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理区域的含义及其划分方法,能以某一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
不同级别的区域。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上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初步了
解地理差异。初步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考点 选择题 填空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原有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八年级上册有初步的了解,对四大区域
的气候,耕地类型,农作物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个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地上不同的地方它们会呈
现不同的自然景观,根据预习获得的知识判断它们是哪个区域的景观。
学生思考后,齐答。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出示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口答)
1.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哪些因素划分的?
2.哪些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区?哪些区域属于非季风气候区?它们的分界线呢
(二)看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思考
1.根据哪些因素把中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区
域分别是哪些?
2.哪些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区?哪些区域属于非季风气候区?它们的分界线呢?
3.划分界线 A、B、C 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
(通过观察图进行理解,学生的不随意记忆被调动起来,学生记忆的东西不容
易遗忘。)
运用新知
(大区域的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进行对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掌握。)
1.看秦岭--淮河一线图。思考亚热带、暖温带根据什么分的?我国干湿区根据
什么分的?我国气候类型根据什么分的?
2.综合以上的知识归纳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说几点说几点)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 --淮河 线
以北
秦 岭-- 淮 河线
以南
1 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主要经济作物
传统运输方式
4.巩固新知
(1)填空
a.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河
流)一致。
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 ,大致与 ———— mm 等
降水量线一致。
c.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与第——级
阶梯分界线一致。
名称 位置范围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秦 岭 - 淮 河 以
---.大兴安岭以
——。
季 风 区 的 -- 部 地
区.1 月--等温线和
---MM 等降水量线以
----.
南方地区 秦 岭 - 淮 河 以
---.青藏高原以
——。
季 风 区 的 -- 部 地
区.1 月--等温线和
---MM 等降水量线以
----.
西北地区 大 兴 安 岭 以
——。 昆 仑 山-
阿尔金山以---。
非季风区.----MM 等
降水量线以----.
青藏地区 横断山以---,喜
马拉雅山以---.
昆仑山-阿尔金
山以---。
海拔---.(--M 以上)
气候------。
(2)判断
a.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
b.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
c.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
d.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3)连线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 京 西北地区
上 海 青藏地区
(第 2 题和第 3 题引导学生归纳,并加以补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书上的思考题
练习册上相应的作业
板书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一.导入新课 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七.作业布置
二.四大区域划分 五.巩固新知
三.运用新知 六.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