投 入于学习内容。 承转过渡 实际上,我们不仅能够在等高线图中识别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 图还能够帮助我们探险,让我们一起去冒险吧! 荒岛冒险 4、用“部位” 引导学生运用今天所学 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帮 助他们解决冒险途中的 难题并说明理由。 1、小明和贝尔想去岛屿 的的最高点俯瞰山景, 他们应该选择哪个山体 部位? 2、徒步五个多小时的贝 尔和小明已经体力不支 了,但仍坚持到达最高 点,请你帮他们选择一 条较为省力的路线吧! 3、下山途中,两人口干 舌燥、急需补水,但他 们却发现杯子里的水已 经所剩不多,请你帮他 们想想在山体的那个部 位更可能找到水? 学生运用所学等高线 地形图知识结合荒岛 的等高线地形图,通 过小组讨论帮助小明 和贝尔解决冒险图中 遇到的实际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其他小组可订正、补 充。 创设冒险情境, 运用等高线地形 图解决实际问 题,充分发挥学 生的想象力和思 考,培养学生合 作精神。 同时将山体部位 应用到实际生活 中,“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理”, 培养科学探究精 神。 山灵水秀 指导学生实验演示:将 手握成拳头,指缝代表 山谷,四指代表山脊, 向手背上撒些水,观察 水流的方向。 学生相互演示,观察 结果,将实验结果记 录下来,并总结出山 脊、山谷哪个部位更 容易发育成河流。 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形象直观地 理解山谷易发 育。 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梳理知识脉络。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通过等高线判读地 势起伏,识别山体部位,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 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 有朝一日,我们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祖国的旖 旎风光。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山体部位 九、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的,相对 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 教学设计依据课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 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使学生理 解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特点,山体模型识“部位”小游戏激发学生认识山体部 位的兴趣,课堂实时作业的发布和反馈利用多媒体的时效性,增强学生参与度, 创设冒险情境,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当然, 本节课的实际操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语言需要进一步锤炼,对时间的掌控 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看海拔 看地势 看陡缓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